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学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48853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断句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断句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断句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断句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断句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断句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茅盾中学 高三 语文复习 学案135 编写 朱玉英 审核高三备课组 时间 2010.10.25文言文专题 文言断句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断句时请记住:一通读,二点断,三检查,四标点和先粗后细的原则。除了凭语感外,还要运用有关虚字、词法、句法等基础知识以及人名、官名、地名等文化常识,反复检证,推敲,才不致出错。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一、利用修辞断句对仗、排比、反复是文言

2、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字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抓住这些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如“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而在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中,五道题有四题可利用对偶(或对称)句子形式帮助断句,它们分别是:(1) 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2) 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3)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4)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二、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古文断句时,可借用句首、句中、句尾的一些标志性词语来作辅助断句,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1)句首标志

3、词。发语词:夫、盖、凡、若夫、嗟夫、且夫、今夫等;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谦敬词:下官、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等;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疑问词:何、谁、孰、安、胡、焉、奚等;复音虚词: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等。(2)句尾标志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者、也、矣、哉、耶(邪)、而已、乎、焉、欤(与)等。(3)对话标志词。文言对话常带有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合章法结构断句(1)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

4、“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即为分说总承法;再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者也/”即为总说分承写法。(2)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如: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2005北京高考),“山”与“山”形成显性前后相承关系,而“山北峰”与“峰北寺”则形成隐性相承关系。 四、注意语法结构断句 1、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经常做主语,遇到它们做主语,即可考虑在其前断开。如: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

5、/未必不过此已忘 2、句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经常做宾语,遇到它们作宾语,常可在其后面断开。如: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仙/仙及鸡犬/信夫 3、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性短语经常做谓语,一般讲,尤其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前后往往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如: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五、了解固定结构断句 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常见的固定结构形式主要有: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如何、奈何、无乃与(乎)等。经典题解将下面文言文用斜

6、线断句: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跟踪训练之一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跟踪训练之二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跟踪训练之三 臣闻齐桓

7、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 跟踪训练之四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跟踪训练之五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答案文言断句: 1.常常出现在句首的词语 人称代词:吾、余、予 尔、汝(女)、公、卿、君 彼、此 发语词:盖、夫(注意:是虚词还是实词)、若夫、且夫、殆 连词: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 而(注意:连接的是短语还是分句)、

8、 且(注意:是连词还是副词)、 岂、岂非、得无(毋)、无(毋)乃、何其、岂独、唯 动词:曰、故曰、或曰、云、言 常常出现在句末的词语 乎、者、也、矣、焉、哉、耳(尔)、与(欤)、耶(邪) 根据句式判断 固定结构:者,也。 所以者,也。 为所 何之有? 孰与?(与孰?) 无以(有以/何以) 与其孰若(不若) 不亦乎? 如何? 得无乎? 经典题解 方法题解 孟子曰/(对话标志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对称)登泰山而小天下/故(句首语气词)观于海者难为水/(类似对称句式)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并列结构)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句尾语气词)流水之为物也/(句尾语气词)不盈科不行/(

9、对称)君子之志于道也/(句尾语气词)不成章不达 答案点拨之一 御孙曰/(对话标志词)俭德之共也/(句尾标志词)(修辞对仗)侈恶之大也/(句尾标志词)共同也/(句尾标志词)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句尾标志词)夫俭则寡欲/(句首标志词-发语词)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修辞-对仗)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句首标志词-对话)俭德之共也/(句尾标志词)(章法结构-分说总说)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修辞-对仗)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句首标志词-复音虚词)(修辞-对仗)居乡必盗/故曰/(句首标志词-对话)侈恶之大也(句尾标志词)(章法结构-

10、分说总说) 答案点拨之二 太宗曾罢朝/(语法结构-动宾)怒曰/(对话标志词)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句首标志-对象词)(对话标志词)谁触忤陛下/(句首标志-疑问代词)(帝曰/(对话标志词)岂过魏征/(句首标志-疑问代词)每廷争辱/我使常不自得/(句首标志-人称代词)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对话标志词)(句首标志-对象词)皇后何为若是/(句尾标志词-复音虚词)对曰/(对话标志词)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句首标志-疑问词)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答案点拨之三 臣闻齐桓公之郭/(语法结构-动宾)问父老曰/(对话标志语)郭何故亡/(疑问代词)曰/(对话标志语)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句尾标志词)公曰/

11、(对话标志语)若子之言/乃贤君也/(句尾标志词)何至于亡/(句首标志-疑问代词)父老曰/(对话标志语)不然/(语法结构)郭君善善不能用/(修辞-对仗)恶恶不能去/所以亡(句首标志-复音虚词)(章法结构-分说总承)答案点拨之四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修辞-对仗并列)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句首标志)(修辞-对仗并列)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句尾标志词)(分承总说)故以孝事君则忠/(句首标志)(修辞-对仗并列)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修辞-对仗并列)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句尾标志词)(分承总说)答案点拨之五 子曰/(对话标志语)孝子之事亲也/(句尾标志词)居则致其敬/(修辞-对仗并列)养则致其乐/(修辞-对仗并列)病则致其忧/(修辞-对仗并列)丧则致其衰/(修辞-对仗并列)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句尾标志词)然后能事亲(分承总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