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案例).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505799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本学期高一化学期中考试内容主要为化学(必修1)第一册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部分,试卷整体偏重于基础概念,操作,计算的考查,对学生的要求适中。一、试题分析本阶段教学要点有: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包括化学实验安全与基本操作;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类,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2、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实验的探究。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00分,我校最高分98分,最低分13分,平均分69.32.班级最高平均分84.96、最低平均分47。17,全年级及格率74.81、优生率27.3490。试卷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前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并且特别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虽然试卷总体难度适中,综观本卷内容,对今后的教学还是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一)立足教材,突出教材知识试卷中部分题目来自教材,显示出对教材的重视。例如第3题,关于化学危险品的标识的知识来源于教材的化学实验安全,第1、2题关于实验操作的题目也是来源于教材相关知识,这些都是教材中比较基础的知识

3、。(二)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这次期中考试的试卷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试卷中的第1、2、4、5、6、9、10、11、12、13、14、15、18、19、20、21、24、25题都是通过结合教材基本知识进行变形应用,比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三)注重实验与创新第2 3(2)(3)题考查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的相关知识,来源于教材,又有新意而高于教材,较全面的考查了的有关知识;第24题是关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及误差分析来源教材也突出重要性。第25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的实验探究从多个方案探究,比较注重创新。(四)试题难度适中通观整张试卷对基础的考察以及应用比较多,除25题外其他知识都是平

4、时一些基础知识的在升华。二、质量分析(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得分情况统计表题号12345678910正确率/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正确率/%注:数据来源于学校教务处电脑统计的数据。(1)答题情况第5,9,13,15,16,17这六小题的正确率低于60,最低的只有40.5,对学生来说,得分情况差,难度较大.第4题出现羰基硫(COS)这一学生不知道的物质,部分学生无从下手的原因在于对O,S原子结构的认识没有能够联系起来而是孤立的理解,不能够联想到CO2和CS2从而进行比较;第9题部分同学错在读题不仔细,把A选项中的“原子半径”看成“离子半径;第15题涉及计算,但是有些同学没有找

5、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NaHS,MgSO4,NaHSO4中NaH,Mg的式量均为24;第17题错误在于学生忽略了IO3-被还原也生成I2的事实。(2)针对本部分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选择题解题方法的训练以及培养,特别是信息的筛选与处理是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引起教学的重视,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与训练。(二)非选择题部分(1)本部分试题评析非选择题部分考查的内容有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运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进行元素的推断,电子式的书写,H2O2的结构与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化学实验以及化学计算.非选择题部分得分情况

6、统计表题号212223242526正确率/%注:以上数据来源与高一(19)班,高一(21)班,高一(15)班,高一(17)班四个班级的抽样统计.这一部分的试题比较灵活,除了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考查之外,也通过信息给予题的形式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实验题考查学生实验分析能力。但是第23,24 题学生得分率低于30%,说明这两个题目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同时有些题目的答案值得商榷,例如第21题S2Cl2的电子式不一定就是答案上面的那种书写方式,第23题实验中的H2的检验也不是很严密。(2)答题情况第19题关于反物质的信息给予题,问题简单,学生做的情况较好,得分率高。第20题是无机框图题,

7、满分8分,抽样平均分6。8分。失分的原因有: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不用“”而用“=”;把Na2S的电子式写成共价化合物的形式;书写方程式时不注意反应条件的书写和气体放出符号“,方程式没有配平;不按照题目的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写错位,顺序颠倒.第21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包括电子式的书写。满分8分,平均分5.6分。错误表现在:少数同学用纵行表示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书写不规范,写“第五主族或者“第V主族;第三小问忽略“大量一词,把 少量的离子如H+,OH-也写出来;电子式的书写不熟悉,不按照价键理论来书写,而仅仅是元素原子的堆砌,电子式书写不规范,电子的表示 “和

8、“”随意乱用,不加区分。第22题以H2O2的相关知识的介绍为载体,创设情境,考查H2O2的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满分16分,平均分8.1分,失分的主要表现为:忽略了信息中“二元弱酸”,对酸式盐和正盐的概念不清,将生成的正盐BaO2写成Ba(HO2)2;忽略信息中过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不明确H2O2结构式中“表示配位键;有关异丙醇,硅酸盐的相关知识不是很清楚.第23题15分,平均分仅仅4分,本题以金属和浓硫酸反应为载体,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有关实验以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失分的主要原因有:第(1)小题中对原因的描述不准确规范,而对气体的检验没有写出SO2的验证方法以及验证H2前

9、要除去SO2;第(2)小题能写出由于浓硫酸的吸水性而析出无水硫酸铜,没有能够想到硫酸铜难溶于硫酸,而对沉淀成分的验证过多的考虑到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第24题为计算题,以工业上制取硫酸作为命题的出发点,但是本题得分情况极差,完全做对的仅仅有三人,第二问也只有少部分同学做正确,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不少学生审题不清,根本就不明白试题的意思,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计算;对于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不是很熟练;没有考虑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试卷整体难度偏大造成学生没有时间来思考这个题目也是这题得分率低的一个原因。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一)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中有部分试题直接或间

10、接来自教材,但是教材中的知识往往容易被忽略,虽然这些题目得分率较高,但是仍然有学生做错,考试中暴露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的问题很明显,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二)加强常规教学的力度,强调训练落实,这次考试中有不少试题其实就是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在训练中学生反复练习的题目,但是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这说明我们在常规教学和训练落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三)加强学生审题的训练,要经常训练学生找题中的关键字,本次考试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审题不清楚或者不明题意而失分;同时应该增强得分点的意识,加强文字表达叙述能力的训练,做到文字表述准确,规范,简

11、洁,精炼。(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以及培养,特别是信息的筛选与处理能力的培养。(五)在教学中应该继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变教材上的知识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六)加强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对实验中偶然现象,“非主要”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七)本次考试学生成绩差距大,提醒我们要注意培优和转差。“培优”措施:(1)注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提问,会做题外也能复述解题的思路.(2)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眼界的开阔性,能运用多种方法解答题目,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提高要求。第15题有些学生就是因为不知道解题方法而失分的.(3)加强每一单元的“提高题训练,有针对性地发给各班的优等生,严格要求其做完,并收上批改,对有些题目要求一题多解.“转差”措施:(1)抓好课堂听讲,多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后进生,给他们机会。(2)保证作业质量,做好平时的跟踪记录。(3)多检查练习,可以只要求做最简单的基础题。(4)做好每一次的错题更正,准备错题本.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两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