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声母系统).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604318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韵(声母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音韵(声母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音韵(声母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音韵(声母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音韵(声母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韵(声母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声母系统).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母系统一、有关声母的概念自有音韵之学,就以“字音”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一个字基本上代表一个音节。古人很早就懂得一字之音可以离析为两个部分,前部分叫声,后部分叫韵。声母,古人又叫纽。最早出现纽的概念是在唐代,西域僧人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反纽就是反切。反,就是翻,把离析开的二音(切语两个字)再翻回去;纽,就是扭结、纠合,也就是拼音。后来音韵学家又用纽称呼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又叫三十六纽。至章太炎倡议,“纽”专指声母,又叫声纽。、字母我国文字不是拼音文字,过去也没有一套标音符号,所以在以前的音韵学上只好用汉字来代表声母和韵母。所谓“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不包括韵母。韵母的代表字叫“韵目”

2、。最初古人把同声纽的字放在一起,只叫它双声,没有想到给这些双声字群一个总的名称。大约在唐代末年有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印度梵文的拼音原理给汉语音韵制定了三十字母:不芳并明端透定泥知彻澄日见溪群疑来精清从心邪照穿审禅晓匣影喻到宋代又增加六个:非敷奉微娘床,改“不芳”为“帮滂”,这就成了唐宋间(世纪11世纪)汉语语音的三十六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声母,道理和拼音文字一样,一个字代表一个音。不过守温他们用的是方块汉字,不如音标符号那么简单。当一个汉字用来代表一个声母时,只取它的前一部分,不管它的后一部分,比如代表声母b的帮(bang)就只取b,不管后部分。因此这个声母也可以用“巴布班”等字来代表,只要

3、这个字是用b做声母就行了。不过习惯上都沿用三十六字母,所以后来的音韵学家很少改用别的字。明代云南人兰茂有韵略易通,曾以一首早梅诗代表20字母:“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王力也曾用太平歌代表22个声母:“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有人认为f是擦音,无送气不送气之分,“泥娘”无论切韵音系还是现代汉语方言均无区别,因此认为“敷娘”是宋代音韵学家为使等韵图表整齐而勉强分出来的。、发音部位与“五音”、“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是气流出来时都要受到口腔一定部位的阻碍,气流在哪一部位受到阻碍,就发出哪一部位的辅音。因此根据不同的发音部位分成若干类:双唇音、唇

4、齿音、舌尖前音、舌面音、舌根音等。我国古代的音韵学家也有一套分析声纽的方法,他们很早就能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纽分成“唇、舌、齿、牙、喉”五类,也就是所谓的“五音”。后来宋元等韵学家又在“五音”之外,立“半舌音”(来)、“半齿音”(日)两类,于是就有了“七音”之说。这些发音部位的旧名,虽然不怎么科学,但是因为它们在音韵学上时常被使用,并且在说明古音时有其便利之处,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发音方法与“清浊”、“发送收”清浊:发送收:古人有发送收的名称用来描写气流情况。“发声”指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送声”指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收声”指鼻音、边音,这类音发音时都有清化浊流通过发音部位,但比送

5、气音微弱,古人认为是忍气收敛,故称忍收声。二、广韵声母的求证方法我们在上面说到唐宋“三十字母”或“三十六字母”,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具体落实到每一时代、每一方言、每一种韵书,又都有它们自己的语音系统。广韵也有它自己的语音系统,我们只有通过对广韵反切的分析,才能将它的系统归纳出来。广韵是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编排的一部字典,是为了写作诗文押韵、正音而来的。它虽然对字音进行了分析,对汉字的古代读音做了系统的归纳,但并不醒目,它的声母系统仅从韵书表面是看不出来的。要研究广韵的语音系统,就要研究广韵中的反切。广韵共有3000多个反切,用了452个反切上字,1200个反切下字,广韵的语音系统就包含在这写反

6、切中。在切韵中,由于当时还没有字母的概念,所以在制作反切时,只要声母相同的都可以用作反切上字。另外,切韵又是参考以前的诸家韵书编成的,它使用的反切也大都是从各家韵书中选取来的,所以造成了同一个声母用多个不同的反切上字来表示的现象。广韵是切韵一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是切韵、唐韵的继承。广韵中的反切,也是从前代韵书中保留下来的。所以,广韵的反切上字数目众多,研究起来极为复杂。 第一个根据广韵的反切来考证广韵的声韵系统的人、也是对广韵音系研究成绩最为突出的人之一是清代的音韵学家陈澧。陈澧(18101882年),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时举人。他著有切韵考6卷,加上外篇3卷,共9卷。其实,他的切

7、韵考就是广韵考,因为他并没有见过切韵原本,甚至连切韵残卷也没有见过,只读了广韵,以及广韵里所载的陆法言的切韵序。他在切韵考序录条例中说:“陆氏切韵之书已佚,唐孙愐增为唐韵,亦已佚,宋陈彭年等纂、诸家增字为重修广韵,犹题曰陆法言撰本。今据广韵以考陆氏切韵,庶可得其大略也。”他运用系联的方法对广韵中几乎全部的反切进行了分析,“取广韵切语上字系联之,为双声四十类;又取切语下字系联之,每韵或一类,或二类,或三类四类”,首次对广韵的声类和韵类进行了归纳。 他的声类系联法有三项条例:(一)基本条例。陈澧说:“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例如: “冬”都宗切:“当

8、”都郎切。“冬”、“当”二字都用“都”作反切上字,所以“冬”和“当”的反切上字同类。这是同用例。 “当”都郎切;“都”当孤切。“当”用“都”作反切上字,“都”又用“当”作反切上字。它们互为反切上字,所以“当”、“都”两字的声母同类。这是互用例。 “冬”都宗切;“都”当孤切。“冬”用“都”作反切上字,“都”又用“当”作反切上字,“冬”、“都”、“当”递相为用,三字声母同类。这是递用例。 陈澧运用这个原则将广韵中的大多数反切上字作了系联和归并。 (二)分析条例。陈澧说:“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今分析切语上字,不同类者据此定之也。”他的基本条例是将同类的归并到一起,他的分析条例是将不同

9、的类分开来。广韵以声调分卷,卷下分韵,每一韵下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字归在同一个小韵里,每个小韵的第一个字后注明这个小韵的反切。所以,同一韵内的反切,其反切下字一般同类(有的有等第之别)。如果几个小韵反切的反切下字同类而反切上字不同,那么,这几个反切上字一定是不同类的了。因为韵类相同而反切不同,那就一定是声母有差别才会用不同的反切了。例如“东”德红切,“同”徒红切,“公”古红切,“烘”呼东切,“洪”户公切。“东”、“同”、“公”用“红”作反切下字,“烘”用“东”作反切下字,“洪”又有“公”作反切下字,通过同用、互用、递用的条例可知“东”、“红”、“公”等反切下字必定是同类的。既然如此,那么它们的反切

10、上字“都”、“徒”、“呼”、“户”必然不同类,也就是说,“都”、“徒”、“呼”、“户”的声类不同。经过考订可知,“冬”属于端母,“徒”属于定母,“呼”属于晓母,“户”属于匣母。 (三)补充条例。陈澧说:“切语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然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用故也。如多得都当四字,声本同类,多与得、都与当两两互用,遂不能四字系联矣。”对于这种两组不能直接系联的反切上字,陈澧就从“一字两音”中的“互注切语”之间寻找系联的线索,作为对前两个条例的补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同一音之两切语,上二字声必同类”,“于切语上字不系联而实同类者据此以定之”。具体来说,广韵“多”德何切,“得”多则切,

11、则“多”“德”同声;“都”当孤切,“当”都郎切,则“都”、“当”同声。但是,基本条例却无法将这四个字系联起来。于是就根据汉字的又音来进行系联。在广韵中,有的字有几个读音。这种情况,广韵称为“又音”或“又切”。比如平声东韵第一个小韵(东)里共有17个同音字,注德红切。其中第9字“涷”下注有“又都贡切”。也就是说,这个字既平声德红切的读音,又有去声都贡切的另一读音。再看去声送韵下第5个小韵“涷”字下注云:“多贡切,又音东”。同是“涷”字,其去声读既可用“都贡切”,又可用“多贡切”。另外,这里的“又音东”就相当于平声“东”字下的“德红切”。这样,靠着汉字又音中使用的不同反切上字,硬是将“多”、“得”

12、、“都”、“当”这四个反切上字系联起来了。三、广韵声母系统陈澧根据这三个条例,在卷二中将广韵的452个反切上字共系联出40个声类,但是没有为它们立什么名目。他认为这就是“隋以前双声之区域也。”在外篇中,他又将广韵的40声类参考36字母,分清声(包括全清、次清)21类,即:见溪端透知彻帮滂非敷精清心照穿审庄初山影晓;浊声(包括全浊、次浊)19类,即:群疑定泥澄娘并奉明从邪崇床禅以云匣来日。与36字母相比,陈澧的40类将微、明合为一类,喻母分为云、以,又多出庄、初、崇、山四类。 由于广韵中的反切非常复杂,特别是它的又音很多,而且包含古音等多个层次,所以,虽然陈澧的几个条例能系联多数的反切,但有许多

13、情况又不是那样简简单单就可以对付得了的。所以,在许多情况下,连陈澧自己也不能遵守自己的条例了。因此,尽管他的系联工作是基本科学的、符合逻辑的,但是,他得出的40声类的结论,并不完全符合广韵的音系实际。黄侃和钱玄同不同意陈澧合并“明”、“微”二类,认为他“自乱其例”,都主张广韵有41声类:深喉音 影喻于浅喉音 见溪群晓匣疑舌 音 端透定来泥知彻澄娘照穿神审禅日齿 音 精清从心斜庄初床山唇 音 帮滂并明非敷奉微(其中,用 号的是陈澧切韵考所分出来的)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又将41声中的“见溪疑影晓来”等六母也各分为两类,于是得出47声类。白涤洲在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中运用统计的方法,也得出了

14、47声类的结论。王力汉语音韵学采用的就是广韵47声类说。1928年,曾运乾在东北大学季刊第一期发表题为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的论文,从审音的角度指出:“盖声音之理,音侈者声鸿,音弇者声细”(他在讲授笔记中说:“口腔开张,振幅较广,发较大的音响者,谓之鸿声或侈音;口腔收缩,振幅较狭,发较细之音响者,谓之细声或弇音”。根据这样的分析,他认为陈澧将“照穿床审喻”各分为二类是很对的,但陈氏将“明”“微”合并为一双是不妥的,是方音的影响所致。特别是他认为:“喉音之影、牙音之见溪晓疑,舌音之来,齿音之精清从心凡十母,依切韵声音之例,皆应各分为二母。”于是“见溪疑影晓来”之外,又将“精清从心”四母各分为二,从而

15、得出51声类的结论。接着,陆志韦、周祖谟参用统计法、系联法各得出了51声类的结论,支持了曾运乾的意见。李荣又从“崇”母中分出一个“俟”类,共52类。列表如下:声母声类反切上字36字母帮博类:博北布补边伯百巴晡帮非方类:方甫府必彼卑兵陂并分笔畀鄙封滂普类:普匹滂譬滂敷芳类:芳敷抚孚披丕妃峰拂并蒲类:蒲薄傍步部白裴捕并奉符类:符扶房皮毗防平婢便附缚浮冯父弼苻明莫类:莫模谟摸慕母明微武类:武亡弥无文眉靡明美绵巫望端都类:都丁多当得德冬端透他类:他吐土托汤天通台透定徒类:徒杜特度唐同陀堂田地定知陟类:陟竹知张中猪徵追卓珍知彻丑类:丑敕耻痴褚楮抽彻澄直类:直除丈宅持柱池迟治场佇驰坠澄泥奴类:奴乃那诺内妳泥娘女类:女尼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