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上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509261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年级上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青岛版五年级上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青岛版五年级上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青岛版五年级上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青岛版五年级上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年级上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上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彡部忄部一、 教学目标1、掌握彡部忄部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 短撇短撇短撇 2、部件写法 排列均匀 。 右齐,且三条撇长度相近。 三条撇均向左下方行笔。 3、注意事项形 左宽右窄,“彡”略高,三条撇大小不完全一样。彫 左略低右略高,三条撇短而有力。 (三)观察交流 (四)书写指导1、组合步骤左点右点垂露竖 2、部件写法 位置在竖中间偏上处。 右点起笔处比左点高,行笔方向为右下方。右点不宜过大。 3、注意事项 惕 右边部件上窄下宽,“勿”

2、的后两撇基本平行。 惟 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右边四条短横平行且间距接近一致。 (五)练习实践 1、临写 2、比对调整三、知识纵览 甲骨文第二课 艹部小部二、 教学目标1、掌握第 艹部小部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 短竖短横短横撇 2、部件写法 出头小 短竖与撇呈上开下合之势。 右侧的竖写成撇,起笔处略高于左侧的短竖。 3、注意事项 茅 整体窄长,末笔是弯钩面不是竖钩。 藉 “艹”高而窄。“来”的三横向右上倾斜较大。 (三)观察交流 (四)书写指导1

3、、组合步骤短竖点短撇 2、部件写法 距离基本想等。 向下聚拢。 右侧短撇高于左侧的点。 3、注意事项尚 “小”忌大,忌高;“口”在“小”竖笔的正下方。 光 短竖略呈撇势,横向右上倾斜,竖弯钩伸展。 (五)练习实践 1、临写 2、比对调整三、知识纵览第三课 土部三、 教学目标1、掌握第三课 土部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 短横竖短提 2、部件写法竖出头大。短提下笔处在短横下笔处正下方。短横向右上斜。短提与短横左开右合。 3、注意事项地 “土”窄长,“

4、也”中竖弯钩的弯钩要长。坤 “土”位置较靠上;“申”不要太宽,中间的竖为垂露竖。 (三)观察交流 (四)书写指导1、组合步骤短横短竖长横 2、部件写法 竖出头大。 两横之间距离不宜过大。 短横的长度约是长横的一半。 长横平直,两头粗,中间细。 3、注意事项至 上窄下宽,“土”中的竖笔居字中。壑 笔画较多,注意穿插避让。 (五)练习实践 1、临写 2、比对调整三、知识纵览 甲骨文的发现。第四课 四、 教学目标1、掌握广部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 上

5、点短横长撇 2、部件写法 上点贴紧短横。 横、撇之间留空隙。 3、注意事项庭 “广”的点和被包围部件的竖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靡 “广”下的部件笔画多,宜紧凑,横竖均不可长。 (三)观察交流 (四)书写指导1、组合步骤右点短横兰叶撇 2、部件写法 右点不与横贴上。 横、撇之间留空隙 3、注意事项庶 “广”横短撇长,撇较细最下面的四个点间距基本一致。度 被包围部件中撇、捺的交叉位置靠近撇、捺的上部。 (五)练习实践 1、临写 2、比对调整三、知识纵览 金文第五课 山部 五、 教学目标1、掌握 山部 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

6、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 短竖竖折短竖 2、部件写法 中间的竖最长。 竖与竖之间距离基本相等,且排列紧凑。 短竖与竖折之间留有空隙。 3、注意事项峥 “山”位置较高,右边部件的竖钩下伸较长。嵘 “山”位置较高,右边部件宜紧凑。 (三)观察交流 (四)书写指导1、组合步骤短竖竖折短竖 2、部件写法 中间的竖最长。 竖与竖之间距离相等。 右边的竖稍向右侧倾斜。 3、注意事项崇 “山”的中竖、“宀”的首点和“示”的竖钩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岂 整体忌矮,忌宽。“山”倾斜,右边的竖变为短撇;“豆”末笔横长。 (五)练习实践 1、临写 2、比对调整三、知识纵览

7、第六课 犭部弓部六、 教学目标1、掌握 犭部弓部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 短撇弯钩撇 2、部件写法 两撇的倾斜角度略有不同。 弯钩弧度不宜过大。 3、注意事项犹 左窄右宽,左低右略高;“犭”的两撇形态不同。猛 “犭”窄长,弯钩要细一点;“孟”笔画紧凑。 (三)观察交流 (四)书写指导1、组合步骤横折横折横折钩 2、部件写法 大致等距 基本右齐 3、注意事项引 左右两部分距离较远,左斜右正,上下基本平齐。弱 左略窄,右略宽,两部分末两笔的写法不同。

8、 (五)练习实践 1、临写 2、比对调整三、知识纵览 毛公鼎第七课尸部儿部 七、 教学目标1、掌握尸部儿部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 横折短横长撇 2、部件写法 平行,略向右上方倾斜。 长撇舒展。 3、注意事项属 “尸”不要写得太宽,长撇应写得细一点;下面的部件不要被“尸”完全覆盖住。屡 “尸”位置偏上,撇不宜过长;各横基本平行且间距相等。整个字笔画较多,注意紧凑。 (三)观察交流 (四)书写指导1、组合步骤撇竖弯钩 2、部件写法 撇与竖弯钩距离近

9、。 竖弯钩起笔位置略高于撇。 3、注意事项克 上窄下宽,各横均向右上倾斜。充 上窄下宽,首笔横短,竖弯钩向右侧伸展拉长。 (五)练习实践 1、临写 2、比对调整三、知识纵览 小篆第八课 女部 八、 教学目标1、掌握女部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 撇点撇提 2、部件写法 左边出头大。 右边出头小甚至不出头。 撇长,撇点中的撇和点短。 3、注意事项始 左倚右靠,左宽右窄。如 左斜右正,右边部分位置略偏下。 (三)观察交流 (四)书写指导1、组合步骤撇点

10、撇长横 2、部件写法 撇稍长。倾斜不宜太大,稍平直。撇点中的点较平、较长 3、注意事项委 上半部分各笔画均不宜长,整体要小;下半部分要扁,横画长。安 “宀”变为“冖”不宜过长;“女”横长,撇点从“冖”上方起笔。 (五)练习实践 1、临写 2、比对调整三、知识纵览 制作手抄报第九课 礻部丬部九、 教学目标1、掌握礻部丬部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右点短横撇垂露竖右点 2、部件写法 第一个右点与竖冲齐。撇要舒展。基本右齐。垂露竖不宜过长。 3、注意事项

11、祉 左窄右宽,左右基本上齐。祥 左右基本上齐。“羊”的竖下长,挺拔有力,三横宜紧凑。 (三)观察交流 (四)书写指导1、组合步骤 点短提竖钩 2、部件写法 点与提聚拢,且点稍平。 竖写成竖钩。竖钩不宜过长,出钩小。 3、注意事项将 左窄右宽,各点写法均不同。壮 两部分左低右高,竖挺拔有力。 (五)练习实践 1、临写 2、比对调整三、知识纵览 泰山刻石第十课 木部 十、 教学目标1、掌握木部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 短横竖钩撇右点 2、部件写法 出

12、头大。撇长点短。短横与右点基本右齐。竖写成竖钩,出钩较小。 3、注意事项杖 “木”横稍长,“丈”横稍短;“丈”的捺粗壮有力。榭 左、中、右三个部件的竖钩略有不同。中间的部件最窄。 (三)观察交流 (四)书写指导1、组合步骤横竖钩左点右点 2、部件写法 出头小。 竖写成竖钩。 撇、捺写成左、右两点,两点的高度不一致,大小也不一样。 3、注意事项案 “女”的横要长,“木”的横应短一点,“冖”不宜太宽。渠 “木”的横长,竖钩略短;上面的部件不要太宽。 (五)练习实践 1、临写 2、比对调整三、知识纵览 隶书第十一课欠部 攵部十一、 教学目标1、掌握欠部 攵部的形态特征和写法。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二)书写指导 1、组合步骤 兰叶撇横钩撇捺 2、部件写法 平行。 撇斜度不宜大,稍竖直。 横钩距兰叶撇不要过远,也不要紧贴。 撇、捺下端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