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620991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 那是一堂让我为难又让我兴奋的语文课,有一个平静的开头,却有一个不平静的结尾。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看着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不时地点头称许,过了一会儿,我将同学们发言的内容总括起来,准备完成对屈原品性的讨论: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楚国和楚地人民付出了很多,也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

2、文化遗产,在他投江之后,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叙述自己深切的思念,比方说端午节-正当我情绪激昂地要叙述我对这位古人的尊敬时,有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老师,屈原可以不死的,他怎么非要傻到去自己投江呢?“是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呢?“屈原投江真是蠢,这也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他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人民效劳,却单独己寻找解脱,他太自私了。-几个声音从教室不同角落响起,刹时,我无语,这可是我从学习屈原到作品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问题,真是让我措手不及,站在讲台不知从何说起。台下的同学也受此震撼,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下也听得见,他们也陷入到思考中。终于,有人说话了:“屈原不是个不

3、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这才不得以投江的。“人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受压限度时,他便只能选择这种这式了,屈原的命运也很惨,我们应该原谅他。看到台下许多同学不服气,想要畅所欲言的表情,我立刻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办法:“同学们,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想说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开设一个论坛,谈谈由屈原之死所想到的,现在开始准备。教室里顿时不安静起来,自语声、议论声、争论声皆起,还有许多在纸上匆匆记下自己的想法。好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站起来了。“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轻易放弃,放弃生的权利,这

4、只是软弱的表现。第二个:“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想方法让自己的心保持乐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战胜地软弱。第三个:“海伦、霍金、张海迪在遭遇命运的不公时,没有倒下,能奋进,最终取得不朽成就;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死,那么是战争年代的勇敢行为,是死有所值。屈原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压,应该做一个背面例子,教育大家珍爱生命。第四个:“屈原他是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他的言行会影响到很多人,他的投江可能成为他人的典范,而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则屈原的这样行为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这是不可取的。激情正在漫延-第N个:“屈原他也不想死的,谁不想活着呢,他则热爱祖国和人民,怎么会轻易抛弃呢?只是

5、他实在找不到出路了,他的满腹才情无处可抒,所以不得以为之。第N+1个:“屈原是个诗人,他对理想过于执着,而现实太残酷,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让他难以承受这种巨大的差落,就像海子一样,所以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他就只能自己了断了。第N+2个:“屈原在楚国已没有生存的空间,他又是个极自尊的人,难道要他去为别国的国君效劳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要以死明志,说明自己的理想和立场。热烈仍在继续-第N+N个:“屈原的死抹杀不了他的忠诚与文学成就,我们应该尊敬他;但他生于一个昏君与*臣当道的社会,苦闷、伤心至及不得已投江,我们应该理解他;不过,我们应该比他更刚强的面对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中来,我们应更好的学习好知识,面对各种挑战,因为世界是我们的!掌声从四面响起,课堂不再安静,变得活泼无比,我的心也冲动不已。我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自己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从这堂不同寻常的语文课,我也学到课堂不只是老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想象、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