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业务知识读本1108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52945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人口业务知识读本1108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流动人口业务知识读本1108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流动人口业务知识读本1108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流动人口业务知识读本1108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流动人口业务知识读本1108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动人口业务知识读本11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人口业务知识读本1108(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问答7897123二、相关政策文件三、PADIS与客户端应用四、业务规则与湘粤协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问答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何时颁布?何时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于2009年5月11日颁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2.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是由哪个机关颁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是由国务院于2009年5月11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5号颁布的行政法规。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的背景是什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持续增加,由1982年的657万上升到2005年的1.47亿(2

2、005年全国1%抽样 调查数据),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人口流动对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 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民工,年龄 构成轻,60%以上处于15岁一35岁之间的生育旺盛期,已婚育龄人员占有很大比例,服务管理难到位,非意愿妊娠、生育所占比例大, 已经成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和薄弱环节。同时,部分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难以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服务,相关权益得不到充 分保障。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3、),对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计 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主 要体现在:一是计划生育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并基本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是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 效的技术支持。因此,有必要修改办法,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 育制度,为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4 一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为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2)为推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体制奠定了法制基础;(3)为维护流

4、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5,条例的立法宗旨是什么?条例的立法宗旨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6.条例的立法依据是什么?条例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该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流动 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条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是什么?条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即明确一个宗旨,坚持两大原则,着力三个推进,强化四个 落实,突出五项便民维权措施。规范六项基本内容。一个宗旨:条例明确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流动人口计划生

5、育工作宗旨。两大原则:一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原则;二是户籍地;三是推进信息共享。四个落实:一是落实管理责任;-是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三是落实免费技术服务;四是落实奖励优待。五项便民维权措施:一是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流动人口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二是取消由已婚育龄妇女本人邮寄 避孕节育报告单的规定,改由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互相通报、核实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信息; 三是缩小办证范围,将婚育证明的办证对象由成年流动人口缩小为成年育龄妇女;四是严格禁止要求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五是首 次增加了隐私保护的条款,规定政府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流动人口隐私的相关

6、信息予以保密。六项基本内容:一是规范了条例的适用范围;二是规范了各地、各部门之间沟通协商的制度;三是规范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 育权利和义务,对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应当享受的奖励和优待政策进行了集中的表述;四是规范了婚育证明管理制度的操作规程;五 是规范了保障工作的经费安排;六是规范了违法责任。8. 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的思路是什么?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总体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央决定等有关文件精神,以维权为

7、主线,以落实部门责任、推进综合管理为重点,明确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责任,规范管理行为, 加大服务力度,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合法权益,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新体制。9. 条例对“流动人口”概念从流动空间、目的以及人员年龄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分别是哪三个方面?(1)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2 )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3 )成年育龄人员。同时还规定了若干除外情形。10. 应该如何理解条例中的“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同一城市中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的,也不适用条例。,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是指流动人口流动地域上的变化。条例以跨县、市或者市辖区为

8、起点,包括了跨县、 市或者市辖区、跨地市、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于同一县(市、区)跨乡镇或同一乡镇内流动,以及跨国(境)的流动,不条 例所称的流动人口,不适用条例。“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是对流动人口流动目的的界定。其中以工作为目的,是指流动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从 事务工、经商、办企业等活动,并取得工资收入或者经营收入等;以生活为目的,是指不以取得工资收入为主要目的,随同家庭成员、 亲友或者独自在异地居住的流动人口。现实中,对于一个具体对象,以工作为目的”和“以生活为目的”并不总是能分开界定的。12.应该如何理解条例中的“成年育龄人员”?11.应该如何理解条例中的“以工作、生活

9、为目的异地居住”,成年育龄人员”,是条例关于适用人群的年龄限定。关于育龄”,从医学角度划分,女性15周岁一49周岁为育龄期;对男 性虽然没有类似明确的划分,但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实践中,一般参照女性年龄标准执行。关于成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因此,条例所称的成年育龄人 员是指18周岁一49周岁的流动人口。13. I ,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是否属于条例所称的 流动人口?这些人员不是条例所称的流动人口。不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的对象。这种情况涉及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异地居住 的原

10、因是: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二是异地居住,在完成以上事由后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14,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是否属于条例所称流动人口?这些人员也不是条例所称的流动人口。这样规定,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考虑到现实中很多城市户籍居民生活和工作分别在同 一城市不同城区的情况,这一部分人群仍应当作为户籍人口管理和服务,因此不适用条例。1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王体哪些?流动人口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主体。16,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11、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履行哪些领导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履行以下领导责任;一是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并提供必要的保障。二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 三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和监督。17,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原则是什么?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的工作原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 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这一工

12、作原则包括以下三方面含义:一是两地共同负责;二是以现居住地为主;三是户籍所在地配合。其中共同负责是基础,以 现居住地为主是核心,户籍所在地予以配合是必要补充,三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8, 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中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如何共同负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共同负责”是指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现居住地和户籍地的人民政府负有共同责任, 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随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发展,要求现居住和户籍地必须加强协同配合 特别是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避孕节育知识和技术服务提供、奖励与优待落实、合法权益保障以及违法生育行为查处

13、等方面, 都需要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双方加强沟通协作,互通信息,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19 ,一、为什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要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流动人口务工、就业、居住、迁移的新特点,由现居住地负责流动人 口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权益。因此,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人民政府要 强化全局意识和维权意识,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地方正常财政预算支 出范围,依法履行相关管理服务责任,做到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2

14、0如何理解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中,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是条例对1998年办法关于工作原则的补充和完善,是指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人民政 府应在职责范围内配合现居住地做好相应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如督促流动人口在外出前办理婚育证明、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加强与现 居住地的联系沟通,落实有关奖励优待,协助查处违法行为等。户籍所在地不能因为流动人口外出,就放松服务和管理,应当主动配 合现居住地做好有关流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维护好流动人口合法权益。1.条例规定国务院哪个部门主管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管全国流

15、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2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落实本级人 民政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组织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检查和考核;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汇总、 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受理并及时处理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关的举报,保护流动人口相关权益。23.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负有职责的相关部门主要有哪些?相关部门主要包括: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但不局限于这些部门。24.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相关部门职责是什么?这些相关部门都承担着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职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人口计 生部门承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需要与各部门一起,共同推进,综合治理。为推进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和管 理,条例规定,公安、民政、工商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如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纳 入本部门相关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