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53387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 中箐小学 杨雪梅论文摘要:启发性教学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始终。如能灵活应用这一教学原则,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抓住重点、难点,“少而精”,起到“点播”作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思考空间。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还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启发性教学这一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赋予它灵活性和创造性,那么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闪耀。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启发性教学 主动性 灵活性 创造性经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启发性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如能灵活应用这一教学原则,将

2、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谓启发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越明确,学习兴趣就越高,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果越好。对于一堂课的伊始导入,我非常重视,因为导语往往寥寥数语便能引人入胜,甚至使整堂课都充满生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更高的求知欲。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一年级学乌鸦喝水时,我们知道乌鸦是非常聪明的。可是今天,这么聪明的乌鸦却被狐狸给骗了,怎么回事呢?马上引起了学生探索的

3、欲望,还没等我说“打开书”,学生就已经哗哗地翻起来。当然,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导入,因文而异。“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深沉、悠扬的歌声响起,学生们凝神屏息地听着,慢慢被歌声感染。我望着他们,用舒缓的语调说:“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我们,不知疲倦的日夜操劳着,就让我们一起为老师在一株紫丁香,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吧!”再板书课题一株紫丁香。这样美妙的歌声和我动情的讲述,叩响了学生的感情之弦,也为课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二、教师要抓住重点、难点,“少而精”,起到“点播”作用,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思考空

4、间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异,开而弗达。”即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强迫、代替学生。小池塘这篇课文,我在教学这课第一自然段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学质疑,结果有两个学生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请看教学片段。生:老师,第一句话说:“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小池塘怎么能醒来呢?师:谁能替他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举手回答)师: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池塘是怎样的?生:小池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生:小池塘结冰了,不管风怎样吹,他都很平静。生:(抢说)就像睡着了一样。师:如今,已是春天了,小池塘又成了什么样呢?生:冰雪融化,小池塘的水又开始流淌了。

5、生:小池塘波光粼粼,很漂亮。生:春风姐姐一吹,小池塘又开始运动了。师:所以,春风姐姐把小池塘给生:唤醒了。 又一生:老师,春风姐姐既然想叫醒小池塘,为什么不大吹一口气,而是“轻轻吹了一口气”呢?师:我们来背背上学期学过的北风与小鱼。生:(齐背)“北风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河水结冰了”师:春风与北风有什么不同?(几生抢说:我知道了)学生代表:北风是寒冷的,让人觉得不舒服。而春风是温暖的、柔和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师:所以春风姐姐只能是生:(齐接)“轻轻吹了一口气”。这两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能用语言来直接表述的,而是需要领悟的知识。所以根据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新旧

6、知识的联系入手,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明白了,既避免了教师过多的讲解,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给课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因为学校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只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比如在学完寓言狼和小羊这一课后,我安排学生自由结合,给他们佩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让他们进入角色进行表演。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再者小动物的角色又很吸引他们。表演更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内化吸收,能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去。表演完后,我随即扮演一个记者,对众多的“狼”和“小羊”进行采访。请看片段:师:请问狼先生们,你们在发现小羊后,

7、心里想些什么?生1:啊,多么嫩的小羊啊,我又可以美餐一顿了!生2:这顿美味我吃定了!生3:小羊啊小羊,今天无论如何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里了。师:看来,不管哪只狼,都一心想吃掉小羊。作为小羊的同类,你们想些什么呢?(扮演羊的学生发表看法)生1:狼都是凶残的。生2:对狼是不能讲道理的。生3:以后再碰到狼,我们一定要趁早离开,不要和他争辩。还有一生说得更精彩。生4:狼在一开始对小羊很凶,还找小羊的碴,我都能原谅。但后来却把小羊给吃了,我怎么都不能原谅他了。我想对狼说:如果你们不改掉凶残的本性,总有一天,你们也会遇到比自己更凶残的动物,得到和小羊一样的下场。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试想,如果孩子不是通过角色表演,身临其境地感受,怎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想?而这些不正是这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吗?由此可见,不管是课前导入,还是课中新授,或是课后总结,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启发性教学这一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赋予它灵活性和创造性,那么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闪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