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548515663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 目录 1.混凝土规程内容 2.混凝土规程标准 3.混凝土规程考试题及答案 4.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15篇范文) 内容 一、前言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设备完好、工程质量达标。本规程适用于各类混凝土施工项目,包括浇筑、养护、拆模等环节。 二、基本要求 1.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熟知混凝土施工的安全规定和应急措施。 2. 现场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3. 使用的所有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三、施工准备 1. 检查混凝土配合比,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现场应清理干

2、净,无杂物,以防滑倒和绊倒风险。 3.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 四、混凝土浇筑 1. 浇筑前确认模板、支撑系统稳固,防止坍塌。 2. 严格控制浇筑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冲击力。 3. 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应使用溜槽或输送泵,禁止直接倾倒。 五、混凝土养护 1. 根据环境条件,采取适当养护方法,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 2. 养护期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行走或堆放重物。 六、拆模与清理 1. 混凝土达到足够强度后才能拆除模板,避免损伤混凝土表面。 2. 拆除后的模板和工具应及时整理,防止阻碍交通。 七、应急处理 1. 发生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护现场并上报。

3、 2. 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急救,并迅速联系专业医疗救援。 八、结束语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需要每个工作人员的参与和遵守。通过规范操作,我们共同确保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标准 1. 工作人员是否都接受了安全培训? 2. 是否设置了足够的警示标志? 3. 设备是否进行了定期检查? 4. 混凝土配合比是否正确? 5. 施工现场是否清理干净? 6. 工人是否佩戴了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7. 模板和支撑系统是否稳固? 8. 混凝土浇筑是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9. 养护方法是否恰当? 10. 拆模时机和方式是否符合规程? 11. 安全事故是否能及时响应并启动应急预案? 考试题及答案 1.

4、 何时可以拆除混凝土模板?(a)混凝土初凝后 b)混凝土达到足够强度 c)混凝土完全硬化 d)任意时间 答案:b 2.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如何控制浇筑速度?(a)快速倾倒 b)缓慢倾倒 c)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d)无特定要求 答案:c 3. 哪项不属于混凝土施工个人防护装备?(a)安全帽 b)安全带 c)防尘口罩 d)护目镜 答案:d 4. 混凝土养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加速硬化 b)提高强度 c)保持湿度 d)美观 答案:b 5. 当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多少米时,应使用溜槽或输送泵?(a)1米 b)2米 c)3米 d)4米 答案:b 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第1篇 混凝土施工安全操作

5、规程 1、用井架运输时,小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要挡牢,稳起稳落。 2、车子向料斗倒料,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3、浇灌混凝土时,应设操作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4、使用振动棒应穿胶鞋戴绝缘手套,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5、浇灌时使用的溜槽及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操作部位应有护身栏杆,不准直接站在溜槽板上操作。 第2篇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 2三辊轴机组铺筑混凝土面板时,必须同时配备一台有安装插入式振捣棒组的排式振捣机,振捣棒的直径宜为50100mm,间距不应大于其效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不大于500mm。插入

6、式振捣棒组的振动频率可在50200hz之间选择,当面板厚度较大和坍落度较低时,宜使用100hz以上的高频振捣棒。该机宜同时配备螺旋布料器和松方控制刮板,并具备自动行走功能。 3当桥面铺装厚度小于150mm时,可采用振捣梁。振捣频率宜为50100hz,振捣加速度为45g(g为重力加速度)。 4当一次摊铺双车道路面时应配备纵缝拉杆插入机,并配有插入深度控制和拉杆间距调整装置。 9.2.2工艺流程:布料密集排振拉杆安装人工补料三辊轴整平(真空脱水)(精平饰面)拉毛切缝养生(硬刻槽)填缝。 注:_指施工期间的日平均气温,使用缓凝剂延长凝结时间后,本表数值可增加0.20.35h。 10.3.4.2必须使

7、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沟槽,不得使用粗麻袋、刷子和扫帚制作抗滑构造。 10.3.4.3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板长宜为610m,钢纤维掺量较大可用大值,掺量较少,取小值。面板长宽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10.3.5设钢筋网的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时,其钢筋网焊接、锚固与安装应符合10.1、10.2节有关规定;布料与摊铺应分别符合10.2.4条和10.3.2条的规定;振捣、整平、接缝和抗滑构造施工应符合本节规定 11混凝土面板接缝与养生 14.4.1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应进行现场验收,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复验。现场验收和复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

8、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14.4.2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城镇道路单位工程的分项工程,可根据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 14.4.3对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进行质量控制资料、外形实测指标及外观质量验收,并应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等进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 14.4.4当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经返工重做的,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应予以验收。

9、 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予以验收。 4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部分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14.4.5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严禁验收。 14.4.6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以100500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按表14.3.6-1、表14.3.6-2、表14.3.6-3、表14.3.6-4规定的频率,随机选取测点,对水泥混凝土面层全线自检,并绘制竣工图。 14.4.7大、中型桥梁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质量与验收,应以100m作

10、为一个评定路段,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4.3.6-1、表14.3.6-2的规定。 14.4.8工程建设单位在接到施工单位的竣工验收报告,并确认施工资料齐全后,应立即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竣工检查与验收。检查验收应按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评定路段进行实测检查,每一检查段的检查频度、试验方法及检测结果应符合本规程表14.3.6-1、表14.3.6-2、表14.3.6-3、表14.3.6-4的规定。当实测检查有困难时,经质量监督部门同意后,可随机抽查一定数量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结果,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此种情况下,仍应复测部份路段的平整度,并利用施工中保存的钻孔试件对厚度及强度进行复核。 1

11、4.5工程施工总结 14.5.1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竣工文件编制的规定,提交竣工验收报告,连同竣工图表等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一并提交业主及有关档案管理部门。 14.5.2竣工验收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包括设计及变更情况)、工程基础资料、材料、施工组织、机械及人员配备、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试验研究、工程质量评价等。 14.5.3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工程竣工验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依据之一,应包括质量保证体系、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通知、隐蔽验收记录、试验段铺筑报告、施工前及施工中材料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施工中工程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工程完工后质量自

12、检结果(测试报告)、工程质量评价、竣工图以及原始记录、相册、录像等各种附件。 附录a路面混凝土抗折(弯拉)强度评定方法 a.0.1路面混凝土抗折(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应使用标准小梁法或钻心劈裂法,试件使用标准方法制作标准养生时间28d,路面钻心劈裂时间应控制在2856d以内,不掺粉煤灰宜用前者,掺粉煤灰宜用后者,试件取样频率见表8.10-1。 a.0.2路面混凝土抗折(弯拉)强度合格标准 a.0.2.1试件组数大于10组时,平均抗折(弯拉)强度合格判断式为: k(a.0.2.1-1) 式中: 合格判定平均抗折(弯拉)强度(mpa); 设计抗折(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k合格判定系数,按试件

13、组数查附表a.0.2.1 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均方差,可按式a.0.2.1-2计算。 =c(a.0.2.1-2) c实测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变异系数; 实测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平均值(mpa)。 附表a.0.2.1合格评定系数 试件组数n 1114 1519 20 k 0.75 0.7 0.65 当试件组数n为1119组时,允许有一组最小抗折(弯拉)强度小于0.85,但不得小于0.75 当试件组数n大于20组时,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最小抗折(弯拉)强度不得小于0.85,其他等级城市道路允许有一组最小抗折(弯拉)强度小于0.85,但不得小于0.75 a.0.2.2实测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变异系数c

14、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a.0.3当标准小梁合格判定平均抗折(弯拉)强度、最小抗折(弯拉)强度和统计变异系数c中有一个数据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在不合格路段每车道每公里钻取三个以上150mm的芯样,实测劈裂强度,并换算成抗折(弯拉)强度,其合格判定平均抗折(弯拉)强度和最小值必须合格,否则,应返工重做。实测劈裂强度与抗折(弯拉)强度可通过各自工地试验数据的对比统计公式进行换算,按各自统计公式换算要求的最小试验组数石灰岩、花岗岩碎石混凝土不宜小于10组;玄武岩碎石混凝土不宜小于15组。也可通过式a.0.3.1-1、a.0.3.1-2或a.0.3.1-3计算。 石灰岩、花岗岩碎石混凝土:(a.0.3.1-1) 混凝土标准小梁抗折(弯拉)强度(mpa); 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