民事执行难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62297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事执行难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民事执行难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民事执行难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民事执行难原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民事执行难原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事执行难原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执行难原因及对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事执行难因素及对策 黎 其 亮论文提纲执行难是目前社会各界反映较为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期困扰着法院的工作。导致“执行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法院内部因素,又有法院外部因素。“执行难”除了执行环境恶劣外,法院也要积极寻找自身存在执行难的因素。本文笔者着重从法院内部和外部(执行环境)进行分析,最后笔者针对法院自身和社会执行环境两方面形成执行难的因素,提出解决执行难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7109字) 引 言 人民司法190年第6期载文冲破层层阻力 维护农民权益,记的是一起桔梗产销合同纠纷执行案,这起轰动四川省的集团诉讼案,经1987年月内

2、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后,苍溪县龙山农副土产运销部、苍溪县农业银行拒不执行判决,苍溪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也指责判决不公,致使案件迟迟得不到执行;中、高档法院先后多次复查,均觉得判决对的,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批示、派工作组出面协调,就是迟迟得不到执行;直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亲自过问,最高人民法院调卷审查、正式批复,至989年9月,苍溪县农业银行才付出连带补偿金.07万元,并且债权人214户农民“放弃”了追偿长达两年多的延期付款利息近12万元。桔梗案件在审判、执行三年中,省、市、县三级法院投入人力三百余人次,行程两万余里,组卷十三卷,法院、有关单位和农民种植户耗资数

3、万元。由此看来执行之难,可见一斑。【1】 一、执行难概述 “执行难”一词最早见于188年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的法院工作报告。此后,历年的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工作报告、历次全国性的会议均有执行难的提法及解决执行难的有关内容。执行难是目前社会各界反映较为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期困扰着法院的工作。“执行难”已严重损害了法律尊严,影响了司法权威和人民法院的形象。199年7月,中共中央以中发(1999)11号文献转发了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有关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 “执行难”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注重。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提出,要通过司法体制的改革,“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 。【2】

4、表白党中央把解决执行难问题列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 固然,除了执行环境恶劣,受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而难以执行外,同步,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从法院自身寻找存在执行难的因素。根据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的记录,全国法院执行人员运用执行权违法违纪的占法院违法违纪的19.8。【3】这也是执行难的一种重要因素。究竟什么是执行难呢?笔者觉得,执行难应指人民法院在民事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由于人民法院自身悲观执行或虽然积极执行,但受到社会执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扰,从而使债权人的利益无法通过执行程序得到有效实现。近几年,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各级、各地人民法院都在从自身积

5、极摸索和实践执行工作改革,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当事人举证、流程管理、审执分离、委托执行、执行听证、债权凭证等一系列执行制度。但由于“执行难”是一种社会问题,执行工作的社会性也决定了其离不开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协助,因此,仅靠法院内部进行的司法改革,难以主线变化“执行难”的局面。这就要我们认真分析执行难的因素,从中寻找解决的良策,对症下药,从主线上解决执行难。 二、执行难的形成因素导致“执行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法院内部因素,又有法院外部因素。下面笔者着重从法院内部和外部(执行环境)进行分析。众所周知,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一般是通过启动执行程序

6、,执行债权而得以实现的。一般状况下,当事人的债权要通过执行得以实现,必须同步具有如下三个条件:第一,民事执行功能必须得到充足发挥(法院自身主观因素)。即在申请执行人申请后,执行机构可以依法顺利启动执行程序,积极采用多种执行措施和强制措施,并且各项措施都可以切实发挥应有的功能,促成债权的实现。第二,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即被执行人有可供履行债务的财产或其她条件,这是民事执行功能发挥的主线前提。第三,有良好的执行环境(社会客观因素)。如果执行环境恶劣,如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预、当事人暴力抗拒执行、公民的守法意识低下、有关部门或人员不协助执行等,执行工作就难以顺利进行。以上三个条件中,第一种条件是法院

7、自身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可以通过自身改革完善而变化,第二、三个条件则是法院不能完全左右的客观条件。 (一)法院自身的因素 、 法院自身指引思想不够明确,重审轻执。长期以来,人民法院总觉得,案件判决生效或调解达到合同,就是案结事了。其实否则。真正的案结事了,而是要当事人的债权通过诉讼程序或执行程序得以所有实现。多数法院领导指引思想不明确,对执行工作注重不够,存在重审判轻执行的思想。国内由于执行工作起步晚,加之长期以来对执行工作缺少对的结识,总觉得,执行就是拿着生效法律文书去要钱,只要身强力壮就行,不需要懂什么业务。使执行员整体素质不高。【4】体现为执行组织机构不健全,执行人员力量配备局限性,装备落

8、后;执行人员执法水平不高,工作不够规范,极个别执行人员经不住社会上多种不正之风侵蚀,办关系案、人情案,甚至搞权钱交易;法院与社会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联系不够,没有又建立起全社会联动的执行机制,任由法院一家单打独斗。 、审判执行配合不够,互相脱节。某些审判人员错误地觉得审理的职能仅限于对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依法予以确认,至于裁判的执行不属于审理的职责范畴,以至于本应在审判阶段采用财产保全措施却未能及时采用,坐失良机,给案件审结后的执行带来困难;尚有一部分审判人员承办的案件质量存在瑕疵或“三案”或说理不清,当事人输赢不明白,被执行人不服,导致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时,被执行人产生对抗心理。

9、 3、执法不严,措施不当,悲观执行,影响法院在社会中的形象。由于法院自身忽视了对执行人员的法律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提高,导致了执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体现为,有的执行人员法律知识、理论素养低,导致执行人员的行为意向、工作态度较差,产生悲观性违法执行、积极性违法执行、执行人员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执行人员工作作风拖拉,执行中不积极、不积极,既不对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能力进行分析,也不对执行中也许浮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在执行过程中,有的执行人员没有周密的布置和安排,一遇困难,便不知所措,或滥用执行措施使执行工作陷入困境,贻误战机。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公正司法形象。 4、司法制度的缺陷,

10、审执地方化,冲淡司法独立地位。由于人民法院在财政体制和人事体制上受地方的管理和制约,从而冲淡了司法的独立地位。审判权和执行权地方化现象比较严重,法院之间配合不够,致使法律的实行不力;现行司法体制、法院管理体制制约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社会执行环境的因素 1、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干扰。某些党政机关,涉及人大、党委、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和公安、检察机关,运用手中职权对法院的执行工作进行干预,阻挠执行;有的党政机关就是被执行人,法院主线无法采用强制执行措施。如,江苏省大丰县法院依法冻结了四川省广汉市某公司7万余元,却被广汉市检察院解冻,该院检察长居然还大言不惭地称:“检察院有权

11、监督法院的审判活动,你们随便冻结账户,我们就有权撤销你们的冻结”云云;9年10月日人民法院报报道,陕西省定边县公安局的十多名干警为庇护本地几名违法抢夺她人汽车的人员,在该局长彭绍禄的纵容下,竟在该局院内,对前来依法采用财产保全、扣押被抢汽车的宁夏盐池县法院执行人员殴打和搜身,并收缴了执行人员携带的枪支、弹药、警棍及工作证、身份证等物;湖南省某县法院在执行中,将本地某厂的款划给外地当事人,县长就让法院的主管院长到该厂代职当副厂长,让她理解工厂的困难,当“理解厂长”;某县法院依法划拨了一乡政府的存款,县财政局局长以扣发法院的办公费相要挟,让法院再把款退回。【5】由于人民法院在财政体制和人事体制上受

12、地方的管理和制约,对波及本地利益的案件执行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而当遇到地方行政的干预时,因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而偏离公正执法的方向。 2、经济秩序运营混乱,给执行工作带来障碍。目前,国内正处在急剧的转型过程中,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目的要发展出和谐社会。转型期既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某些公司盲目经营,亏本负债,主线免费还能力;某些地方金融秩序混乱,多种经济组织和法人单位银行账户林立,无法拟定基本账户;某些重要部门对车辆、房产、土地、工商户登记资料不全,这些给执行工作带来不便。 3、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自觉性不高。某些被执行人不知

13、法、不懂法,觉得不履行法律义务,法院不能把其怎么样,能拖则拖,能躲则躲;也有某些被执行人知法抗法,对生效法律文书置若罔闻,甚至暴力抗拒执行。 4、民事执行立法滞后和不完善,影响执行工作。目前国内尚未有统一的民事执行法来规范执行,现行法律中所拟定的执行方式、内容比较笼统和原则,设立过于粗略,缺少可操作性,执行措施、手段还不能满足新时期执行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解决执行难的对策 (一)、明确执行工作的指引思想,解决好审执的关系 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维护法制的统一,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法院的职责。执行工作必须有对的的指引思想,在执行工作中要完善解决好审执方

14、面的关系,摆正审执位置。 、明确思想。一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三个至上”的指引思想来解决和筹划执行工作,为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服务;二是在党的对的领导下,为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三是要把审判和执行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两翼,协调解决好两翼之间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法院的工作就很难“飞”得起来。 2、审执并重。审判是执行的前提和基本,执行是审判的保障和实现,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离。法院工作应“两手抓”,即一手抓审判,一手抓执行,视同两翼,协调同步发展。 3、审执配合。审执分离不是审执分家,而是审执职责分工、互相监督。在此基本上,还要明确分离后,互相配合的内容,使之形成合力。由于

15、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产形式浮现了多样化,如用益权、租赁权、承包权等,由于在审判时财产保全不到位,诸多案件进入执行时,财产被转移、藏匿、毁损、流失等,致使权利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如果在审判时,采用财产保全措施,尽量锁定讼争标的或债务人的财产权益,一方面促使败诉方及时履行义务,另一方面也为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时提供便利。因此,只有审判人员与执行人员密切配合,才干充足发挥人民法院工作的整体效能,实现审判和执行的目的。 (二)、治理执行环境、切实规范执行秩序 法院的执行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我们需要在该社会背景下,有一种适合民事执行权运营的土壤,亦即良好的执行环境。如果执行环境不佳,甚至恶劣,如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干扰、有关部门或人员不协助执行等等,执行工作也就很难获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坚决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维护执法统一。地方保护主义是执行工作的一种大敌,法院长期深受其害。对此,中央(1999)1号文献的下发具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贯彻实行力度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以身试法的单位或法定代表人,该罚款的要罚款,该拘留法定代表人的,要坚决拘留。情节严重、对社会导致恶劣影响的,该追究法定代表人刑事责任的,要坚决予以追究。总之,人民法院要充足运用党中央给我们的这一“尚方宝剑”坚决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维护执法统一。 2、完善协助法院执行的社会联动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