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61523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1 如何面对自己的“遗像”李小小是班里出了名的小调皮。有一天课间休息,他突然心血来潮,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一个戴着眼镜鹰钩鼻子笑嘻嘻的大头像,下边还写了“赵爽遗像”几个字。同学们看着这幅漫画不由得大笑起来。因为赵爽就是他们新来的班主任,一位头发已有些花白的中年女教师。但是一个胆小的同学走进教室后,却很紧张地喊道:“是谁画的?站出来,等一会儿别株连了其他同学。”于是,同学们都害怕了,他们想,老师知道后绝不会放过他们。李小小原来只想开个玩笑,没想太多画像下标上“遗像”,是因为前两天刚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上面刊有“遗像”,于是顺手加了“遗像”二字,听同学这么一说,李小小还真有点儿后怕了。但是正

2、当他要跑上去擦掉黑板上自己画的那幅杰作时,赵老师却已大步流星地跨进了教室门。面对黑板上自己的遗像,赵老师:“画得不错啊,只是这画像还有些不足之处!知道的同学请举手。”李小小:“应把头像下边的赵爽遗像的遗字去掉”。赵老师:“为什么?”李小小:“因为赵老师还健在。”赵老师:“还有吗? ”此时的李小小对于老师的一再追问感到十分紧张。然而,赵老师却出人意料地走到了小小的身边说道:“漫画不是照片,是允许夸张的,你这位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你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写作文,也要像作画那样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点去写,才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罢,赵老师拿起粉笔,颇为娴熟地在

3、画像的嘴角处添了几笔,立刻,一幅更为生动的大头像出现了。接着赵老师突然话锋一转:“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佳作应该出现在哪里呢? ”赵老师自问自答:“理应出现在他的画册上,出现在班级的墙报上,出现在一些漫画艺术的刊物上画在黑板上,似乎不太合适,而且也影响上课。所以,我建议先擦掉。”赵老师还建议:“请小小同学为下一期班级黑板报设计一个出色的报头,大家说好吗? ”教室里响起愉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案例2: 如何处置“怒发冲冠”的杨军教室里,一片狼藉:四五张桌子倒在地上,课本、练习册、笔等洒了一地。杨军像一头发疯了的狮子,尽管被班上的两个大力士拦着,但他还在使劲挣扎着,要冲出“包围”

4、,去继续推倒那些桌子事情的经过我已了解:中午几个女生围坐在杨军课桌边打闹,把课桌上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眼镜和计算器还掉到了地上他回来看到后,用将军般的口吻命令女生们给捡起来,但以蒋雯为首的女生就是不捡。怒发冲冠的他就猛地推翻了蒋雯的课桌。蒋雯和其他女生大声阻止,但他火气更大,不停地去推,课桌被推倒一大片他是班上的“后进生”之一。学习成绩倒数,脾气倔强,很少与人沟通。经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但每次,都是无言的抵抗。在这件事之前,他今天已犯过两桩事了:一是欺负低年级的学生,威吓给他写作业;二是在上英语课的时候,趴着睡觉,老师叫他,置之不理。师:(定了定神,轻轻地说了句):蒋雯她们把你的东西弄得乱七八

5、糟了?杨军没有作声。师:我最不喜欢别人乱弄我的东西,很讨厌这样的人。杨军还没作声。师:何况给弄乱了,也不帮收拾好。确实让人有些恼火。杨军仍没作声。师:听说你的眼镜和计算器也摔坏了?杨军还是没作声。师:你那副眼镜,是新配的,在吴良才眼镜公司配的,你爸说花了近2000块钱。这么贵的眼镜,摔坏了可是杨军:我爸要揍我的!(他终于开口了,不是说,而是吼)师(关切地看着他):这真是很倒霉的一件事!20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你爸打起人来也不管死活。哎 难怪你那么生气!杨军:我去吃饭了,回来就看到我的东西乱七八糟了。我的眼镜和计算器都被她们弄到地上了。师(点了点头):嗯!你感到很恼火!杨军:她们一帮女生总喜欢

6、在我那打闹,把我的东西总是弄得很糟糕,我跟她们说过了,但她们不听。今天我要她们捡起来,她们还说不是她们弄的她们不捡师:哦!杨军:我气得不得了。我要她们把我的眼镜和计算器捡起来,她们说,不捡就是不捡。我想我还没说你们给我把东西摔坏了,要你们赔。竟然把人家东西弄掉在地上,要他捡起来也不检。我气了就去推她们的桌子,她们乱碰我的东西,我就要让她们的东西也掉在地上,乱七八糟。她们在那叫,越叫越让我生气,我越要给她们颜色看看,所以我就去推翻她们所有人的桌子师:是吗?杨军:我推翻了她们的桌子,班干部来制止,只说是我不对,还嚷着我打架了,要来告诉老师。师:你不肯过来了。杨军:为什么只要我过来,而不要那些女生过

7、来,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师:你是这么理解的?杨军:是的。在我犯了错误的时候,同学老师都认为是我的错,别人都没错。师:原来是这样。杨军:我是不好,但不能什么事都是我的不好。我想我反正是个差生,反正老师同学都认为我不好,那我就不好算了。你们都这么认为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案例3 分数也有人情味这是三个关于分数的小故事。(一)点到为止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名女生数学考试在一道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来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他在那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一个红圈。女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

8、,惭愧不已。多少年过去了,那女孩已经成人成才。她找到陶行知先生说:“那件事以后,我才真下决心用功学习,才下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二)借分魏书生老师在一次语文期中考试中,班上有一个学生得了57分,他不敢拿试卷问家。于是就去找魏老师求情:“能不能少扣积分?”魏老师笑了笑,说:“少扣不行。这样吧,就算老师借你5分。这下你敢回家了吧”这个学个捧着改过的试卷喜出望外。后来,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学习非常认真。期末考试时,得了87分。于是,他又去找魏老师,天真地说:“魏老师,我还您5分。”(三)分数中的减法一位教师布置学生写作文,其中一名学生只写了 200来个字,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但是文章的构思较为

9、新颖。按惯例,这样的作文打个60分也就差不多了。但对学生肯定不会有什么触动。于是,老师给他打了这样一个分数:“952015”,并在每个分数下面分别作了解释:95分构思新颖,有创新精神;减20分由于字数不足规定数;减15分由于书写太潦草,还有错别字。 案例四 扫帚事件开学10多天了,班主任吴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地面很脏,就问:“昨天谁值日?”“扫帚坏了,老师。”说话的是一位值日的女同学。“一把崭新的扫帚只用10来天怎么就坏了呢?生活委员要了解一下。”“我去总务处换一把,那里还有。”生活委员说。“不行,学校30多个班级,一把扫帚用10几天,那一学期得多少把扫帚!”吴老师说。“那我们用班费买一把吧。”

10、班长说。“不行,班费不能随便动用。班长也帮助了解一下吧。”自习结束,吴老师走出教室,两个男生尾随而上。“老师,不要追查了。昨天下午我们开玩笑,我拿扫帚追他,他抓住扫帚,我们拉了几下,扫帚就散了。”“都高中生!”“我们赔,老师,您说多少钱?”“上课去吧,放学后再说。”“放学后,两个学生留下来。吴老师说:“由于你们把扫帚弄坏了,今天我们班卫生红旗也吹了。”两个学生低头不语。“不过,这扫帚修修还能用。”吴老师看看两个学生,“这样吧,你们试着扎扎看。”“这我们还是赔吧!我们不会扎,扫帚又脏”“当武器就不嫌脏?”两个学生无可奈何地弄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把扫帚扎成个样子。“这样就算你们赔了。”吴老师说,“你

11、们回去想一想,把这件事写一写,贴在生活园地上。”“这”两个学生又迟疑起来。“老师免了吧,我们”“总结总结有好处的,都高中生了。”吴老师说,“现在你们再把教室地面扫一下。”两个学生无可奈何地去了。第二天,“生活园地”上没有贴出检讨书。吴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损坏扫帚的同学已经把扫帚扎好了,他们会把事情经过告诉大家的。”可是,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过去了,仍没贴出检讨书,而吴老师每天早自习都用一两分钟重复着那句话,说得同学们都笑了。第六天,“生活园地”上终于出现了这两位同学的检讨书,满满两张,写得很认真。此后,这个班的公物管理得井井有条,损坏公物的事再没有出现过了。案例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第

12、一、教育就是生活。这句话是针对过去比较传统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即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第二、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是一种生活,这是杜威早已经说过的话。他同时还说学校就是社会。在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划了等号。这似乎也有问题。我们说教育就是生活,但更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

13、,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又不是简单的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这种教育生活,又不能等同于学校教育生活,如在家庭里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的学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生活。所以,我们理解的教育生活,应该是面向男女老幼、从坟墓到摇篮的全人与全程的。第三、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其实,孔老夫子早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教育不仅应该给人幸福,它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仅有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

14、考与追求,当然更还有对当下某些教育的问题的担忧与不满。我们遗憾地看到,许多地方和有一些教育,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他们的学习充满了失败。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们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这样的教育还有必要吗?第四、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我们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两个字,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强调幸福,很容易让大家过分重视情感的体验,甚至会误认为感官的享受。尤其是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人应该是完整的

15、,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然,这也是我们新教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案例6漫画家丰子凯曾回忆说,他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一次上音乐课,有一个学生老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执教的李叔同先生早已发觉,却并未当场批评,而是在下课时轻声说:“和等一下再走。”在其他学生离开教室后,李先生缓缓地说:“下次上课你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说完,他“微鞠一躬。”这两个学生一离开教室,看到守候在教室外面的丰子恺等学友,不禁满面绯红。从此以后,全班同学都为李先生的雍容和“爱人以德”的风范所折服,也都改掉了上课时做小动作的习惯。这不禁使我想起我中学时期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很忌讳同学上课迟到,上他的课最容易发生的幕就是:上课铃响,同学们落座未定,这位老师步上讲台,恰在这时,门外喊“迟 到”,一个学生气喘喘吁吁站在门口,按说先请他入座,课后晓以纪律也就罢了。但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情形还是发生了,这位老师霎时怒形于色,当着满堂学生居然大喝出口,严令那位倒霉的学生退出教室。结果这节课自然为之煞风景。为人师者,如此对待学生,不论出于何种动机,何种背景,也不论学生触犯了何种律条,都是令人费解和难以认可的。批评固不可少,因为它是帮助学生认识缺点、错误,改进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批评学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