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控制制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60924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控制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危险源辨识控制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危险源辨识控制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危险源辨识控制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危险源辨识控制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控制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控制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辨识控制制度为了辨识及评价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辨识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科学的管理、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1、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安全员、施工员等组成危险源辨识小组,对个施工部位的危险源进行全面安全评价;2、按照公司危险源评价标准评价现场危险源,做成危险源辨识调查一览表,报安技部门审核后报主管部门审批;3、对于主管部门审批的重大危险源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并落实到施工现场中;4、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必须编制安全管理方案,方案的内容应有针对性,并把责任落实到人。在施工中由项目安全员负责监督执行;5、每周由项

2、目安全负责人检查安全管理方案落实情况,填写安全方案检查表;6、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每月对项目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填写城建系统安全检查表。危险源控制案件清单1、危险源的识别方法(1)主要通过调查表识别危险源(2)通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和有关部门公布的法律、法规、规X、规程等;(3)按照施工工序,逐个鉴别和评价;(4)与环境因素、过程整合识别。2、危险源识别的分类常见的事故类别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车辆伤害、烫伤、灼伤、物理爆破、化学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3、危险源识别在识别危险源时应包括以下X围:(1)、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

3、员和访问者);(2)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3)所有施工设施、设备、包括相关设备;(4)所有场所和环境4、风险评估及评估方法 依据危险源辨识记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确定出重大危险。列出清单下发,有计划的进行控制。一般的,采用以下公式:D=L*E*C式中:D为风险值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关于L、E、C的值见表1、表2、表3。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能设想6相当可能发生0.2 及不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0

4、.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1每天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后果分数值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7严重,重伤40灾难,数人死亡3重大,致残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健康要求表4 危险等级划分(D)D值危险程度风险类别D值危险程度风险类比320及其危险,应停止作业3类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类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3类2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1类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类D值求出之

5、后,按表4确定风险的级别,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需要增加安全设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允许X围。5、风险等级 风险级别分为3类: 一类:可不控制的危险源,D160;6、确定重大危险源 各部门根据调查表,按照上述方法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价、讨论、确定重大危险源,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管理方案。 安全环境部每年组织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及其相应的风险重新进行识别、评价,如有变化予以更新。另外,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1)工程项目内容有重大变更时; (2)当法律、法规极其他要求发生较大变化时;

6、 (3)生产工艺有重大变化时。7、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类别后,即可按下表要求确定 风险水平措 施可承受的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需要检测来确保控制使得有效性得以控制中度的努力降低风险,但要符合有效性原则重大的紧急行动降低风险相应的风险对策:各部门要根据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并按下列原则分别选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1)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或危险源,如用安全品取代危害品;(2)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气;(3)可能情况下,应使工作适合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4)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5)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

7、控制结合起来往往十分必要;(7)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8)在其他控制方案已考虑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9)应急方案的需求;(10)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检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11)还应考虑编制应急和疏散计划并提供与公司的危害有关的应急设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评审应按照最多不超过一年的时间进行评审,评审期限取决于:(1)危害的性质(2)风险的大小(3)正常运行的变化情况如果管理单位内变化将使现有评价的有效性产生疑义,则也进行评审,这类变化包括:(1)扩大、收缩、限制;(2)职责的重新分配;(3)作业方式或行为模式的变化。.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