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11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60557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11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留守儿童11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1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1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过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离乡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双双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有的缺乏亲情,逆反心理强;有的甚至被其他儿童歧视。他们大都

2、失去了其童年时代本该有的自信和快乐,如果不正确引导,他们的身心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如何留住这些“留守儿童”的自信和快乐,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呢?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努力开发并利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 一、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人际氛围,感受老师同学的温情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约束,或约束不力,会造成性格的偏差,常常会出现性格怪僻,或自由任性,我行我素。为了矫正“留守儿童”的这一恶习,我们可以利用少先队的活动,来营造一种宽松的人际氛围。 首先,辅导员与队员间建立平等信任的朋友关系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教师的角色发生

3、翻天覆地的转变,辅导员老师也一样,也要及时转换过去的陈旧观念,主动与队员打成一片,把自己当成他们的朋友,与队员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平等信任能够创造出融洽、和谐的氛围,在宽松的氛围中,队员能自由地敞开心灵的大门,才会勇敢地向老师走来,才能健康地成长。 其次,鼓励队员间的相互合作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在学校他们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小组合作是缓解这个矛盾的好方法。让“留守儿童”融入到其他队员中去,鼓励队员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拉近“留守儿童”与其他队员间的距离,互相取长补短,扩大知识面,促发灵感,有益于“留守儿童”认识和克服自身知识、能力的

4、不足,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学会调整心态。 二、开展特色活动,激励“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以往的教学把学生看成被塑造的对象,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主张积极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只有学生主体自觉自愿的参与,才能形成道德发展的内动力。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从说教者变为引导者,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不断提高素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 1、开展“手拉手”活动,向非“留守儿童”展示自己的优势 “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学习,会带回一些当地没有的特色物品。这些对于非留守儿童无疑是有很大吸

5、引力的。辅导员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开展“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的活动,请非留守儿童去他们家做客,欣赏“留守儿童”家中丰富的书籍、玩具等,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借此机会,队员们还可以了解到,留守孩子们有着很好的品质:他们艰苦朴素,不攀比;他们独立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很强;他们知道照顾老人、爱护弱小;他们还能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玩得很好等等,从而向这些“留守儿童”学习,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看到其它队员们惊羡的目光,“留守儿童”们终于找回失落已久的位置,认清自身的价值。此外,还可以让结对的非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共同进步。 2、捕捉“留守儿童”的闪光点,树立信心。 缺乏自信、感到

6、自卑是“留守儿童”中的普遍现象。所以辅导员老师要生就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留守儿童”身上的亮点。如我校四(1)中队的王伟同学,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不仅学习成绩一踏糊涂,就连上课也从不认真听讲,还不停地制造“噪音”,授课老师“叫苦连天”。聪明的辅导员老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这个孩子非常善于表演。于是,今年“六一”,请他代表四(1)中队表演了一个小品,他表现的“丑态”,真是维妙维肖。博得全场观众热烈掌声,王伟同学高兴得昂起了头。因为他在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发现了自身的价值,觉得“我能行,我真棒!”从而不断增强信心,以更自觉的行动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中去。

7、 3、布置“小课题,长作业”,开发利用“留守家长”的教育资源 考虑到春节期间,“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们肯定都会回家过年,也一定会带回一些地方特色产品,所以,我校李老师在放寒假前就布置队员们一件事,要他们保存好过年的时候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记住最开心的一件事。春节过后,李老师就召开了一次主题队会,根据老师的要求,队员们都带来了过年时长辈们送的最好的礼物:有的队员拿出了上百元的玩具奥特曼、遥控赛车等,其他的队员们投去了羡慕的目光。然而,当一些“留守儿童”拿出礼物的时候,队员们却更为惊奇了:伟伟带来了无锡特产酱排骨;姜磊带来了浙江嘉兴的粽子;张小鹏带来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模型;陶强还拿着一叠门票讲起

8、了他和妈妈去庐山旅游时的开心事队员们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这些“留守儿童”身上,这些孩子也一改平常的状态,表现得异常活跃,因为他们带来的这些东西是其他“非留守儿童”所没有的,有的孩子甚至都从没见到过,“留守儿童”们从同伴惊奇的目光中找到了自信,很得意地讲述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时的趣闻,以及寒假里和爸爸妈妈在外面玩的所见所闻。4、抓住我国传统节日的大好时机,为“留守儿童”过好节比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将至,对于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来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尤为突显。辅导员老师、少先队员们一起来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体验欢度中秋佳节的喜悦,享受生活的幸福与

9、快乐。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进行。例如:“手拉手”,同过一次队日活动。在中秋节前夕,各中队以“手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队会。辅导员、少先队员们与“留守儿童”们一起搜集整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搜集整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歌曲、美文,一起演讲、演唱、赏析。队员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和“留守儿童”结交成为“手拉手”小伙伴,密切小伙伴之间的感情,使“留守少年儿童”感受到温暖与亲情。再例如:开展一次家访活动。中秋节前夕,辅导员、任课老师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一次特别的家访活动。通过家访活动了解留守少年

10、儿童家庭情况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就“留守儿童”习惯养成、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与他们的监护人进行交流,及时向监护人反馈留守少年儿童在校相关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共同探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之路。从根本上真正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建立家园联系网,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如今“留守儿童”的出现,使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对此,我校建立了“家园联系网”,学校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代理监护人公布了班主任、授课老师、学校、校长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同时,每班学生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的电话都登记造册,以便家长随时询问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便于学校及时地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此外,我校少先队还开设了“亲情专用信箱”,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鼓励留守学生常给父母写信。让“留守儿童”们可以随时体验到父母的亲情,非“留守儿童”们也能更加尊敬这些在外地打工的人们,更加关注这些留守同伴,不再歧视他们。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虽然“留守儿童”的问题多多,但只要辅导员老师认真地观察、仔细地研究,一定会探索出一条教育的新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