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614201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论如何培养教师心理素质 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摘 要:伟大的文学家茅盾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扮演这一伟大角色的无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任,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更多的人在关注教育,但很少有人关注教师心理问题的发展。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探讨了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几个方面和如何加强教师角色责任、职业道德建设以及

2、心理健康的培养,使教师能够专心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心理素质,职业适应,心理健康,教师评价目 录:一、加强教师责任和义务1、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2、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3、教师是学校集体的领导者4、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二、缓解教师工作压力1、教师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2、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主义”。3、教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1、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努力工作,学会休闲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5、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正文:教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心理状态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各种思潮

3、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对教师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职业态度。过去,教师在工作中以追求物质利益为耻,以“园丁”或“蜡烛”似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职业理想。然而,随着商品和经济意识不断对教育的影响和渗透,教师固有的道德价值观开始动摇、解体。教师行业出现不安心工作、人员流动、跳槽等现象就不足为怪了。我们很难肯定目前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都是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担负起教师角色的责任人;已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未必都适合做教师或者能够安心地从教。因此,学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师的职业适应和社会适应作为建设教师队伍的先决条件。 一、 加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1

4、、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是在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形成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个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学生如何发展,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心,培养他们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开拓进取精神,教育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一个教师要真正完成塑造学生个性的任务,应当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和良好的个性,善于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思想

5、脉搏,处处以身作则,及时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因材施教,取得更大的教育效果。2、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这是教师的最基本任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社会前进的内在力量,需要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教师就是最主要的传授者,但教师必须认识到传授知识不等于把知识简单的呈现给学生,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告诉他们怎样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而不只是直接灌输给他们知识。教师的主要精力应当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提

6、高学习技巧,教会学生观察和思维,培养能力,促进他们智慧的发展。教师要想成功地完成知识传递者的任务,自己必须精通业务,从有成效的工作中得到愉快的满足,对所教的学科和教学活动,又有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3、教师是学校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学习和其他活动都是按集体方式进行的,教师的地位、年龄、知识经验决定了他在学生集体中要负有领导者的责任。教师必须意识到,有效的教学和有效的领导、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有良好领导作风、品质和才能。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用多种技巧和力量安排或建立一个舒适、愉快、安静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刺激学生勤奋而愉快地

7、学习;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任务,并为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制定规则、程序和行为标准,使其尽快成长;还要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和担负起日常事务性工作,帮助学生彼此了解、合作和相容。另外,教师应当意识到,随着学生年龄、年级和知识的增长,他的领导方式也应发生相应变化。4、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教师是教育人的人,教师的人格特点会在学生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儿童、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理所当然会成为他们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其一言一行都将是学生的表率。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作榜样教育学生”,加里宁认为:“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它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

8、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使人不怕困难、勇于尝试,但同时也可以使人泄气、消极和抱怨。自信的教师往往信赖学生,自尊的教师往往尊重学生,被信赖受尊重的学生也往往愿意信任、尊重他人。一个多疑、自卑、言行消极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示范作用,自觉要求自己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表率,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人师表。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教师观也随之改变。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积极转换,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逐步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和

9、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二、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它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我们知道,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如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 1、教师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

10、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 2、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

11、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追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我校“心理辅导室”在心理咨询中发现,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超过普通教师,如担心公开课上得不成功;害怕学生在竞赛中发挥不出成绩;拿不准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等。因此,教师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在真实的世界里发挥工作的潜能。 3、教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能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工作若得到积

12、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由于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但在评价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以教学优劣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呢?若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学生在学习技能及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教师往往忽略或不愿

13、意接受这种差异。凡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各科老师最大的精力似乎都放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不管这个学生是否有能力学好,不管他对教学有什么样的感受,也不管他还有什么优点和特长,反正考试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挂钩。令人欣慰的是近期来许多学校,特别是小学,根据教育部减轻课业学生负担的指示,强调教育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了教师工作中的压力;教师评价的另一个问题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教育过程。现在学校进行终结性评价,结果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奖惩上,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而形成性评价更能关注教学、

14、教育过程,如教师怎样工作,学生原有的素质水平是否有提高的机会,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等。教师评价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最后,形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还有:学生不良的行为、人际关系、工作负荷、专业发展前景等。当教师工作压力太大造成认知、行为障碍时,应进行心理咨询、辅导。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者通力配合。在社会体制上,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对教师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友好、合作地对待教师,并且了解教师各自

15、的能力和工作情况,公平对待每一个教师;应及时,适当地给教师的工作以鼓励和肯定,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认知水平;应关心和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冲突、心理矛盾,帮助其分析冲突原因,消除心理阴影;增加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学校的组织管理要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社会和学校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因素则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入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或维护心理健康水平。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正确认识、接纳自己是一个心理健康教师应具有的特点

16、。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并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优点,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相应的尊重。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的能力、行为和性格等特点,能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不受他人评价的左右地承认并加以接纳;二是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认同,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师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肯定,可以化消极的工作态度为积极的工作态度,不畏外来的冲击与挑战,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能带着强烈的使命感,愉快而有效地完成。2、努力工作,学会休闲教师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每天除了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的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可以说教师的大部分是围绕学生度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有弹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之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