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人琴俱亡》(共1课时)教学案(三次修订).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50122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人琴俱亡》(共1课时)教学案(三次修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十三《人琴俱亡》(共1课时)教学案(三次修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十三《人琴俱亡》(共1课时)教学案(三次修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十三《人琴俱亡》(共1课时)教学案(三次修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三《人琴俱亡》(共1课时)教学案(三次修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人琴俱亡》(共1课时)教学案(三次修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目: 语文 编写人: 杨晶晶 修订人: 张 托 姓名: 年级 班 组 长: 十三人琴俱亡(共1课时)教案(三次修订)【教学目标】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 2、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3、感受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深厚的兄弟情谊。【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父爱的深沉,慈母的情深,曾深深地打动我们,同样人世间那份难舍难离的手足情,也一样令我们洒下热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位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一、清(温故知新):1、作者及作品: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2、。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是它的特点。书中许多故事已经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2、课题解读:人琴俱亡:俱,副词,表示范围,都。意思是指文中的王子敬死后,他的琴也不好使了。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看到死者的遗物引起对死者的痛悼之情。文中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3、笃(d) 索(su) 舆(y) 径(jng) 弦(xin) 弦既不调(tio) 掷地(zh) 恸(tng) 卒(z) 4、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俱: 都 既: 已经 掷:扔、投、 笃:病重何以: 为什么 索:要 因:于是

3、 素:向来 了: 完全 卒:死 二、展(见教学目标)三、探(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何以都不闻消息?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就要轿子来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3)便径入坐灵床上(子猷)便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于是痛哭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2、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文章主要写了以下内容:一是两人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借此来表现子猷和子敬之间深切的兄弟之爱。3、课文开头写子猷

4、“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明确: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久”。 四、练(巩固提高):1、 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 A何以/都/不闻消息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何以都不闻消息 2、 为下列加横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1)何以都不闻消息( A ) A总是 B竟 C已经(2)语时了不悲( C ) A结束 B可能 C完全(3)便径入坐灵床上( B ) A小路 B径

5、直 C直径(4)弦既不调( A ) A协调 B调解 C调弄(5)因恸绝良久( C ) A隔断 B绝对 C极(6 )便索舆来奔丧( A ) A轿子 B地图 C舆论3、同样写到兄弟之情,曹植的七步诗反映是怎么样的兄弟关系? 七 步 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4、搜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 “千金难买兄弟情”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6、五、悟(收获反思):科目: 语文 编写人: 杨晶晶 修订人:张 托 姓名: 年级 班 组 长: 十三人琴俱亡(共1课时)学案(三次修订)【学习目标】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 2、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3、感受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形象。【学习难点】理解深厚的兄弟情谊。【学习过程】一、清(温故知新):1、作者及作品: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是它的特点。书中许多故事已经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

7、夜半临深池等。2、课题解读:人琴俱亡:俱,副词,表示范围,都。意思是指文中的王子敬死后,他的琴也不好使了。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看到死者的遗物引起对死者的痛悼之情。文中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3、笃( ) 索( ) 舆( ) 径( ) 弦( ) 弦既不调( ) 掷地( ) 恸( ) 卒( ) 4、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俱: 既: 掷: 笃: 何以: 索 : 因: 素: 了: 卒: 二、展(见教学目标)三、探(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何以都不闻消息?(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3)便径入坐灵床上(子猷)便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4)

8、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四、练(巩固提高)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都/不闻消息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何以都不闻消息 2、为下列加横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1)何以都不闻消息( ) A总是 B竟 C已经(2)语时了不悲( ) A结束 B可能 C完全(3)便径入坐灵床上( ) A小路 B径直 C直径(4)弦既不调( ) A协调 B调解 C调弄(5)因恸绝良久( ) A隔断 B绝对 C极(6 )便索舆来奔丧( ) A轿子 B地图 C舆论3、同样写到兄弟之情,曹植的七步诗反映是怎么样的兄弟关系?七 步 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搜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五、悟(收获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