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静力学基本公理 47 1A 2A 3D 4D 5B 6A 7A 8C 9D 10D 11C 12B 13A 14C 15A 16D 17C 18B 19C 20B 21D 22D 23A 24B 25D 26C 27B 28C 29D 30D 31C 32B 33B 34C 35D 36D 37D 38C 39B 40D 41B 42D 43D 44C 45D 46B 47B考点1:二力平衡公理与二力构件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简称等值、反向、共线) 二力平衡公理揭示了作用于物体上的最简单的力系平衡时,必须满足的条件需要指出的是,对刚体来说,这个条件是必要且充分的;但对于变形体来说,这个条件仅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比如船舶吊杆的钢丝绳,在起吊重物时,钢丝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拉力可以平衡,当受到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就不能平衡了。
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是两个力必在作用点的连线上二力构件的概念在力学的受力分析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考点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和力的可传性原理、力的平移定理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这是因为平衡力系中的各力对刚体作用的总效果为零,它不能改变刚体的平衡或运动状态 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可以得到一个重要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上任意一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并由此可知作用于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 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定理--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对平移点之矩力的平移定理是一般力系的简化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和力的可传性原理、力的平移定理都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考点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以这两个力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力系简化的重要基础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力的合成法则,也是力的分解法则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需要指出的是,力沿某轴方向的分力与力在该轴上的投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大小不一定是相等的力沿某轴方向的分力是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力的分解的,而力在某轴上的投影是按力的投影法则来进行的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适用于任何物体考点4: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这个公理概括了自然界中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它表明一切力总是成对地出现的,有作用力就必有反作用力,它们彼此互为依存条件,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决不可认为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这与二力平衡公理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同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第2节 静力学基本公理1、刚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此二力等值、反向、共线。
这是________A.二力平衡公理 B.加减平衡力系公理C.力的可传递性原理 D.作用与反作用公理2、二力平衡公理________A.仅适用于刚体 B.对刚体与变形体均适用C.仅适用于变形体 D.对刚体与变形体均不适用3、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的________A.大小相等 B.方向相反 C.作用线相同 D.A+B+C4、刚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________是此二力等值、反向、共线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A或B D.A和B5、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________是此二力等值、反向、共线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A或B D.A和B6、下列________是二力平衡原理A.刚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此二力等值、反向、共线B.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所得到的新力系与原力系等效C.力的作用点可沿其作用线在同一刚体内任意移动并不改变其作用效果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7、若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且其中有两个力相交,则这三个力________。
A.必定在同一平面内 B.必定有二力平行C.必定互相垂直 D.无法确定8、若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且其中有两个力相交,则这三个力________A.必定互相垂直 B.必定有二力平行C.必定汇交于一点 D.无法确定9、若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且其中有两个力相交,则这三个力________A.必定在同一平面内 B.必定汇交于一点C.必定互相垂直 D.必定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10、二力构件是指________A.只受两个力作用的构件 B.只受两个互相平行的力作用的构件C.只受两个互相垂直的力作用的构件 D.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构件11、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是________A.所受的两个力必相互垂直 B.所受的两个力必相互平行C.所受的两个力必等值、反向、共线 D.无法确定12、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这是________A.二力平衡公理 B.加减平衡力系公理C.力的可传递性原理 D.作用与反作用公理1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________A.仅适用于刚体 B.对刚体与变形体均适用C.仅适用于变形体 D.对刚体与变形体均不适用14、力的作用点可沿其作用线在同一刚体内任意移动并不改变其作用效果这是________A.二力平衡公理 B.加减平衡力系公理C.力的可传递性原理 D.作用与反作用公理15、力的可传递性原理________A.仅适用于刚体 B.对刚体与变形体均适用C.仅适用于变形体 D.对刚体与变形体均不适用16、下列________可以适用于变形体A.二力平衡公理 B.加减平衡力系公理C.力的可传递性原理 D.作用与反作用公理17、下列________对刚体和变形体均适用。
A.二力平衡公理 B.加减平衡力系公理C.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D.力的可传递性原理18、下列________是加减平衡力系公理A.刚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此二力等值、反向、共线B.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所得到的新力系与原力系等效C.力的作用点可沿其作用线在同一刚体内任意移动并不改变其作用效果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19、下列________是力的可传递性原理A.刚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此二力等值、反向、共线B.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所得到的新力系与原力系等效C.力的作用点可沿其作用线在同一刚体内任意移动并不改变其作用效果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20、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是________A.定位矢量 B.滑动矢量 C.旋转矢量 D.双向矢量21、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等效地向刚体上的任意点平移,但需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矢量等于原力对平移点的力矩矢量。
这是________A.力的等效定理 B.力的可传递性原理C.附加力偶矩定理 D.力的平移定理22、下列________是一般力系的简化基础A.二力平衡公理 B.力的可传递性原理C.作用和反作用公理 D.力的平移定理23、力的平移定理________A.仅适用于刚体 B.对刚体与变形体均适用C.仅适用于变形体 D.对刚体与变形体均不适用24、力的平移定理指出,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________,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A.随意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 B.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C.随意移动到刚体的形心上 D.垂直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25、力的平移定理指出,作用在刚体上的力________A.可以任意移到刚体上的每一点,无须任何条件B.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无须任何条件C.可以任意移到刚体上的每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D.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26、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以这两个力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这是________A.二力平衡公理 B.加减平衡力系公理C.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D.力的可传递性原理27、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________A.仅适用于刚体 B.对刚体与变形体均适用C.仅适用于变形体 D.对刚体与变形体均不适用28、下列________可以适用于变形体A.二力平衡公理 B.加减平衡力系公理C.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D.力的可传递性原理29、合力________分力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大于30、分力________合力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小于31、下列________是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A.刚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此二力等值、反向、共线B.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所得到的新力系与原力系等效C.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以这两个力矢量为邻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