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朱正方课题).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504400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朱正方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朱正方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朱正方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朱正方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朱正方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朱正方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朱正方课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虎啸中心小学高段数学组 一、问题的提出和现实意义(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探索科学的向导。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怀疑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正确的认识,人们在怀疑中发现真理。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轻视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造成了学生在解题中谨小慎微、想象力贫乏、创造力低下的现象。从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看,提高学生自我提问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无法听到发自学生内心的问题,或者说表面上看学生根本没有问题。而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学生

2、根本不需要提问,他们的任务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不敢提问,害怕老师和教科书的权威。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在学龄前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有问不完的问题,可一旦进入我们的教学体系,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懂事”,逐渐失去或减少了创造性思维和自己的个性。从这一点来说,不能不令我们从负功能的角度来反思当前的教育。反思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那是以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为代价的。我觉得权衡利弊,得不偿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提问的能力是一个值得实践与研究的课题。(二)自我提问的现实意义1自我提问与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在学生

3、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千差万别。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总是力求统一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可喜的是,许多教育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呼唤人性的复归,主体意识觉醒,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和改革。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就是在这个教育背景下凸现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问能力是顺应当前的改革潮流的,它在微观上使得构建学生的和谐整体素质和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的个性具有了可操作性。2自我提问和学会学习学和问是紧密相连的,故称学问。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疑”、“问”在学习中的作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会学习实质上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对学习对象提问能使学生形成探究的态度和方法,能够透过现象发现知识的内

4、在本质规律。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能力。对学习过程提问更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自我能力的学习主体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有没有必要学习,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学习、什么时候学习才更有效率,我有哪些策略和方法,我是否完成了预期目标,完成或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显然,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提问实质上就是学习策略系统中的元认知。3自我提问与思维思源于疑。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意识是肤浅的、被动的。个体活动时,感到自己需要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开始发动。课堂上,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时,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进入思维的积极准备状态,有的甚至对老师的提问还

5、没有来得及领会就被老师要求回答。有的老师做得好些,在学生学习或读书前线呈现几个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动。但这仍然有缺陷,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根本不会理会老师提的问题,有的学生即使注意了老师的提问,其思维也是到能回答这个问题就止步了,他们不会超越老师的问题再去寻找答案,而且答案是片段的,很不完整。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是由于问题是老师提的,学生没有参与提问,因而没有兴趣去探讨,可能还有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自我提问对学生积极加工知识信息起到关键作用,学生的自我提问,优于教师的提问,尤其是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会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保持更牢固。确实,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提问能使学生一直处

6、于有疑一无疑一产生新疑的思维活跃状态,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品质的发展。4自我提问与学会创造具有创造力的人都有好问、多问、深问、怪问的品质,他们善于发现蕴藏在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的问题,其创造性成果往往是对这些问题深究的结果。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术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就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可见提问对创造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考察自我提问与创造力的关系就可发,自我提问能力的人总会从正反两方面提问: 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从各方面提

7、问:“这样会产生什么结果,接着又会有什么结果”、“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从事物联系的角度提问:“把这几种现象结合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因此,自我提问正是通过塑造创造人格(怀疑、独立性、勇敢、冒险等),改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灵活性、发散性)来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当然,受知识经验的限制,中小学生提的问题可能还很幼稚、不现实,也难以有重大发现和发明,然而,教育仍然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问的习惯。当他们步入社会后,重大发明和发现也许就孕育在这些幼稚和不现实的提问中。而且,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当前中小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可为层出不穷。这说明,即便是中小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可能会有价值

8、。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程的综述1、国外的研究。国外对于教师干预学生提问的研究盛于 20 世纪70 年代,主要集中在阅读理解领域里进行。当时的认知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日趋强大,研究者试图教授给学生有效的认知策略来帮助他们完成结构不明确的学习任务(less structure tast)。在这些认知策略当中,问题产生和总结用的较为普遍,并用到了不同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等(Rosenshine,et al,1996)国外研究者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1)QUILT 模式(Question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Improve and Thinking)涵义是“经由提问促进

9、学习与思维”的简称。通过观察、录像、行为编码等技术收集数据,通过这些研究结果对教师的行为有明显的改善,学生提问的质与量、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2)K-W-L 模式Carr 和Ogle(1987)提出的一种训练学生提问的模式。K-W-L 模式概括了学习的三个步骤:知道的(Know),想知道的(Want to know),学到的(learned).这种策略首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逐渐内化这种策略。这种策略有三个问题组成:“关于这个主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想通过这次学习学到什么,我学到了什么?”教师通常将K-W-L 模式设计成工作单(worksheet)进行教学。(3)W.a.

10、s.h 模式(we all speak here)w.a.s.h 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线索、讨论和发现他们关于某一概念、问题或概念的想法和感受。它的操作过程为:实验的参加者分成小组,在设定的时限内对每一问题举出尽可能多的反应。对某个特定的问题列举完反应后,小组就区分这些反应的优先次序 。这些反应作为永久性记录保存下来。2、国内目前的研究关于训练学生提问的研究报告比较少。有人(欧阳文,1999;姚本先,1995)认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提问的前提。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的可行

11、性策略有: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创设优良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些策略还处于理论阶段,还没有得到来自实证研究的支持。有的研究从培养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针对教科书的某些章节进行提问,考察人均提出问题的数目以及问题的类型作为前测结果。然后,通过教师示范一段时间,在进行同样的测试,进行前后对比,用比较的结果来说明研究的有效性。以上的模式对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着

12、重在于,在教学中能使他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怀疑、批判的态度和精神,把提问的过程作为学习的一个目标;问题情境与学生的背景知识,经验相关联。也就是说,让学生能认识到未知中所蕴含的已知成分,使新旧经验之间发生互动,达到的知识的建构。三、研究课题的界定自我提问能力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意识问题、表达问题的心理过程。意识问题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不知或想进一步探究的知识信息进行反思,伴随着这个过程,学生会产生疑惑、适度焦虑、兴奋、好奇的心理,这种心理是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佳准备状态。 表达问题是指学生对意识到的问题进行加工、组织,用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

13、自己或别人。清楚、准确地表达问题能使学习主体对问题的意识更加清晰,思维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能更好地传递给别人,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意识问题和表达问题是自我提问能力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本课题研究达到的预期目标是:(1)学生的数学水平比一般学生有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认知水平、思维品质等三个方面。(2)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不唯书、不惟师,敢于质疑、提问,善于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3)实践出可供操作的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的教学模式。(4)撰写出有一定质量的关于提高学生自我提问能力研究论文及经验总

14、结,争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五、课题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潜能。学生的自我提问,优于教师的提问,尤其是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会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保持更牢固。2、创造性原则:自我提问正是通过塑造创造人格(怀疑、独立性、勇敢、冒险等),改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灵活性、发散性)来促进人的创造力的。3、成功性原则: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4、发展性原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促进学生持续发展。5、兴趣性原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必须

15、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展开,也才能使研究有进行下去的持久性。六、课题研究内容或实施策略1、创设民主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学生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个性才能解放。思维才会开放。个性解放了,学生才敢质疑,思维开放了,学生才能质疑。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学生在教师和教材的权威面前显得十分渺小和无奈,对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对教师只能唯唯诺诺。可以想象,处于这样的地位,学生是不敢质疑的,是不会有问题的。因此,我们应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去做,去说,让他们从害怕教材和教师的权威的阴影中走出来。2、从意识知和不知入手训练学生提问

16、自我提问的最初阶段应该是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没弄懂的知识提出来,可自己作进一步思考,或求助于别人。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对自己是知还是不知没有清晰的意识。学生看完书或听完课后,教师问他们懂了吗,他们都会说懂了,没有问题了,而当老师提几个有关问题让他们回答时,他们却感到非常为难。心理学家赫尔特对此有精辟的见解,他说:“好学生可能是经常说自己并不理解的那种人,因为他对自己的理解保持着经常性的反省;差的学生,例如不把自己的努力与理解联系起来的人,大多数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理解还是不理解”学生之所喜欢说懂了是因为这样能得到教师好的评价。因此,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不要因为学生异口同声说懂了就沾沾自喜,以为达到了教学效果,而应持谨慎的态度。怎样才知道学生知还是不知呢?很简单,就是要求学生自我提问,把不懂的地方说出来。教师要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