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54577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 妈妈的账单: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布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拟,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应 1、揭题直接导入。提示“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

2、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示同学留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酬劳”、“如愿以偿”“惭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估计学生说得比拟具体。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拟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讨论讨论。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拟,发觉区分。(估计学生会发觉有如下区分: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假如我

3、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具体些,账单中应当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美。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预备好洁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苦十年来,妈妈始终是那样慈祥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比照,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假如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惭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许多遍,心中汹涌澎

4、湃,思绪万千,确定也想了许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绽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久是自己暖和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咆哮,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详细(放背景音乐懂你) 3、沟通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留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惭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惭愧和改正。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

5、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教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课后反思: 1、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详细。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供应了帮忙,对孩子有肯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年

6、级学生来说要留意引导,降低难度。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2 槐乡五月: 版本:苏教版语文(第六册) 年级:三年级 教材分析: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以美丽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对漂亮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忱好客、淳朴得意的槐乡孩子的宠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错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处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其次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宠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

7、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供应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构造相像的词语。 3、借助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漂亮风光,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忱好客、纯朴得意的特点。 教学预备:录音、挂图、小黑板、学生每人预备一串槐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槐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认真观看,说说你观看到了什么?(实物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

8、对槐花的美、香有个感性熟悉。)你知道槐树几月开花吗?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槐乡五月什么样子?那里的槐花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解答刚刚的疑问。(让学生在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自由读课文。 2、争论沟通:从刚刚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沟通。 4、刚刚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拦路虎”(生字词)?想方法赶跑它。 5、学生默读课文,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划诞生字词,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选择自己的喜爱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6、(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

9、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4)齐读词语 7、方法沟通: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8、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9、分自然段指名读,准时订正。 10、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索题: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1、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爱哪一节,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12、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沟通。 三、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听读评价。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

10、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沟通。(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产生整体印象,把握主要内容。) 3、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确:槐花多、美 哪些词语说明槐花多、美? 想不想带我们到槐乡看一看?学生自由读,指名感情朗读。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读,思索: (1)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方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 (2)读一读,从这比方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小蜜蜂在说什么?从小朋友的脚步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 谁能读出这种喜悦

11、?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让学生自己熟悉朗读中的缺乏,自我订正,自我提高。) 齐读。 6、出示:中午这时候在香海中了。 齐读:你闻到了什么?有几种味道? 从“浸在香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美读:读出这种香气四溢的感觉。 7、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从课文生发开去,绽开想象的翅膀,听弦外之音,会言外之意。)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三、学习其次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沟通。 2、指名读第一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12、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其次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你喜爱他们吗,为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其次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索:这一段告知我们什么? 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在表演中实现师生与文本的沟通、互动。) 5、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组争论,全班沟通。 3、你喜爱槐乡吗?喜爱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3、争论:最终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13、 六、总结课文 1、教师小结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作业 1、练习四,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2、背诵课文。 3、画一画:把课文中描绘的画面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画下来。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部编版3 路旁的橡树: 本篇课文的是苏联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大路,在这条路应当延长过去的地方直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大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美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准备修建一条大路。 其次局部(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当延长过去的地方,直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局部(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大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美筑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