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园之行(一)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61650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园之行(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何园之行(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何园之行(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何园之行(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何园之行(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园之行(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园之行(一)以前经常吟咏李白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心想那里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 早就听说扬州园林最有特色,当真正踏上这片土 地的时候,便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个温柔之乡。而 后又几下扬州。我曾经三次造访位于扬州市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路 77 号的何园,在第三次去时,与二弟振方住在 何园里。何园是扬州较为晚出的园林,建于光绪九年, 是道台何芷舠归隐扬洲后,购吴氏明末片石山房 旧址的基础上建成的,何芷舠在官场失意,胸怀 抑郁,想学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 登东皋以舒啸,在自家园林的山水之间吐一吐胸 中的闷气,故将这座园林取名为寄啸山庄。何园占地面积为 14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2、 7000 多平方米,厅堂 98 间。何园的正门藏于偏僻小巷, 多少显示出园主人为人低调,不愿露富的心理, 而高耸的围墙,却至少暗示了它的存在。园林之妙在于借,这是中国园林常用的造园手 法。可是当我们来到何园时,发现这里民宅林立, 远处无山,近处无水。可见这里造园是多么的艰 难,整个何园要想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只有 充分显示自己的特色。走进何园的东门,首先看到的是何园的后花园 后花园分为东、西两部分,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 门,就是东园。呈现在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 墙上嵌有风吹牡丹的砖雕。扬州是八大雕刻之乡, 砖雕是其中的一种,这幅砖雕上牡丹枝叶的形状 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凤凰栩栩如生,刀

3、工 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层次分明, 错落有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60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上堆叠着长达 余米的贴壁假山,皆太湖石铺就,紧贴墙面,又 高过墙头,山林延北壁蜿蜒西去,折向东壁,再 西折北,仅将墙外诸多民宅遮掩,上有盘山蹬道, 下有空谷相遇,作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 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主体交通。 据考证,贴壁假山出自名家之手,他通过有限表 现无限,通过局部表现整体,他将山置入封火墙 上,使之浑然一体,给人以楼墙均建于山上之感。 如果把封火墙比作一张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 山就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还给人以悠远的 感觉,水居的意境,令人无

4、限遐想。何园的贴壁假山,最能体现扬州的叠石艺术。 其拼叠手法十分简练,并运用扬派擅长的挑、飘 手法使山更具动势,以局部代整体,有限喻无限。 例如,将山石直接入墙,是叠石艺术中以少胜多 的范例;其造型严谨到增一石嫌多、减一石则少 的地步,说明制作艺术上的炉火纯青。贴壁山周 围遍布笋石棕榈,山野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园林一般都强调有山有水,而何园是旱园无山 无水。旱园常用的作法是挖一水塘,点缀些山石, 沾点水气而已。而构园者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 从东门进园时先见辅景,南面是牡丹芍药圃,北 面湖石贴壁山林。贴壁山林前是一弯曲水,湖石 如峭壁,葛藤倒挂,池内碧水中游鱼怡然,更有 楼台山色倩影映水,你会不自觉地叹道:真是活 了!。就在如此水景之西有一敞厅,名船厅。形 状如船,此时人们仿佛已到湖边。该厅飞檐卷角, 四面回廊,设砖花座栏,下垒白凡石,种玉带围 腰。东园的所有建筑中,最为精致的要数船厅了, 整座厅似船形,正厅两旁抱柱上有一对楹联月做 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当你看到这幅对 联后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漫步在 湖滨,坐在船内荡桨。船厅前面的地坪石板路,代表上船时候的跳板, 船厅的布局为四面均等,四平八稳。船厅前侧的 地坪用瓦片和鹅卵石铺成水波粼粼形状,让整个 船厅好似一条行驰在水面上的大船。船厅的西侧, 是鹅卵石铺成的九鹿图,九头栩栩如生的鹿代表 着古代的最高俸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