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保护大气环境》教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610754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保护大气环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保护大气环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保护大气环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保护大气环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保护大气环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保护大气环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保护大气环境》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粤教版七年级上册保护大气环境教案保护大气环境港口中学:莫丽珠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研究”为主线的原则,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通过上网查阅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自主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分组活动展示出来。教师只发挥指导作用:如教学活动之前帮助学生出谋策划,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在网上或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查找、选择、阅读和整理地理材料,并把这些材

2、料展示出来,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保护的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3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保护的意义,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环保意识;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2)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教学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保护措施;树立环保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学难点:全球变暖及其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

3、济的重大影响。教学方法:(1)教法设计:设疑探究,启发式谈话法。(2)学法设计:探究讨论、交流汇报,读图归纳法,观察分析法。教具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一、新课导入伴着这动听的音乐,让我们欣赏几幅优美的图片。同学们!这图片美不美?(美);你喜欢?(喜欢);老师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这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风景如画的环境,这本来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好家园。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交通运输的发展,消耗石油化工燃料越来越多,使大气中有毒气体、固体微粒的浓度不断增加烟雾弥漫着整个地球,以至于卫星拍不到一些工业城市的图像,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图片,由此导入新课

4、。二、讲授新课:(一)、讲述大气污染展示图片:展示受到大气污染后的图片。提出问题:什么叫大气污染?举例讲解:什么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课堂活动:同学们!你们身边大气污染的事例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参考答案)教师归纳:大气污染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温室效应第二类是臭氧层被破坏 第三类是酸雨的危害(二)学生自主探究在大屏幕上展示探究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1、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针对全球变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组)2、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护?(二组)3、酸雨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治酸雨?(三组) (三)

5、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生将自主探究的结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合作学习,并作好记录,准备发言。(四)教师引导,交流发言,分析拓展按小组顺序进行交流发言,学生作补充,并展示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分析拓展,教师适时给出参考答案。全球变暖(第一组同学负责)展示案例1:世界最高峰珠峰出现持续下降。展示案例2:世界拔较低的岛国图瓦卢却因海平面升高而面临“灭顶之灾”。提出问题:造成两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全球变暖)观看视频:全球变暖提出问题: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护?学生回答:学生结合视频、图片来回答,学生和教师补充。1全球变暖的原因:A燃烧矿物燃料;B毁林2全球变暖的危害:A引起

6、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B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预防全球变暖的措施:提高技术,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加大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国际合作;展示图片1:企鹅的对话展示图片2:北极熊的悲哀组长引导:由于大气的污染,全球变暖,南北极气温将越来越高,企鹅在说什么?北极熊又会说什么呢?学生猜想:企鹅的对话-“救命啦!热死啦!”;“明天我们去哪里?” 北极熊的悲哀-“我的家怎么不见了”;“无路可啦!救救我吧!”;“我的爸爸、妈妈呢?“我的哥哥、妹妹呢?教师过渡:同学们,第一组的同学对“全球变暖”这个内容研究得非常深入,内容丰富、图片精美,“学

7、生猜想”这个环节特受同学们欢迎,相信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吧!我跟你们一样,受益非浅。同学们,你们听过我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故事吗?如今,科学家们也在研究“补天”,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补天呢?补的是哪一片天呢?(南极臭氧洞)下面有请第二组同学来指导同学们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第二组同学负责)观看视频:“南极臭氧洞”,“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提出问题: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护?学生回答:学生结合视频、图片来回答,学生和教师补充。1原因: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2危害:(1)危害人体健康A增加

8、皮肤癌,主要是黑色素癌B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C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2)破坏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A农产品减少及其品质下降;B减少渔业产量; 3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展示图片:“人类破坏了我的伞,破伞难遮阳”活学活用:边学边练,学生回答,教师更正。教师过渡:同学们,第二组的同学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这个内容研究也非常透彻,视频录像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其中“活学活用”的环节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我们学习的地理是有用的地理。下面有请第三组的同学来为我们介绍“酸雨的危害与防治”这方面的内容。酸雨的危害与防治(第三组同学负责

9、)观看视频: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提出问题:酸雨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治酸雨?学生回答:学生结合视频、图片来回答,学生和教师补充。1酸雨的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2酸雨的危害:A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B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C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对非生物界的影响);D危及人体健康。3采取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教师点拨:我们三组同学对各自问题的研究都非常深刻,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当今,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0、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97年6月5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颁布了人类环境宣言。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城市交通、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气污染采取防治措施。学生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保护大气环境呢?学生发言:学生发言,教师补充,并出示参考答案。教师提问:假如你是江门市市长,你能为的大气环保作些什么?师生互动: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积极参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也使我很受教育,我想,如果我们身边都是像你们这样的市长,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把环保意识融进我们的事业和日常生活,用良知去抵制造成污染的行为,用热情去积极宣传和参与环保,那么

11、,可以相信,我们,及我们的子子孙孙,就永远都会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了!三过关测试第一关:有问必答(填空题)第二关:能抢就抢(选择题)第三关:齐齐参与(读“古诗新解”,谈谈你的感受)四我们的收获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宣读环保誓言六课外拓展:请写一篇关于你家乡的环保报告教学评价:本节课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思路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探究合作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增强了合作和团结精神,既体现了新教材中以学生活动贯穿教学的思路,又符合新课标当中提出的“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12、。通过问题的研究,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学习,而是把学习过程延伸到了课外。最后环节请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感想,促使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起小结作用,收到较好效果。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体会到以下几点:1.初中的地理教学要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应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多结合学生生活,采取情景教学。2.开展学生活动应适当,不要为了活动而搞活动,应该把教学内容融入活动中;通过活动来落实相关的知识点。3.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要紧凑有序,教师要适当参与,才有利于调控。作者简介:基本情况:姓名:莫丽珠;年龄:43岁;学历:大学本科;职务职称: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地理科组长;教龄:22年;优秀青年教师,2008年被推荐为高评委入库委员;2009年被推荐为教材评审专家。通讯地址:潮江路2号港口中学,邮编:529000单位全称:港口中学联系电话:1599212813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