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附答案]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60544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附答案]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附答案]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附答案]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附答案]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附答案]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附答案]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附答案]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一、将各句中的加点字注出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我和弟弟就搬了tng()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2唉,你们qi()意得很!3、大家dn()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4、我学他的口头chn()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支来!”5、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二、指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1、渐渐()2、挽救()3、摇动()4、相信()5、理解()6、姿态()三、文学常识。竹影选自,作者是,原名是,浙江崇德人,现代家、家。本文写了“我”和小伙伴看、看、看、看。充满童趣。四、找出与下列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

2、项()例:“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A、他约莫20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B、人生就是建筑历史上的一块砖石。C、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五、简答题。“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此句中加点的“立刻”能否去掉,为什么?“我”的爸爸在文中实际对“我们”起到了什么作用?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3.“院子里的光影已由暖色变成

3、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院子里怎样的光景?4.分析以下语句,说说华明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5.请在原文中找出与“描好了,立刻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相呼应的句子。6.文中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我”和小伙伴看月影的情景,充满了情趣。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月光下的竹影,感受其是否写出了国画的神韵。七、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

4、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

5、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用“”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过渡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