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64篇名篇名句有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61638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64篇名篇名句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20届高考语文64篇名篇名句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20届高考语文64篇名篇名句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20届高考语文64篇名篇名句有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20届高考语文64篇名篇名句有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64篇名篇名句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64篇名篇名句有答案.doc(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巧记64篇名篇名句(一)初中课标必背50篇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

2、而不学则殆。”(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求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助记本则讲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

3、该有坚毅的意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情境默写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2论语中的“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3论语中,提到了“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4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

4、;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5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6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助记本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5、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助记本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困难造就人才,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灭亡)。文章末尾自然导出本文的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情境默写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是“_”;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_”。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_,_。”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6、_,_。”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_。”3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助记本段用“我”“人”的行为作事

7、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助记本段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实例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即舍生取义之心。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记本段用反问排比句式对比论证,揭示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失去了“本心”的行为,有的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一时之快

8、而丧失。 情境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_,_”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_,_!”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_,_!”5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为国捐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这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体现是:“_,_。”4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9、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助记本段写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助记本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说明军事上要后发制人。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助记本段写战

10、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说明作战时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 情境默写1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详察敌情的语句是:“_,_。”2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_,_。”3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4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_,_。”5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_,_。”更多共享资料,加微信18595735634每日更新,免费发放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11、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助记本段陈述邹忌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助记本段陈述邹忌以切身经

12、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助记本段陈述齐王纳谏及结果。 情境默写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的情况是“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2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的好局面。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_,_,_。”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对妻子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_,_。”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_,_”就可以受到下赏。6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