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509204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10-1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港尾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语文科试卷 2010 11 06一、古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每空1分,共8分)1 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2 悄悄的我走了, ;我挥一挥衣袖, 。3 惨象, ;流言, 。4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每小题3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2、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

3、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4、因招樊哙出。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B臣死且不避 且:尚且C若入前为寿 若:假如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责备6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沛公欲王关中 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沛公军霸上 范增数目项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吾得兄事之ABCD7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沛公安在C夫晋,何厌之有D群臣侍殿上者8.翻译下面句子(6分)(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分)(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三)诗歌鉴赏(8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二、文学名著 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10.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A. “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

6、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家)B.赵云保护着麋夫人与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投井自尽了。(三国演义)C高家丫头鸣凤与觉慧情投意合,却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她向太太哀求,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无法反对;她又想向觉慧求救,但又不忍打扰。出嫁前的晚上,她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

7、恰遇觉慧赶着写稿,他没有听完鸣风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于是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投湖而死。(家)D. 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最后惨败而退。(三国演义)E、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描写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过东岭斩杀了守将孔秀,过洛阳斩杀了太守韩福与牙将孟坦,过汜水关斩杀了守将卞喜,过荥阳斩杀了太守王值,过滑州黄河渡口斩杀了守将秦琪。这一回充分展示了关羽作为一员虎将的雄姿。(三国演义)11.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简述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

8、节。(2)简述家中瑞珏的结局情景。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2、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6分)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选自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选自论语里仁)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选自论语子张)(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B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C孔子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

9、的错误如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他D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是应该讲道德的,君子应该胸有仁德,胸有国家,要注重仁义。(2)从上面选段内容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 “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三百

10、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的作用条件,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

11、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绝不能再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手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通过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

12、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粲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

13、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3以下表达符合

14、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文化发展的精神成果。 B生态文明就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存在状态。 C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涵基本一致。 D只要进行生态伦理的“东方转向”,就能解决生态危机。 E.孔子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重建生态文明。14阐述对第段中画线句的正确理解。(2分)15根据第段,分条概括儒家、道家、佛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3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4分)木车的激情 张炜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过迅捷后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