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60795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调节教学设计蔚县第一中学 董艳军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二节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

2、乏认识。情感基础: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渴望。能力基础:高中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2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3、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制作发放学案。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根据老师的学案通过阅读教材、网上收集资料等方法完成学案。课堂教学:第一课时【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

4、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阅读教材建构概念】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实验探究突破

5、重点】教师出示温总理与艾滋病人握手共餐图片提出问题:(1)你敢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共餐吗?(2)为什么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果你手上有伤口你敢与艾滋病人握手吗?(3)如果感冒病毒和艾滋病病毒都穿过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两者都会引发身亡吗?(4)为什么人患感冒不会死亡,而患艾滋病就会死亡呢?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教师:只要注意预防,艾滋病并不可怕。日常与艾滋病人握手、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HIV是通过血液、精液、母婴之间进行传播。因此只要我们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预防。教师:初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免疫的三道防线,大家能回忆起有哪三道防线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组成功能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阻挡和杀灭病原体

6、,清扫异物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特异性免疫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教师提问:(1)抗体是怎样产生的?(2)它可以消灭所有的抗原吗?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机体如何产生抗体以及抗体的特异性分组编号健康小鼠平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设置对照甲组鼠注射A病菌和生理盐水,乙组只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甲组鼠体内抽出腹水注射到丙组鼠体内,乙组鼠取出腹水注射到丁组鼠体内,观察现象,两组鼠都健康;观察结果丙、丁组小鼠同时

7、注射等量的A病菌。丙大多不患病,丁大多患病。丙、丁组小鼠同时注射等量的B病菌, 丙、丁大多患病。实验分析教师提问:为什么丙和丁分别注射了来自甲和乙的腹水后丙不患A病,丁患A病呢?但是都患B病呢?得出结论抗体是受抗原刺激之后产生的。抗体只能特异性的消灭相应的抗原。师生总结: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特异性消灭抗原的球蛋白。分布: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中( 如乳汁中)教师给出实例学生区分抗原抗体:蛇毒、抗毒素、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让细菌凝集的凝集素过渡:既然抗原可以刺激机体让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被消灭,但是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为什么会死亡呢?【资料分析 小组竞答】小组

8、讨论资料分析 HIV侵入人体引起T细胞浓度变化曲线HIV侵入人体后浓度有什么变化?HIV侵入人体引起T细胞浓度有什么变化?T细胞减少对人体免疫功能有什么影响?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患者的死因有什么关系?人体免疫系统有什么功能?前后两排的4个同学分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派出一名同学整理答案,参与最后的问题竞答。结论: 人体可以随时预防病原体的侵入,清除进入身体的病原体,并且监控者自身病变的细胞以防癌变。师生归纳:二、免疫系统的功能(一)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过度:艾滋病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而死亡,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学生阅读教材

9、,列举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板书: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强烈、消退较快;不会破坏组织;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病例:花粉过敏、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2自身免疫病 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病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一课时内容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动画展示突破难点】体液免疫第一环节:播放体液免疫的趣味动画,对体液免疫过程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看图交流讨论;学生观察教材37页2-16体液免疫过程图,思考问题:B细胞如何识别到抗原的?有几个途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应?最后抗原是在哪

10、里,怎样被消灭的?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分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第三环节:全体学生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自评自改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在学案上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请小组学生改正,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师生一起小结体液免疫过程,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概念。过度:抗体能否直接进入细胞去消灭细胞内的抗原?引出细胞免疫的学习。细胞免疫第一环节:提出问题观看动画效应T细胞能否消灭抗原?效应T细胞有什么作用?抗原最后是在哪里,怎样被消灭的?第二环节:展示图解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效应T细胞不能直接消灭抗原,是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出来被体液中的抗体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

11、吞噬消化。第三环节:归纳细胞免疫的概念【知识拓展能力提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归纳其联系和区别,让学生深刻理解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方式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细胞作用对象作用方式体液免疫B细胞抗原抗原抗体特异性的结合细胞免疫T细胞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释放淋巴因子【交流讨论情感体验】教师:同学们接种过什么疫苗呢?知道他们的作用吗?学生回答后辨认几种疫苗及其作用。前面我们认识了泡泡男孩,在12岁的时候因为骨髓移植失败而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为什么骨髓移植会失败呢?出示教材资料分析,思考问题: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

12、功?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但是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感染疾病,该如何解决?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每一个人都应该关爱病人,在适当的时候能够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板书:四、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疫苗2免疫治疗器官移植(资料分析)【反馈练习总结提高】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查漏补缺。师生共同总结这两节课所学的免疫调节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八、板书设计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系统对内:监控和清除功能 2免疫系统对外:防卫功能三、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2自身免疫病四、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2免疫治疗器官移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