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字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62107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字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汉字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汉字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汉字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汉字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字MicrosoftWord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汉字分析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11化学2班 1106000237 包秀秀听了老师的6次课,撇开其他不讲,对古代汉字的来源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原来每个汉字都有它自己的起源,而且还非常的有意思。因此,在课后,我特地上网查了20个比较有趣的汉字的发展。在这里,和老师分享一下。1. “字”的构形,上部一个宝盖头(宀)代表房子,下面一个“子”字表示婴儿。婴儿在屋内,表示生育之义,引申为养育、滋生、孳乳等义。古人把最早产生的独体象形字称为“文”,而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合体字叫做“字”。因为合体字是由独体的字孳乳衍生出来的,所以称“字”。后世“文”、“字”不分,多以“字”来作为文字的通称.

2、2. 甲骨文的“福”字,像双手捧酒樽往祭桌上进奉酒食之状,表示以酒祭神以求降福,引申为指神灵所降赐的“福气”。古代称富贵寿考等为“福”,如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又引申为指一般的幸福、好运气,与“祸”的意义相对,如老子:“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灾祸中蕴含着好运,幸福里隐藏着灾祸。)3. 善”为“膳”的本字。古人以羊为膳食的美味,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善”字由膳食之美引申为美好之义,故后世另造“膳”字来代替它的本义。因为羊的性情温和驯顺,所以“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与“恶”相对。4. 甲骨文的“羽”字,像鸟类羽翼之

3、形,其本义乃是指禽类翅膀上的毛,所以由“羽”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羽毛或翅有关,如习(繁体习字)、翎、翔、翻、翼等。“羽”又是鸟类的代称,如“奇禽异羽”。“羽”还可以代指箭矢。因为古代箭尾上部绑有羽毛以使箭在飞行时定向,称为“雕翎箭”,所以有时就用“羽”来代称箭。如“负羽从军”,就是背负着箭矢去参军打仗的意思,而不是背着羽毛去作战。5. 爪”字的本义为覆手持取,其实也就是“抓”的本字。甲骨文“爪”字,像一只向下伸出的手而特别突出手指的部分;金文的“爪”字则更在指端添上指甲,所以“爪”字的本义也指人的手指,又是指甲和趾甲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指动物的脚爪子。6. 夏”字的上古形体较为复杂。金文其上为“头

4、”,中间为“躯干”,两侧为“手”,其下为“足”,实际上就是“人”形。“夏”字的本义是“人”。说文讲:“夏,中国主人也。”所谓“中国”,即指黄河流域及中原一带。所以古代中国人也称为“华夏”。作为一年之中的第二季“夏”,那是假借字的问题,这与“夏”字的本义无关.7. “丝”字就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就是两小把蚕丝扭在一起之形。“丝”的本意是“蚕丝”,如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盐铁论?散不足中有这样的话;“古者庶人耋(di,七十岁)老而后衣丝。”这里面的“丝”字可不能理解为单纯的蚕丝,而是指“丝织品”。后来引申用来形容细微之极。8. 蛛,即蜘蛛,是一种节肢动物。它的尾部能

5、分泌出一种黏液,用来结网捕食昆虫。躯体较小而四肢长大是蜘蛛的显著特征。金文的“蛛”字,像一只四肢长大的蜘蛛形,上部从朱,代表“蛛”字的读音。小篆“蛛”字从黾朱声或从虫朱声,完全是个形声字.9. 如“燕”, 、 (甲); (篆)。从古文字上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小燕子向上飞行时的形象。就楷书“燕”字的字形来看,“廿”像小燕子的头部,“ ”和“匕”像是小燕子的两只翅膀,“口”像是小燕子的身体,“灬”则是小燕子尾巴的变形。10. 男, (甲); (金); (篆); (隶)。“男”由“田”和“力”两部分组成。上部的“田”,表示的是耕种的田地;下部的“力”是古代的一种农具,因为使用这种农具耕地要化费很大的力

6、气,所以就用这种农具的样子来表示力气的“力”。在田地里种庄稼,是重体力活,是成年男子的任务,所以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就用“田”和“力”合在一起表示“男”的意思.11. 我们的祖先在竹简上写字的时候,当然也会出错。那时候还没有橡皮,怎么修改“册”上的错别字呢?先用刀把竹简上的错字刮掉或者削去,然后重写呀!你看,“删(shn )”字不是已经告诉我们了吗?“册”后面加一把“刀”,记录的就是这种修改方法,“删”字最初表示的就是删除、去掉的意思。12. 妇, (甲); (金); (篆); (楷书)。“妇(婦)”由“女”和“帚”组成。“帚”指的是打扫卫生的笤帚、扫帚等工具。古代的女子一般呆家里,多数情

7、况下是干一些打扫卫生之类的家务活,所以,我们的祖先就用女子拿着扫帚扫地的形象表示妇女的“妇”字。 13“取”字就记录了这一种统计战功的妙法。取, (甲); (金); (篆); (隶)。“取”字最初是由一只手拿着一只耳朵的样子构成的,表示割取耳朵的意思。后来,“取”字又有了“捕获、索取、收受、采用”等意思。古时候,我国部族之间、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获胜一方的首领要对士兵论功行赏。如何确定士兵在战场上杀死敌人的数量呢?让士兵自己报告,行吗?不行,因为无法证明士兵说的是真是假呀!让士兵把敌人的尸体拖回来,行吗?也不行,如果就杀死一个还好办,要是杀死十个、八个的,怎么能拖得动呢?这可怎么办呢?我们

8、的祖先还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敌人尸体上的左耳朵割下来,交给首领进行统计,交一只耳朵就证明杀死了一个敌人! 14.我们看来看一下“册”的古文字: (甲); (金); (篆); (隶)。不正像是用绳子串编起来的竹简的样子吗?在纸还没有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是在龟甲、器皿、木片、竹片等物体上面刻字记事的。用来写字的竹片叫做“竹简”,它是怎样做成的呢?首先,把竹子剖成同样长短、宽窄、厚薄的细长条;然后,削去竹条外面的薄皮,并在竹条上相同的位置削两三个小缺口;最后,把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放在火上进行烘烤,蒸发掉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竹简就造成了。竹简质地坚硬,价格便宜,人们多把它作为书

9、写的材料。竹简做好以后,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上面写字了,或者是用刀在上面刻,或者是用毛笔在上面写。一般情况下,一条竹简只能从上到下写一列字,写一篇文章要用很多条竹简。文章写完以后,通过“简”上的小缺口,按顺序用绳子或牛皮条把它们串编在一起,这就成了“册”,也就是我们祖先的“书”。15.“鼠”字,底部的“ ”,前两个竖提都有两点,后一个斜钩没有两点,为什么呢?鼠, (甲)、 (金)、 (篆)。看过“鼠”的古文字我们就会明白:“鼠”字上部的“臼”,像老鼠张大嘴时露出牙齿的样子;下部的“ ”,前两个竖提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是爪子,后一个斜钩是老鼠的身子和尾巴,当然不可能有两点。 16.“即”,

10、、 (甲); 、 (金); (篆)。古文字中左边的“皀”, (甲); (金); (篆),好像是一个高脚盘中盛满了好吃的东西,还冒着香气。右边是一个跪坐着、面向食物的人。“即”就像一个人准备吃食物的样子,本义是“就食”。后来有了“走近、靠近、马上、立刻”等意思。总之,“即”所表示的意思大都还没有开始进行。17.“既”, 、 (甲), 、 (金), (篆)。右边是一个跪坐着的人,头向背后扭转,不再看摆在面前的食物。表示已经吃饱了,准备离开,所以它的本义为“吃完饭”。后来又表示“完、尽、结束、已经”等意思。总之,“既”所表示的意思大都是已经发生过、进行完的事情。18.“匠”字是个会意字。外框“匚”是

11、口朝右可以装木工用具的方口箱子,其中的“斤”就是木工用的斧头,所以在上古只有木工才叫“匠”。是小篆的形体,是楷书形体,都是从金文的形体演变而来。“匠”字的本义就是木工,亦称“木匠”,如:“匠石运斤成风。”(庄子?徐无鬼)也就是说:一位姓石的木匠抡起斧头一阵风。可是到了后来,具有专门技术的人都可以称为“匠”,如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同“剂”)药。”大意是:那些匠人都是手巧的人,而医生能够配药才行。古诗文中常有“匠心”一词,如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诗:“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这里的“匠心”犹言“造意”,是指文学艺术上的构思。另外,“匠心”也有“工巧的心思”之意,比如现在还说“匠

12、心独运”等。 19.“引”字,是个指事字。是甲骨文的形体,是一张大弓,弓背上有一小画作为指示符号,表示是引弓之处。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类似。是小篆的形体,将原来弓背上的一小画变为独立的一竖画。为楷书的写法。说文:“引,开弓也。”这是对的,如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将军夜引弓。”开弓使弦满,相距益长,因此可引申为“延长”、“长久”之意,如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替”为“废”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孙后代,要永远保持祭礼。拉满弓,不发箭,“引而不发”可以作示范,这就可以引申为“引导”、“带领”之义,如史记?魏公子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座。”这是说:魏公子引导侯生坐在上座。“引子”

13、一词是指戏曲的开始部分。中医的药引也叫“引子”。 20.“厚”字本为形声字。是甲骨文的形体,上部为“厂(厓)”形,下部像一个敞口尖底的酒坛形,表声。是金文的形体,其下部更像一个尖底的酒坛形。是小篆的形体。是楷书的写法,其下部又讹变为“子”,这就不好理解了。说文:“厚,山陵之厚也。”这个说法基本正确。厚与薄是相对的,如荀子?劝学:“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是说:不靠近深深的山谷,就不能知道大地的厚度。由“厚”又可以引申为“深”、“重”,如“无可厚非”、“隆情厚谊”等。“刻薄”的反面就是“厚道”,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所谓“木强”,就是指性格质朴而刚强。原话的大意是:周勃的为人,质朴刚强而又厚道。“厚”由“深”义又可引申为酒的“醇厚”,即酒味很浓。请注意:现在所说的“厚颜”,一般是指脸皮厚,不知羞耻。可是古代的厚颜,却多谓“难为情”,如孔稚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另外,“厚”往往因受“原”字形体的影响而写成“”(多了一撇),那就错了。以上,便是我从网上查的自己觉得比较好玩的几个汉字的起源。可能看起来会有些枯燥,但细细品味,真的很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