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老师论作文.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50563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漪老师论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于漪老师论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于漪老师论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于漪老师论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于漪老师论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漪老师论作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漪老师论作文写作教学所追求的是:学生能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笔端,能写出情真意切、文从字顺的文章。要达到此目的,须在读、思、炼、评上下功夫。能否有效地指导学生读有字书与无字书是写作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材料是文章的质地,要学会写文章,学会写好文章,学生脑子里应建立内容丰富的材料库。仓廪充实,下笔就会汩汩流泻;否则,枯肠搜索,也难为无米之炊。怎样才能使仓廪充实起来呢?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读书是吸收,是积累。写得好,首先是读得有效。读书万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对文情并茂的佳作,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深思,目注神人,多思考,细咀嚼,力求收“望表而知里”的效果。

2、书要读懂,领略出其中的滋味。“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读,要有深入龙潭取宝的那么一股劲儿,对文章的词句篇章,来龙去脉不弄懂不罢休;读,不能书是书,我是我,而是要根据文中描绘的词句段落,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存,开展想象,让字面上的景、物、人活起来,动起来,自己步入其中,渐入佳境,深入理解语言创造情境的奥秘;读,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拨动自己的心弦,激起高尚思想情操的共鸣,把握文中感情的脉搏,使文章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深入理解作者炼字炼句构思组材的匠心。一学期扎扎实实精读一定数量的文章,可积累知识,积累语言材料,研究他人的思路与写作技巧,从中获得启发与借鉴。读,不能局限在得法于课内,

3、更要注意得益于课外。如果说,课内的读是“点”,那么课外的广泛阅读才能构成一定的知识面。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博览的兴趣,要经常推荐文艺作品、科技读物,对报章杂志上的时文进行评价,举办读书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指导书刊的购买与阅读,做读书摘记和阅读卡。日常实用性的习作,从书面资料中取材料的情形是常有的,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很有必要。懂得怎样查阅工具书,怎样搜集与主题、论题有关的材料,把握材料的实质。博览切忌“滥”,平均使用力量,消耗大量精力,就会得不偿失。要慎加选择,有主有次,有重有轻,有的只须翻检,有的只是快速翻阅,了解而已。读无字书,要紧的是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

4、捕捉的能力。生活中的材料像空气中的水珠一样,似乎看不见,但经过雨后斜阳的照射就会显出美丽的彩虹。生活中可人习作的材料比比皆是,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社会上的人和事,只要做有心人,细细观察,处处留意,就可吸取到丰富的养料。在生活中猎取时要学会捕捉生动的形象,形象捕捉得愈具体愈细致,下笔时就能用语言把它们呼唤出来,做到纤毫毕露,须眉皆现。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因此,感受生活的能力很重要。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固然见不到写作之泉、生活之水,而浮光掠影,乱摄物像同样不足取。要引导学生锻炼认识生活的能力,懂得汲“水”之道,认识它的意义,理

5、解它的实质,感受它的价值,掌握它的特殊点,从材料中开掘出深意。教师有意识地组织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的机会,并进行精彩的点拨,可在观察生活、感受理解方面起点睛作用。指导学生写作要抓好三思,即思想、思维、思路。文章的光彩在于思想的发光。“人无志不立”,文章如没有明晰的思想见解,即使语言还可以,也是站立不起来的。要反复向学生强调,“意”是文章的主心骨,下笔之前要深思熟虑,不可看到生活中一点现象就拿起笔来涂涂抹抹。要指导学生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思想靠平时的锤炼,临渴而掘井难以奏效。读的时候讲究“意”,给学生作居高临下的楷模;讲要与练结

6、合起来,探讨事物内部蕴含的幽深细微之处,锻炼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在听、说、读、写各项语文训练中,“意”的锤炼贯穿其间。生活是动的,永远不会静止,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通过思考分析,从阅读和生活中提炼出闪光的东西。写作最忌脑子僵硬,思维不活。因而,写作教学的全过程都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借助语言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类型的思维训练,低年级尤其要重视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侧重分析、综合和推理的能力。训练要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触发点”,“触发点”犹如一团线的头,头拉得好,就会思绪绵绵,让思想插上翅膀。反应的灵敏程度不完全靠天赋,知识覆盖面比较宽,注意进行思维敏捷性

7、的训练,学生的眼力就会逐步敏锐起来。写作的思路指导甚为重要。指导得法,脑中积累的写作材料就会如海水激荡,涌起波澜,蓄倾泻之势;如指导不得法,则会框住学生的脑子,犹如步人窄胡同,步履维艰。思路指导宜“放”不宜“收”,但又要在“放”中理出头绪,思而有序。文章无定法,首先是打开思路,鼓励学生进行扩散性的思维。不管是命题作文、情境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自由作文,都须先打开思想的闸门。学生自己“打开”,教师启发“打开”,多方面指点思考问题的途径。在开阔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要求定向、定点,选材、剪裁。在谋篇布局方面,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学生习作由于年龄较小和缺少生活锻炼等原因,考虑不周是

8、常事,最常见的毛病是走线,缺漏,虎头蛇尾。训练思路可遵循整分整的线索,主干、枝叶,全局在胸。“分”如涓涓细流,依岸行势,曲折有致,凡入文的具体材料或叙述,或论述,都要归入大海,构成完整的篇章,表现写作意图。思路训练最怕“老三段”,开头、结尾,加个中间段,若成为模式,学生的智慧火花就会受到压抑,难以写出气息清新的好文章。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再好的思想,再精湛的见解,缺乏驾驭文字的技巧,文不逮意,同样不能感动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的表现力相当程度在于词句锤炼的功夫。语言文字可贵在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朴素而不干枯,华丽而不浮杂。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但只要认真训练,也并非难

9、似登天。教育培养总应取法乎上,至于得之乎中乃是常事。眼界高,手下才会高起来。当然,这样做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掌握分寸。中国语言十分丰富,同义词、近义词在表达情意方面有极细微的差别,平时要求学生多多积累、吸收,写作时或叙事、或状物、或绘景、或写人、或说理,都应在词汇的宝库中细心选择,选择最贴切的加以表现,褒贬分别,轻重得当。人民群众中活的口语更是有惊人的魅力,多彩多姿,平时仔细谛听人民大众活泼的语言,从中吸取养料,可改变自己语言干瘪无味的情况。广采,积累,精选,提炼,把锤字炼句和炼意结合起来,把听和写、读和写结合起来,锲而不舍地进行训练,学生笔下也会生花,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词句。学生作文是学生

10、读、视、听、思、写的成果,如何展现这些成果的优点与不足,激励学生写作的上进心,调动他们练笔的积极性,讲评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作文讲评在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作文批改的继续,但又不同于教师的批改,而是师生结合的全班性的面批面改;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但又不停留在作文前指导的水平,而是以习作为依据,进行从实践到理论的概括。讲评是写作教学的有机部分,抓习作的“点”,带习作的“面”,抓学生中“点”的问题,促进学生“面”上的提高。应把每一年级每一学期写作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习作中的情况有机结合,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讲评计划,切不可

11、无目的无计划地随着学生习作“飘”。讲评不能只就词句篇章作技术性的处理,要站在育人的高度来评文育人。教师要善于透过习作窥察学生的心灵,在带领学生评文的同时,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区分美丑,褒善贬恶,奋发向上。评应重在正面激励,评出练笔的信心,评出练笔的热情,评得作者心里热乎乎,听者心里很羡慕,师生感情和谐融洽。渲染习作中消极的东西,罗列缺点,万弩齐发最不可取。点拨在学生未思、误断之处,把习作佳处挑明、阐发,让学生在反复对照比较中深入探索语言文字的内涵,具体领悟习作优劣的原因,尤其在思想的深度、篇章的运筹和遣词造句的细微之处能说出道道儿。讲评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极好时机,凭借学生自己的材料培养他们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学生有贴肉之感,效果有时比学范文还强。一篇好作文在其他学生身上可产生连锁反映,无论是思想、态度、观察、想象、立意、谋篇、炼词、造句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冲击波,时隔一年半载,有时还可透过某学生的习作看到那篇好作文的雪泥鸿爪。就写论写,写作教学就会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深人生活之中,写作就有源头活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师在整个写作教学中要精心、细心、耐心,要引、启、点、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