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618333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老王》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1课《老王》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1课《老王》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1课《老王》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1课《老王》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老王》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老王》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老王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教材解读 散文老王写于1984年。全文围绕与老王的交往展开叙述,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文的前四段。第一段,只用21个字,便明确交代了“我”与老王的身份差异,展现了“我”与老王之间融洽的关系;第二段,介绍老王艰难的生计和孤苦的身世;第三段,讲述老王的生理缺陷;第四段,描述老王寒酸的栖所。这一部分,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寒微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回忆老王送冰的往事,表现老王的老实厚道;回忆“文化大革命”期间,老王热心送钱锺书先生看病,展现老王的善良仁义;回忆老王在“文

2、化大革命”中生计愈加艰难,凸现老王的孤老贫穷。三个片段,叙述简略,表达了对老王的尊重、感激和同情。第三部分,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全文的情感达到高潮。 纵观全篇,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现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是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 本文延续了杨绛散文的一贯风格,温婉简淡、气度从容而又意味深长。本文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娓娓讲述

3、老王的故事,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叹惋和感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朗读的方法。 2.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感受老王的不幸与善意。 3.感悟“我”和老王之间的深厚情谊,理解“我”的愧怍。 教学重点 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感受老王的不幸与善意。 教学难点 感悟“我”和老王之间的深厚情谊,理解“我”的愧怍。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朗读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二导入 杨绛在本篇文章中对老王的离去发出感叹说到:“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那么老王到底是怎样的

4、一个不幸的人呢?杨绛又是否真如自己所说是幸运的人呢?又有什么事情值得作者感到愧怍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老王。 三作者介绍 杨绛(19112016年),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小说洗澡,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小癞子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等。 钱锺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为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四初读感知 (一)走进老王其人作者眼中的老王是什么样的?(核心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老王这个人给你的第一印象。 明确

5、:善良、平凡、勤劳、不幸. (二)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 1.职业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 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谋生手段艰苦) 2.家庭状况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孤独、无亲) 3.外貌特征一一还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残疾) 4.居住条件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居住条件差) 5.精神生活一一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不幸的归类:

6、身体残疾、生活窘迫、精神孤独 老王没有亲人,靠一辆破烂三轮车活命,身体上残疾,还要遭受人格上的侮辱。老王的确是不幸的,也是一个苦命人。 (三)老王为杨绛家做了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1.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老实厚道) 2.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善良仁义) 3.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牵挂我们,重感情) 4.老王去世前一天强撑着拿好香油和大鸡蛋送给我们 (厚道淳朴、重情重义、知恩图报) 五、深入探究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

7、不幸者的愧怍。杨绛称自己为“幸运的人”,她真的幸运吗?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人际关系不好,别人躲避不及) 2.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安全没有保障) 3.“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交” (人身没有太大自由) 4.“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 (经济上不太富裕) (背景资料补充: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锺书、杨绛均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锺书蔑视领袖著作,钱锺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锺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

8、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到干校。1972年3月,钱锺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 有一晚,同宿舍的“牛鬼蛇神”都在宿舍的大院里挨斗,有人用束腰的皮带向我们猛抽。默存背上给抹上唾沫、鼻涕和浆糊,渗透了薄薄的夏衣。我的头发给剪去一截。斗完又勒令我们脱去鞋袜,排成一队,大家伛着腰,后人扶住前人的背,绕着院子里的圆形花栏跑圈儿;谁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 丙午丁未年纪事) 在这样不幸的情况下,为什么杨绛还称自己为幸运者呢? 杨绛:物质相对富裕、有亲人陪伴、乐观、知足 老王:物质匮乏、没有亲人、孤独 (相对

9、老王而言幸运) 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 抄写课后的读读写写字词两遍 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1题 能力提升 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2题 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 拓展延伸 预习思考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 第2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核心问题,作者眼中的老王是什么样的?具体分析了老王的不幸的具体表现,老王对待我们的具体表现,了解了老王既是一个不幸的人,又是一个厚道淳朴、善良仁义、知恩图报、重感情的人。这节课,我们深入文本,继续探讨文章详写的部分,再进一步体会文章的重点句子,进而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深入探究 细读课文老王送香油的段落,探究下列问题。 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部分的内

10、容? 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及“我”的心理活动? 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我害怕的糊涂了”? 预设: 1.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敬意,令作者既感动又愧怍的一幕。 2.阅读前文,读者印象中的老王应该是一个面容和善的老人。而当作者“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画风突变,令人不由联想到“相框中的遗像”;“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这副恐怖的面容,不由令人联想到“僵尸”。作者接着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11、”这暗示作者从直觉出发,已隐约感到老王身上散发的死亡的气息。作者详细描写老王骇人的病容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为后面自责因受惊吓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铺垫。 3.作者害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本能地被老王骇人的病容吓到了;二是担心老王马上就会倒下,“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所以,作者在害怕的心理下,条件反射式地拿钱给老王,也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事后看来确实有失礼貌,显得“糊涂”。 品味句子 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除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

12、根儿没想到这点。 (“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人捎了。” (“我”为什么这么说?) 预设: 1.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2.“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过。“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而“压根儿”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 3.“我知道”重复两次,表示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老王强调“我不是要钱”。“不过既然就”的句式,强化了委婉的语

13、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 探究主旨 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 预设: 对“愧怍”的理解之一:老王抱病上门送礼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 理解之二: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这样做貌似对得起老王,却让老王始终觉得欠了作者一家的情。最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自己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钱回赠老王,作者懊悔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

14、回想起来,老王似乎是带着伤感和遗憾离开自己家的。所以作者一直“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解剖,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五品味写法 课文17段和第816段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预设: 第17 段:主要采用叙述性文字,交代了老王的情况及作者与老王的交 往,情节推进比较快,暗示了作者对老王有关心但并没有真正深入地了 解过这个不幸的人,字里行间渗透了隐隐的愧疚之情。 第816 段:主要采用描写性文字,呈现了特殊状态下的瞬间细节,情节推进慢,表现了强烈的震惊,相对显豁地表现出愧疚之情。 作者通过两种表达方式的转换,使愧怍之情逐步显性化,由此引发第1722 段的反思。 六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 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