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初探.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48852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高效课堂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构建高效课堂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构建高效课堂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构建高效课堂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构建高效课堂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高效课堂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高效课堂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构建高效课堂初探 课内比教学收获语文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才学和凸显其教学艺术及教育智慧的舞台,是学生求知发展的主渠道。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就要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蓝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浓厚学习氛围,学生也才能拥有一个真正自主学习的课堂。自去年秋季我校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舞台,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合作学习就给了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舞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指点、鼓励,使思路豁然开朗。在合作学习中,

2、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而这些不同的思维火花聚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仔细的探究:第一: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首先要组织合作小组。好的合作小组应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参与的可能,这样各成员才能促进思维技能,实现知识上互补,形成合作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还要采取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形成不同组合的小组,按学习差异搭配,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形成帮带机制,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按性别差异搭配,性别的差异必然会带来知识组成的差异、认知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差异,合作小组中既有女生又有男生,必然在交流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异性效应;按个性差异搭配,

3、不同个性的成员可使合作交流不至于过于热烈或过于沉闷,通过合交流,认识不同成员个性中的优点,帮助成员纠正自己个性中不利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分组,可因时、因地、因人和主题而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其次,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监督员”要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是否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晏子使楚这一课时,在设计中有这样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请以各个组讨论,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么样应对的?一人

4、当晏子,一人当楚王,另一人当组长。”随后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几分钟过后,各小组踊跃发言,把各个人物的思想理解得非常透彻。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第二:把握机会,巧妙设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出发,紧扣课程标准,目的明确,选好讨论题目。问题设计内容要科学,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容易,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问题设计苍白、难度很低或难度过高都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讨论学习,因此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

5、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能引起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讨论的热情,使每个学生的高级思维得到发展。第三:明确要求,善于调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位学生做到:(1)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团体,并且谈话内容应与讨论问题有关,而不是与问题相违背的内容,这样不但有利于目标的获得,而且能保证团体的凝聚力。(2) 、积极倾听,适时反馈。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因此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不仅表现为积极发言还要注意其他团体成员的发言,适时作出合理的反馈。这既是一种礼仪和教养的表现,同时也使对方的想

6、法和体验得到尊重,甚至可以成为双方继续交流的催化剂。倾听他人的发言可通过身体语言(如点头、微笑等)和眼神的接触来体现;还可以表现为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人的谈话做出一定的总结、阐述或质疑;还可以是自己的谈话内容与他人的谈话有关。(3) 、控制自己的谈话时间。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于冗长,内容要清晰、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倾听、思考、发言和沟通的兴趣,影响讨论的继续进行。 在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善于随时调控,合作交流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小组中,还可以小组与小组的相互交流。如景阳冈一课中武松“三闪”一段中的“闪”字用得好,生动准确,深刻地写出了武松的勇敢、机智。我就紧紧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设计几个问题

7、,让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闪”一段写老虎对武松进攻了三次: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都用闪的办法对付。初读此段后,我设计的第一个讨论问题是:既然“闪”就是躲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作者用“闪”不用“躲”?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有思考性,答案不能直接从书中找出来。教师就采取了既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打破常规,让学生小组间交流,形成大组讨论的方法。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仔细思考后,他们展开了小组间的交流,有的小组说“闪”显得动作快,而“躲”则比较慢;有的小组说“闪”动作灵活,而“躲”则显得笨手笨脚;还有小组的说“闪”是主动地躲开,而“躲”则显得胆

8、小,被动。各小组不同的答案经过综合,终于弄明白了“闪”虽然就是侧转身体躲避,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一般的躲开有所不同。大家都认为,这儿用“闪”比用“躲”好,能够突出武松的动作灵敏,灵活,胆子大。我就随机表扬大家能够小组间交流,而且读书认真,会动脑筋,学生高兴劲溢于言表。讨论至此,“闪”字理解够了吗?我并没有作罢,在学生思维活跃、渐入佳境的情况下,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武松为什么一开始就用“闪”的办法来对付老虎的进攻?是啊,武松不是条好汉吗?他不是说就是有虎也不怕吗?怎么不和老虎拼呢?由于刚才学生已经知道了武松是个机智的人,虽然这个问题更深入了一步,但学生基本能解决了。此时教师就

9、不需要小组与小组的交流讨论,而是让每一个小组单独读书、思考后,由他们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武松没有防备,“吃了一惊”,自然要先闪开;有的认为老虎来势凶猛,此时和它硬拼不是好办法,“闪”可以避开老虎的锋芒,消耗老虎的体力;有的还有独到的见解:武松并不是单纯的“闪”而是边闪边看边想,摸清老虎的底细,寻找进攻的机会。可以看出,学生对“闪”在这段文字中的深刻含义,开始明白了,对作者推敲词语的功力,用词造句的匠心,开始领悟了。所以,当我提出第三个带有总结性的讨论问题“从三闪中你看出了什么”时,学生很容易有了答案。此时就不需要小组的讨论,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发表意见。教师在学生学习讨论中调控自如,充分

10、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效应。第四:反馈及时,激励评价。保证小组讨论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1) 、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2) 、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

11、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3) 、注重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做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有价值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如果合作学习的引入适时、适当、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就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就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