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的教育.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512507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的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的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的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的教育新圩元洞小学 谢敏豪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和具体思维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在教学的同时融入品德教育,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除了学习语文知识外,还应读懂课文内容要表述的真谛,并体会之。从这一方向考虑出发,我们就应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德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品德教育呢?一、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由于事实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例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

2、”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二、情景再现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语文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在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将心比心的重点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幼小增加一份关爱,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

3、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现今社会家庭中子女“金贵”的原因造成的。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在重温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三、亲身体验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这类课程的教育,在导入时

4、就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上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例如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一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利用这样的情景,来教授鱼游到了纸上的“身残志不残”,就更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善于思考问题并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本末根源。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走行之有效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