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604225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教学设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中彩那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课文。文章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通过精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根据中年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及本课的特点将“初步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本单元的主题是“以诚待人”,因此体会父亲诚实、讲信用的品质则是本课理解上的重点,理解“道德难题”之难,也就成了本课的难点。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词句的能力,但是把握主要内容和透过词句揣摩

2、人物的心理上还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根据学情恰当引导、启发,在难点处巧设疑问,设置梯度,在重点处凸显语言文字训练,并及时总结提升写法。二、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拮、寐”等6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把握主要内容。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三、教学准备学生:1自读课文23遍。2试着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3想一想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教师:自制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一起读课题(齐读)

3、。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设计意图:本课导入开门见山,简单明了的交待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走进阅读,便于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使学生产生初步的阅读感受。】(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1学习生字词。2把握主要内容。(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个别练说,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明白叙事性的课文可以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同桌练说。(4)小结。(三)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1探究: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难呢?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2自读自悟,圈画有关词句。3交流汇报。(1)抓相

4、关词句,探寻“难”的原因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是留还是还?我们先来探寻留车的理由有哪些? 【设计意图:只有深入了解到父亲留车的种种理由,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还车时的抉择之难。】句子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重点品读“拮据”)句子二: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重点品读“梦寐以求”)【设计意图:学习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通过品读词语,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也为体会下文父亲艰难抉择的表现作铺垫。】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段,侧重

5、指导语气、语调、节奏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扣重点词句,品析“难”的表现。句子一:“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重点扣住描写神态的词:“神情严肃”)句子二: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重点扣住描写动作的词: “赶”)句子三: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重点扣住“擦”字,进一步体会父亲的抉择之难。)【设计意图:通过品析父亲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父亲抉择之难的心理,并

6、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方法。】(四)学习表达 ,深化理解(视时间机动)。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从这一个“擦”字,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现在咱们反过来想一想,在擦去K字的时候,父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呢?心里想些什么呢?咱们试着写一写。父亲终于拿起了橡皮,他_。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本环节抓住文段的空白之处,引导想象父亲当时的动作和神态,并迁移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达心理的方法。由说到写循序渐进,进一步领悟父亲的抉择之难。(五)总结存疑。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体会到了父亲面临道德难题的抉择之难。那么是什么让父亲作出还车的最后决定呢?下节课再探讨。【设计意图:教学内容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不求全、不违真。本节课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围绕着父亲的抉择之难有所悟、有所得,然后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明确了下节课的学习重点。】五、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道德难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