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本质上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517557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本质上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华为本质上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华为本质上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华为本质上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华为本质上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为本质上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本质上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为本质上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20180802 08:001997年,在华为基本法的起草过程中,起草小组的一位教授曾经问任正非:“人才是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任总的回答则出人意料:“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华为基本法里有一句话叫做:“认真负责、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而不是像很多企业那样泛泛的讲“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华为基本法中还有一句更厉害的话:“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在我眼里,华为不仅仅是一家经营通信业务的公司,更是一家经营人才的公司,再由人才的不断增值来支撑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从

2、本质上来说,华为是一家人才运营型企业.1核心指标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经营人才,是华为的核心。那么,华为是如何来持续提高人力资本的ROI(投资回报率)呢?我认为,从人才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来看,以下三个举措尤其关键。1试用期员工的底部管理试用期淘汰或者调岗的人员比例不能低于20,因为国际上人才招募识别率的上限是80%。如果不坚持这个基本比例,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一定会降低,因为一定会有一些不良资产流入企业,它所造成的损失不是个体成本,而是组织效能下降的高昂代价。2入司13年员工的顶部管理工作1年到3年的员工,正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由负转正的关键阶段(华为是2年时间左右).一般来说营销人员偏短,

3、研发人员偏长,小企业偏短,大企业偏长。入司第1年到第3年的员工要强制的选出顶部的30%,因为1到3年是企业员工流失率最高的阶段,作为活性资本,我们必须坦然地面对流失,同时也要尽最大力量来减少顶部30的优质资本流失。怎么才能不让这批优质人才大量流失呢?通过基于价值贡献的客观评价方法,把顶部30的优质人才评出来,并给予差别化的待遇和差别化的成长机会。这里,必须敢于拉开差距,敢于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机会,而不论资排辈,唯学历论、唯资历论.这是所有企业都必须建立起来的一条员工择优发展通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这样,你才能把优秀的人留住。3员工退出机制的常态化中国企业人才管理上的三个老大难问题就是:进来

4、容易出去难,上去容易下去难,岗位有序轮换也很难.这样就造成了人才“板结”或称“流动性缺失”.我要送给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句话:人才的流动性比资本的流动性更重要,因为人力资本比财务资本更有价值,只有让人才流动起来,才能实现人才的动态最优配置,从而发挥出人力资本的最大效能。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华为的默认值就是任职时间不能超过三年。经过30年的持续演进,现在华为的退出机制和轮岗机制都常态制度化的运行。因此,华为才能做到人才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序轮换。反观其他中国企业,能做到以上三点的非常罕见.2“三位一体”的组合拳持续打造人才的竞争优势从企业的人才运营管理系统上来看,持续提升人力资本的ROI是件极其困

5、难的事情。华为“三位一体”的人才管理模式值得借鉴。1精准选才人才的甄选与配置选人最大的成本不是招聘成本,而是企业的机会成本。一位胜任重要岗位的人才能把事情做成,而另一位不胜任的人就会把同样的事情给搞砸。这就是韦尔奇说的“先人后事”没有合适的人(尤其是领军人才),再好的战略也无法落地执行。柳传志同样提出“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三步法则,很多人问柳总“为什么不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呢?”柳总说一定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就是先人后事.找对了人就是“事在人为,而找错了人则会“事与愿违”。因此,选人重在精准.美国管理者协会的数据表明,美国企业的平均人才识别率是50%。韦尔奇是我们见识过的识

6、才率最高的CEO,他在赢中说自己用了30年的时间把人才识别率从50提高到80%.中国企业的人才识别率在35%左右平均三个岗位中只有一个是选对了的,这就是差距.作为一个管理者,准确识人是一项基本功。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提高人才辨识能力呢?华为从1998年开始采用STAR:SSituation情景T-task 任务A-action 怎样行动R-result 结果对过去关键行为的描述有助于我们准确判定应聘者的素质和技能.STAR是一种结构化的行为面试方法,经过反复锤炼,面试官掌握这套技能之后,可以有效杜绝大部分人为拍脑袋的因素,让一般企业的人才识别率提升到60%以上。另外,企业不光要把单个的人才选准,

7、还要学会组建最佳团队-让核心人才的分工搭配更加合理。华为90年代开始的“狼狈计划”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团队正职和副职搭配的两大原则就是:核心价值观趋同,而能力优势互补.2加速育才人才倍速成长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般情况下,企业成长的速度会快于人才成长的速度,尤其是在企业的变革转型期。据统计,中国企业人才培养(含培训)的投资回报率只有美国企业1020%,华为等领先企业对人才的投资巨大,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加速提升人才培养的投资效益.首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员工能力的加速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现在是人本社会,是赋能型的企业组织,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员工发展。华为是中国第一个引入“五级双通道”任职

8、资格体系的中国企业(注:现在是五级三通道,增加了一个横向职位类-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效率低下的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中国企业的人才培养陷入到两大误区-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和“学以致用.如果学习方式不基于有效成长,不是基于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话,我认为这种学习就是一种巨大的投资浪费。在华为,基础知识培训、案例教学和行动学习都已经不再是最有效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任正非所提倡的“训战结合”。华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要具备直接“打胜仗的能力。华为全球化布局,前方的“将军级”人才如何复制?华为是把那些最厉害的国家代表(前线负责人)召集在一起,由他们来编教材、当老师。这些老师把培训课堂当作“前敌作战指挥部”,

9、带领学员进行全真的实战学习.3高效激励-人才长效动力机制事实上,有钱没钱和激励机制是否有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创业企业没有多少钱,照样可以吸引并激励优秀员工;而很多财大气粗的企业,不恰当的物质激励却带来负面效果.举例来说,目前华为员工的收益是由工资、奖金、TUP(奖励期权计划)分配和虚拟股收益四个部分构成.2014年之前,华为是三次分配,没有TUP。过去十多年来,虚拟受限股的实施,阶段性的解决了“为谁而战-长期利益共同体的问题。但发展到今天,它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形成了庞大的食利者阶层,这些人躺着不干活只拿钱.这时候怎么办?TUP分配的本质是奖金的一种递延分配,主要分配给有卓越贡献的年轻人.

10、这样一来就稀释了“老八路”们虚拟股权分配的数额,让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得以兑现。TUP实施以来,除了激活部分“老人”之外,最大的价值就是增强了华为吸引和保留优秀年轻员工的能力,让华为不会在互联网新贵们的人才掠夺战中失去人力资本优势.华为认为,激励的本质是期望值管理员工不是看薪酬数额的绝对值,而是看薪酬绝对值与个人期望值的差距。贪婪是人的一种基本欲望,华为在激励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员工的期望值回归理性。那么,华为是如何管理好员工期望值的呢?3如何管理好员工期望值?首先,华为坚持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其次就是在考核中兑现 A占10 / B占40% / C占45% / D占5 的基本比例

11、。不能让目标容易达成。对A的要求是超越目标,而目标又具有挑战性。所以得A是很难的,越往高层走越得不到A,华为有接近一半员工是考核结果C。刚开始考核的时候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我干的这么好还是C呢?我说C是正常。他说不正常,我说什么是正常?他说A是正常,我说NO,A是不正常的,A是超常.华为目标值的挑战性很高,也就意味着即使企业的目标达成率是7080,总奖励包也很大.一方面,得B、得C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85%左右)发现自己没有完成目标;另一方面,却发现自己拿的奖金还挺多。这样一来,员工拿到钱的时候就会产生“负疚感:老板对我们太好了,我们干的不咋地,公司还给这么多的钱,惭愧啊!明年必须好好干。反观大部分中国企业,目标值定的低不说,考核得A的比例还很大,由此造成许多员工误认为自己干得“很棒”,而企业给我兑现的太少。由此助长了人性中的“贪婪”一面,这样一来,再多的钱也无法喂饱他们。总结下来,华为经营人才的模式未必适合所有企业,但它的核心理念和操作方法,可以给许多中国企业带来借鉴。让中国企业把“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人力资本增值循环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