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61655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市农村的低保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五保”制度、扶贫救济及优抚安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正在建立和实施。但上述各种制度在有的地方尚未全部、全面推开,尤其在规范化的程度、覆盖率、保障水平、操作方法及实际效果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各地财政收入状况不尽相同,政府补贴的标准不一,政府所能提供的社保基本条件差别也较大,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指导思想,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健全体系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政府组织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为原则;以完善健全农村五保、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失地农民保障、养老保险等制度为重点;以加快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为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广大村民基本做到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无依无靠者有“五保”,逐步提高社区保障和国家救助水平、努力建设

3、现代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制度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建立健全五项保障制度,做到整合资源、归类管理、广泛覆盖、互相补充、受益于民。 1、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要摸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户应由村组张榜公布,每年核实一次,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应保全保,对农户家庭收入当年发生较大变化,不符合低保对象的应予以取消。二要完善农村低保投入机制。确定县(市、区)及镇合理的资金负担比例,而且要保证及时足额到位。三要完善资金安全运行机制。对筹集的用来安排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应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并建立审计制度和低保工作举报监督制度

4、,确保低保资金及时发到低保对象手中。四是对特殊困难的农户在有条件的乡镇及村应给予特殊的救助,如教育、住房救助等。 2、巩固提高农村”五保”制度。我市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一直做得比较好,但需要不断巩固和提高。一是认真核定五保对象和供养标准,对符合供养标准的应保未保对象应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二是加强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镇敬老院的集中供养率。县乡财政要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院的条件,增加供养人数。三是提高“五保”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敬老院可通过社会捐赠、自办实体等方法增加收入来源,努力改善敬老院食宿条件,增加文化娱乐设施,丰富老人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

5、制度。一是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X3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重点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和人员的困难。二是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一方面要落实对农民个人筹资的宣传、收缴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和乡村经济组织要适当增加投入和扶持的力度。三是要加强资金管理。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不得挤占挪用。四是加强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农民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 4、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

6、障制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失地农民在增多,建议各级政府要很好落实市政府202年第4号令,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一是县市级人民政府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二是积极鼓励和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三是将被征地农民安置对象分年龄段,实行生活补助和发放养老金的办法,落实最低生活保障。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是对近郊乡、村经济基础较好、收入较高的地方,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发放养老金。二是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这部分人可根据尽同样义务、享受同样权利的原则,将他们纳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

7、城镇保险体系,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三是纯农户的养老保险以家庭为主,可同社区保障和国家救助相结合。 三、落实关键措施,健全社保体系 1、领导重视,把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放到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为民、便民、利民的大好事。各级领导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好,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2、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资金投入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建

8、议可通过下列几个渠道解决:一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将各级财政收入增长的部分向农村社保体系倾斜,建立相应的增长机制;二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扶持;三是社会捐助;四是从农村土地出让金中提取部分用于农村社保;五是在社会福利彩票收入中安排部分资金投向社保;六是国家和省已出台的有关经费投入的政策应用足用好。 3、明确部门职责,健全农村社保工作服务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应由政府发动和组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各地社会保障、民政、卫生、农工等部门应发挥各部门优势,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管理办法,把社保的各项制度落实到户到人,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4、规范管理,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结算制度。建立个人帐户,按个人账户储蓄积累总额确定基金的发放标准,是建立农村社保制度的核心问题。在当前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农民之间的收入差异较大,建立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制度,可以多交保金多享受,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对农村各项社保的资金一定要专款专用,规范管理。 第 3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