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新人教.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61522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新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新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新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新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新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新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新人教.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卷分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右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王子午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青铜器多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 2,4,6A分封制的推行 B宗法制的盛行2,4,6C宗教思想的蔓延 D冶炼技术的提高2、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

2、省级组织”是指A郡县制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D行省制度3、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 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 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4、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澎湖和琉球 B河北、山东 C西藏 D岭北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制度的废除,最大的消极影响是 A政务无法得到及时处理 B行政失误不能有效纠正C决策失误不能有效纠正 D内阁纷争行政效率低下6、在伯利克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

3、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选出,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7 、公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秩序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A B C D8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

4、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9、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C法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总统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10、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

5、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11、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益增多 C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D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民众一致的选择12、中国

6、近代史上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涉及在长江流域开埠通商的有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A B C D13、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14、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体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20世纪初中国整个一代人的努力都失败

7、了15、八七会议给当时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是指A开展土地革命 B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16、在淞沪会战中,抱定“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决心坚守宝山县城直至壮烈牺牲的国民党军官是A郝梦龄 B张自忠 C谢晋元 D姚子青17、从右图中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是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B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的任务已经完成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18、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A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B普法战争推

8、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C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D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19、有学者认为,列宁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 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内首先胜利 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七月事件后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A B C D20、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21、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

9、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22、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D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3、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原计划2007年11月21日到访香港,好让舰上美军在香港庆祝感恩节,

10、但当天未能获得中国政府的进港许可,已离开香港水域返回日本横须贺基地。对这一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香港是自由港,这一事件不可能发生 要查阅中美两国政府公告来确认其真实性 是否批准应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来决定 处理此事的主要依据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A B C D 24、1979年元旦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高考资源网A宣布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B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一切事务C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欢迎台湾各界为祖国统一献计献策25、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对“破冰”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

11、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促进中美经济贸易合作 D相互认可意识形态26、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其排列顺序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第一年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以次类推相配排列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甲午战争”就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法。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A辛酉年 B戊戌年 C辛亥年 D庚子年27、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

12、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28、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9、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西欧走向联合 B.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30、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多。这一现象表明A当今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B地区霸权主义引发战争危机 C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 D“一超多强”格局将长期存在二、材料解析题(三大题,共40分)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伏尔泰材料二 人们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