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61029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整版)《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整版)《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完整版)《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完整版)《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水调歌头鉴赏: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对无限时空,一轮孤月,早已产生了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苏轼之

2、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

3、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个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

4、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练习题】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

5、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

6、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5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2分)6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7. 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文中说的“子由”是

7、词人弟弟的字,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 并称文坛“三苏”。8. 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10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1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几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但不能透露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C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1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思想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