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致五中初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505863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前致五中初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前致五中初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前致五中初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前致五中初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前致五中初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前致五中初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攸县五中致初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阅读提示:此封信谨献给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的家长,如果你是认为自己非常忙、做生意比现在孩子的中考还重要的家长,请不要用时间看此信,那会造成你很大的损失!尊敬的各位家长,还有40多天你的孩子就要参加紧张的中考了,学校对此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不知你是否也做好了准备,不知道你对孩子的考试是起了正面作用还是反而作用?要知道,考试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阅,也是对考生及家长心理素质的考验。面临中考的考生都会因为学习等多方面压力影响不同程度地产生焦虑、烦躁、紧张等种种的心理方面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是直接影响到考生正常发挥的主要因素,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与家长和学校的影响

2、也有直接关系,在这关键时刻,家长对家庭的心理氛围创造以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不了解科学的应对方法,影响的不仅是考生成绩,也包括他们考后的心理健康直至人生成功的轨迹。那么考生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注意些什么,如何帮助孩子缓解考前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如何让自己孩子轻松赢得中考呢?为此,学校想与各位家长进行一次深入地交流,如果你认为有道理,请努力配合去做。开家长会的形式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也容易给孩子们形成学习压力,因此我们换用了这种方式来交流,希望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一、学习不等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效率是关键因素;知识掌握考试成绩,答题技巧、考试心态、身体状况等起到重要影

3、响作用。请关注几个问题:问题一 “距中考还有40多天,成绩还能提高吗?这些天该干什么呀?”对策:“还能提高吗”,这个问题只有自己能回答自己。如果在做之前,就先否定了自己“注定失败,我怎么也不行”,那结果会如你所料。如果不放弃努力,即使明天就中考也有可能提高。临考了,提高十几分不易,但丢掉几十分却很容易,所以不要轻易对自己说NO。 “临考做什么”,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但大体思路是“抓基础+抓漏洞抓重点”。这个时候不宜再做偏题、难题、怪题,应注重基础。在此给大家三点建议,可以结合自己情况合理规划这几天的学习:一看以前做过的卷子,重点看错题,找出漏洞,不仅是知识点的漏洞,还有在考试心态、答题技巧等方面

4、的不足,再进行弥补;二看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三做一些典型题目,注意练手。 问题二 “很用功地学,但感觉没进步。脑袋里一团浆糊,拿起书来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激情已被消磨殆尽,学习效率下降,记忆力也大不如前。” 对策: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糊化是正常的,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主要因为初三阶段重复性的、繁重过量的学习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疲劳。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力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点,反而是再提高的重要阶段,及时调整就会有一个飞跃。 首先不要过分担心,再着急也无济于事,反使心态更糟,加重恶性循环。然后做个清楚的学习者。清楚自己该学什么(

5、内容),该怎么学(方法)。把所要复习的内容按重要性排列出来,即做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计划,再按步完成。做好短期计划和时间规划,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早省:今天要学什么?晚思:今天学到了什么。每节课课前或者是在家里学习的时候,采取“四定法”:一定向(学什么),二定量(学多少),三定时(花多少时间完成),四定法(怎么学)。也就是在反思和监控中学习,给自己一种“我时刻在提高”的感觉,可以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走出高原期。 另外注意交换复习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比如交叉学科学习、变化学习形式等。 问题三 “我的情绪波动很大,时常烦躁不安,看不下去,越是这样就越心烦自责,就越学不进去了。”

6、 对策:初三阶段的长期高负荷学习,使得身心疲惫,很容易出现心理饱和状态,一个小小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大的情绪波动。让弹起的皮球安定下来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如果拍打它只能使其跳得更高。烦躁的情绪就像弹起的皮球,对待消极的情绪,既来之则安之,对目前状态接受了,心情就平和了。 高速行驶的汽车在遇到障碍物、不平路段、车流拥挤时会减速,我们的学习同样需要“缓行”。在遇到心理饱和状态出现厌学情绪时,不妨先放下手中作业,活动一下,散散步、聊聊天,分散一下紧张情绪,可以减少饱和效应带来的精神压力。一位高考状元说“有5个小时,我会用4小时学习1小时运动,而这4小时所学知识要比我用5小时学的多,因为4小时的全心投入大

7、于5小时焦躁情绪下的学习效果”。 另外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不要把痛苦埋在心里,那样会更苦的。可以跟父母朋友说说,或是听听音乐、玩会儿球、做做操、大喊几声等,来舒缓压力。总之,我们必须要学会解放自己,别让心灵超载! 问题四 “一遇到做不上的题或测验成绩差,就好自卑,感觉与别人差距那么大,万一中考再发挥不好一点信心都没了。” 对策: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担心,请把所有担心的方面都写出来,然后问问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这种担心对改变现状有用吗?怎样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然后就具体地去做。另外给你几点建议: 关注过程,不要关注结果。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担心,把精力放到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去,让每天有所

8、收获,这是改善考前焦虑的最好途径。 关注成功,不要关注失败。静下心来想想:难道真的一点都不会吗?难道真的没有提高吗?是我们对成败太敏感了,而是人为夸大了失败,由一小点不顺利联想到中考失败。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才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关注自己,不要关注别人。学习中的比较、竞争是很难免的,但比的目的不是比出自卑、气馁和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而非他人成绩。我们可以就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和同学比较,获得提高方法;可以和自己比,和过去比,找出退步的原因和进步的经验。二、考前七避免避免叨唠。尤其是当母亲的,总有过多的不放心,一句话恨不得说上八遍,“又

9、考了吗?听懂了吗?”“怎么又看电视?这样还能上重点?”本来孩子复习紧张,情绪不太稳定,父母无休止的唠叨,更容易诱发不良情绪。这种督促不但于事无补,还容易伤害感情。父母一定要克制自己,少说多做。孩子不想听你讲话,不妨变换形式,比如写个纸条放到书桌上。 避免许愿。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 “考得好,给你买笔记本电脑”“考上重点班,带你去旅游”,其实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促进作用,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怕考不好受到惩罚。 避免威胁。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努力而制造压力,“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考不上一中你这一辈子就完了”,诸如此类的话会使孩子产生对中考的担忧和恐惧心理,不

10、利于考试的发挥。 避免比较。有些家长为了激发孩子奋进,总是树立很多榜样,“你看你表姐多争气,考好了,重点学校轮番到家里动员”,“某某多争气,月考又是全年级前一百名。”,这些看似激励的话对孩子都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伤害了自尊心。越拿孩子的不足跟别人比,他就越觉得高不可攀,越自卑气馁。正确的做法是,多过程比较,少成绩比较,多和自己比,和过去比,和同等水平的比。 避免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请假在家照顾孩子,把起居生活大包大揽起来,这反而会增加孩子的不安,一种到了中考如临大敌的感觉,还增加心理负担,不利于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中考。 避免过多干涉。很多家长看到孩子

11、不抓紧学习就着急,特想帮助孩子提高,于是对孩子的时间进行规划,不准这样做,必须那样做,可是效果适得其反。一位学生说,一举一动好似受监视,很压抑,爸爸的方法不适合我等,所以我们可以帮助但不要卷入太深。 避免期望过高。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水平提出期望,不要给孩子规定必须考上什么学校,最好不要过多谈论。引导孩子把关注的焦点,从考试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中来,告诉孩子只要踏实过完这一个多月就行,这样孩子没有负担就能轻装上阵。 三、备考六注意 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有的家长对我说“我一直宽慰孩子,考不上没什么,可他的压力怎么还那么大呢?”因为有时语言是苍白的,嘴上尽管说没什么,但那充满期待的目光、任劳任怨的身影都

12、深深印在孩子的眼里心上,这是一种隐性的压力。把6月份平常化,夫妻之间以及与孩子之间和平常一样轻松,以幽默做调味剂,让家里少些“备战”气氛,多些阳光和欢笑,这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会对孩子的心态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一位学生对我说“我妈告诉我别紧张,可她一天到晚如临大敌,我一次考不好,她比我还焦虑,成天唉声叹气。”想想看,如果我们比孩子还焦虑,那孩子能轻松应考吗?如果孩子发现家长都心绪不宁六神无主,他能稳住阵脚吗?家是避风港,是安全岛,是加油站,做家长的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担忧放在心底,把笑容挂在脸上,把积极情绪传递给孩子,增强他的自信。 无条件

13、地支持和鼓励。临考前考生的信心和情绪波动大,最需要心理支持,尤其是月考成绩不理想时,容易自卑,此时他们需要的不是责备和道理,而是理解、鼓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丢分的原因,查漏补缺。另外由于长时间艰苦学习,孩子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父母一定要一如既往地给予理解、鼓励和支持,做永远的后盾。 多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倾听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支持,在孩子烦躁时坐下来听他说说话,不要打断和评判,让他尽情宣泄心理垃圾,然后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很多孩子担心考不好而对不起家长,针对这种心理家长应给予理解和开导,消除他们的各种顾虑,减轻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中医有

14、句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因此,与其让孩子服用药品或保健品,不如多给他一些肯定和鼓励,让他多一份自信和勇气,这比改善饮食、加强营养还更重要。 注意调整饮食和睡眠。市场上各种补脑品、健脑品竞相上市,不少考生家长被这些产品广告搞得眼花缭乱,不知是灵还是不灵,不知买哪种好。营养学家告诫大家不要过分迷信保健品。吃平常吃的,适当增加营养就行,不必特别改善。另外提醒孩子晚上复习不要熬夜,劳逸结合,调整好休息学习时间。四、请关心孩子中考的家长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填写后交回。1、中考前你怎么样照顾你孩子的饮食问题?是仍然让他(她)自己买着吃,还是你给他(她)送?你又是怎样计划给他(她)加强营养的,要知道这期间孩子的用脑量是很大的,营养不良会导致孩子的思维迟钝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哟!2、你怎么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是让他(她)最晚10:30以前睡还是继续放任其熬夜?3、你是否时刻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4、你愿不愿意按上面所说的办法去认真配合孩子的中考?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你的大力配合,咱们的孩子一定会考出最优异的成绩!(放弃签字就等于放弃了对孩子中考的关心!) 家长签字: 联系电话: 攸县五中初三年级组 2013年4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