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50891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诫子书对比阅读四篇一、诫子书和训俭示康对比阅读(10 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身节用, 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 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注释】于:被。谨:约束。远:使远离。丰:使丰足。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2、点的词语。(4 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3)故曰:俭,德之共也。 (4)居乡必盗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是以居官必贿 B.可以直道而行 C.侈,恶之大也 D.将复何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夫君子之行徐公何能及君也7.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 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8.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 分)二、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曾国藩的诫子书对比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精,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3、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1【乙】一日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 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 务也。(节选自曾国蕃诚子书)【注释】天君:旧谓心为思维器官,称心为天君。慎独: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更须谨慎从事,自 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6.解释加点词。(4 分)(1)年与时驰 (3)自修之道驰:_ (2)非学无以广才 道:_ (4)守身之先务也广:_务:_7.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B.能慎独/则内省不疚

4、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C.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D.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分)(2)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3 分)9.甲乙两文都谈论到修身养性的方法,甲文认为“ ”和“ ”是修身养德的 基础,乙文认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用原文的字词填空)(3 分)三、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5、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 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 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2【注释】孙枝蔚:清初诗人。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遑:闲暇,空闲。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 贵古瓷。【丙】谕儿书吴汝纶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 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 也。【注释】吴汝纶:清代作家。掌:同“长”。

6、疢(chn)疾:疾病,比喻忧患。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1)示( ) A 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 A 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

7、”双重否定,强 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_(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_16. 【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 应的横线上。(填序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忍让为居家美德 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 自寻烦恼 生于忧患,存乎疢疾3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 “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

8、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 _ ”;当我们追逐名利、 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_”。四、诫子书诫兄子严敦书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 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 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

9、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 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汝曹:你等;正法:正当的法制。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衿:佩带。缡:佩巾。龙伯高:名述,字伯高。杜季良:名保,字季良。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 善恶。谨敕:谨慎端整。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以为言:把

10、这作为话柄。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 择:通“殬(d)”,败坏。4一、诫子书和训俭示康对比阅读答案:5.(1)达到(2)振奋(3)所以/因此 (4)居住/处在/住在 6.A7.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评分标准】共 2 分。“德”“寡”译对得 1 分。意思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得 1 分。8.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甲文的不同点要至少写出两方面。译文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

11、物役使,可以 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 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 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 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二、诸葛亮的诫子书和曾国藩的诫子书对比阅读答案:6.解释加点词。(4 分)(1)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 广:增长 (3) 道:方法 (4) 务:基础7. C8. (1)以宁静来修养身性,以节俭来培养品

12、德。(2) 一个人没有一件内心有愧的事,那么他的心情也常常会很安定。9.甲乙两文都谈论到修身养性的方法,甲文认为“静 ”和“俭 ”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乙文认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 ”。(用原文的字词填空)(3 分)乙文翻译: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 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 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 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

13、慰 平安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 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三、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答案13. (1). D (2). B14. (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 这种做法。(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15. (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 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5(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 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1

14、6. (1). (2). (3). (4). 【13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注意“示”是一词多义,“示”在解释时要结合具体 语境,“示儿”意思是教导儿子,“示”意思是“教导”。“谕”也是一词多义,“谕”在解释时也要结 合具体语境,“谕儿书”意思是告诉儿子(一些道理)的信,“谕”意思是“告诉”。此题考查较为巧妙, 从相似文体的对比阅读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14 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 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重点词语有:“所为”,所做的事;“未遑”,没有空闲(余力);“效”,效仿。句意:爱惜书本是 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句重点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