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494290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都是写入的文章。要好好学字讲的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教导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体现了领袖对小八路的关怀,寄托了对他们的期望。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勤学苦练眼神的事。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大禹一心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孔繁森写的是优秀援藏干部孔繁森收养3个藏族孤儿的故事,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四篇课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词句来学习。从这四篇课文中,我们可以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二、【单元教

2、材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认识新偏旁。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懂得要向伟人学习。4.学会探望病人。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懂得要向伟人学习。四、【单元教学策略】:1、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探究语言文字。 3、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4、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五、【

3、单元课时安排】:12要好好学字 2 13 朱德的扁担 214 梅兰芳学艺 2 15 大禹治水 216 孔繁森 2 练习6 4 合计14课时12要好好学字第 _ 周 星期 _ 总课时数 _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 揭示课题,引导质疑1板书课题,齐读。2 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 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两遍。(1) 画出生字词。(2) 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

4、课文。2 检查自学情况。(1) 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 抽读生字词,正音。(3) 指名分节读课文。(4) 齐读课文。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毛主席在()遇见()。毛主席教导他们要()。三 精读课文1 出示投影,引导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2 细读第一段。(1) 自由轻声读。(2) 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学什么?“才”是什么意思?这里强调什么?(3) 齐读第一段。(4) 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3 细读第二段。(1) 指名读。(2)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

5、主席的句子。(3) 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比较句子: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指名读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明了什么?(4) 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4 细读第三段。(1) 指名读。(2) 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3) 这是谁对谁说的?(4) 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5) 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6) 指导朗读。四 作业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用“参加”说一句话。复备栏第 2 课时一 复习检查1 抽读词语卡片。2 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拼音。(拼音略)岁刘泽

6、参二 总结全文1 指名读课文。2 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么想的?三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四 课堂练习1 读写词语延安革命参加点头毛主席毛泽东2 组词1 延()刘()过()划()3 扩词贵()()()腰()()()革()()()席( )( )( )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例:毛主席(弯下腰)写字。()爸爸( )看起报纸来。()小白兔( )走进家门。练写生字。复备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3 朱德的扁担第 _ 周 星期 _ 总课时数 _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

7、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你们知识他是谁吗?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简介朱德。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

8、两个字怎么记。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自由读课文。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集体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生产草鞋打仗(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2)开火车认读。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三)再读课文

9、,整体感知。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1)什么是“斗笠”?(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一起读读这个词。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

10、的。用来遮阳光和雨。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让学生看书上插图。“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扁担上)“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朱德的)(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

11、,不再藏他的扁担。)板书:心疼敬爱(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3集体交流。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陡峭的高山,你有什

12、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指导朗读:评读、赛读。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让学生进入角色。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5教师小结:

13、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复备栏第 2 课时(一)齐读课文。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二)研读课文,感悟理解。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2同桌互相交流。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请同学们找出

14、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三)总结谈话。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