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于连》说课稿[1].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615236 上传时间:2024-03-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英雄于连》说课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英雄于连》说课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英雄于连》说课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英雄于连》说课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英雄于连》说课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英雄于连》说课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英雄于连》说课稿[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英雄于连说课稿 肖鲜宇一、教材简析小英雄于连是义务教育湘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五百多年前比利时遭到敌人侵略,敌人要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在危急时刻,小男孩儿于连急中生智把尿撒在导火线上,浇灭了火花,从而保住了城市,救了全城的老百姓。比利时人民为了感谢于连,在首都市中心塑造了一座他的铜像。课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的机智、勇敢。并且能够把这个故事让述给别人听。二、设计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采用“自助互助师助”的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起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三、教学目标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2、依据课文特点及本班学情,特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l、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3、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八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四、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于连和布鲁塞尔的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制作布鲁塞尔美丽风光片,利用讲故事,设悬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激发起他们的情感体验,顺势揭示课题,迁移到文本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我告诉学生要想深入地了解于连这个人,必须认真读书。我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小

3、声问问别人或自己查字典,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接着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浯,指导认读生字,并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可引导学生用猜谜的方法记住:及(有口可呼吸,种树最积极;加上:绞丝旁。就能升一级);根据形声字特点记忆:聚、胜、味、燃、智、彰:根据象形字特点记忆:灭(用一块木板把火压“灭”);对比记忆:胜败、宽一窄。最后,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鼓励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认读生字。以上环节,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三)品味语言,体味情感。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初读

4、课文之后,我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交流时间,以“读了课文后,你认为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觉得哪儿最有意思?”“你觉得哪个环节最危险?“你觉得哪儿最让人感到紧张?”这样的话题谈一谈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整体感知课文。接着让学生勾画重点词句,品读于连机智救险的经过。从“闻到”、“发现”、“跑过去”一连串的动作,体会于连年纪虽小,却具有高度的警惕性,是个细心的孩子,这也是他救险的前提。从“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咝咝地燃烧”引导学生想象,这时候谁最危险?于连最危险。一般的小孩子看到这种情形会怎么样?而于连是怎么做的?他想到了敌人想要炸毁这座城市,如果爆炸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危险在向小于连一步

5、步逼近,他顾不上这些,一句“怎么办?”使读者的心悬了起来。情势危机,刻不容缓。小于连在刹那间想了四个办法:人下去踩灭导火线;找长捧敲灭火花;找水浇灭火花;喊人帮助救险。但这些办法都不符合实际情况。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尿把导火线的火花浇灭了”,办法如此简单,却轻松地化解了城毁人亡的险情。为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我引导他们继续讨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是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你认为于连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反复的朗读、讨论、体会于连的勇敢和机智,感悟于连为保护城市临危不惧,这正是英雄本色!而更为难得的是遇到紧急情况他能积极动脑、办法巧妙,真可为智勇双全。为了表彰于连,比利时的人民在离

6、广场不远的街口为他塑造了一座铜像。你能想象一下这座铜像是什么样的吗?先让学生自由想像铜像的样子,然后课件出示铜像,让他们说说看到铜像后的感受,并让他们看着铜像的样子理解“栩栩如生”的含义,巧妙地突破了难点。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把文本语言想像成形象的画面,发散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四)拓展延伸,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联系文本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为激发学生有兴趣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充分内化、吸收,达到情感的升华。 我是分三步进行的:l、课件出示:人们瞻仰于连铜像的情景)这尊铜像定格了于连智勇救硷的英雄形象,如果你在电视上、报刊上或在其它什么地方见到这座铜

7、像,你会说什么?2、假如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布鲁塞尔旅游,你就站在铜像脚下,旁边的小弟弟、小妹妹想了解铜像的来历,你会怎样介绍?3、咱们班要开故事会,老师和同学们邀请你讲一个小英雄于连的故事,你会怎么讲?让学生介绍铜像图片、铜像来历,讲小英雄于连的故事是为了创设多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时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五)回归文本,升华情感英雄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与之相关的往往是要付出流血甚至牺牲的代价。回顾我们所熟知的英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

8、,还有雷锋、黄继光、董存瑞他们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于连不过是撒了一泡尿,又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他可以称为英雄吗?引导学生讨论、感悟于连不顾自己的安危,以超人的机智和勇敢救了一座城市,救了一城的百姓,他无愧于这个小英雄的称号!你佩服他吗?谁来夸一夸于连?一石激起干层浪,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于连,好样的!要不是你的机智和勇敢,布鲁塞尔这座城市早就没有了。”有的说: “于连,你真了不起,你想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却保住了城市里所有人的命!”还有的说:“于连,我要向你学习,做事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动脑想办法。”从孩子们激情四射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

9、小英雄的形象已经悄然走进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来,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一一小英雄于连。小朋友们,如果你将来长大了有机会去比利时,去布鲁塞尔,有机会去看小于连,你会给他带点什么礼物呢?生:我会给他带一顶帽子。给他挡阳光。生:我会给他带一把伞,可能挡雨呢。生:我会给他带一套衣服。师:为什么呀?生:因为于连是光着身子的。师:除了你,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跟你一样的想法。几百年来,于连不断地收到全世界各地人民送来的衣服。你们猜猜,小于连现在有多少套衣服?有700多套呢!师: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小于连的故事吗,下课后可以去查找一下于连的资料。不到十岁的于连为了保护城市,临危不乱,积极动脑想办法,真可谓智勇双全

10、。想一想,在你读过的故事中,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小英雄于连这样“急中生智”的例子?学生联系课外读到的小故事(如司马光)或生活中的人和事,谈一谈遇到紧急情况应该怎么做,从小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六)课外拓展,巩固延伸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将小英雄于连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搜集几个小英雄或“急中生智”的故事,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积累的习惯。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坚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自我表现环境,让他们自觉地感知,自觉地获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肖鲜宇教学目标:l、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1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3、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八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知道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小英雄于连聪明机智,遇事果断的品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引出课题.1、导语激趣: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位最老资格的长寿市民,被当地的市民称为第一市民.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纪他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他吗?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你能用自

12、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这个小男孩有一头卷发,一个翘起的鼻子,显得很调皮.他光着身子,正在那儿撒尿呢.)教师补充(这是一座小男孩的铜像,有着可爱笑容的小男孩叉腰挺肚,旁若无人地撒尿,只不过撒出的可是洁净的自来水,还有每年狂欢节中的一天,撒出的不是水,而是最上等的啤酒,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争先恐后的争饮小童撒出的啤酒.为了怕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冬天着凉,还有世界各国致赠的精美服装,现在都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当中.这个孩子叫于连,是比利时人.在比利时,人们都称他为小英雄.)。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3、齐读课题.(二)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归纳学生的疑问,老师课件演示.小英雄于

13、连什么样? 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录音,要求边听边标好自然段。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全班齐读,检查字音.说一说,通过初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问题?完成助学单的第二、三题(四)深入了解,解决疑问第一节1、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拯救了全城老百姓的命,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把于连急中生智,用小便浇灭导火线上火花的瞬间用塑像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出示于连图)2、课文第一节就介绍了于连的形象。请你在第一节中,把写于连形象的句子用“”划出来,并读一读。你确实读出了于连调皮可爱的样子。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句子。 第三节1、“急”就是危急的意思。而

14、在文中,小于连到底发现了什么危险的情况?(板:发现险情)请同学自读第三节,把写小于连发现险情的句子用“-”划下来。2、交流:出示第三节3-5句。3、小于连到底发现了什么险情?他闻到了什么?(板:闻到)发现了什么?(板:发现)看见了什么呢?(板:只见)最后又发现了什么?(板:发现)交流,板:浓烈的火药味夺目的迸跳着的火星又长又粗的燃烧着的导火线导火线连着大火药库4、小于连是凭什么判断出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请你先读一读这几句句子,然后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找到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情况危险在哪儿。浓烈-火药味重,说明导火线已经燃烧了很久,快要引燃炸药了。请你带读。夺目-耀眼,说明导火线很粗。请你带读。又长又粗-说明所连接的火药一定非常多。一旦爆炸,杀伤力极大。请你带读。设想一下,如果小于连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大火药库一旦被引爆?请你带读。5、这可是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啊!谁能读出3-5句紧张而又焦急的语气?(指、齐)(关投影)6、就在这紧急关头,于连想出了好办法。“智”就是好办法的意思。于连到底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排除了险情呢?(板:排除险情)-(板:用小便浇)其实,在此之前,于连还想了几个办法。分别是哪几个办法?为什么行不通呢?(板:下沟踩 用水浇 喊人)(喊人为什么来不及呢?人都在哪里呢?你从哪句句子中可以看出?)“用小便浇”这个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