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起步与换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486191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起步与换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起步与换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起步与换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起步与换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起步与换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起步与换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起步与换挡常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情,开个好头很重要。对于开车的人来说,良好的开端就是从起步、换档开始的。 虽然在把车开得较为得心应手的人嘴里,开车的问题就在于“一把方面加一脚制动”,可是对于学员和新手来说,起步、换档却是人与车进行交流的第一步,其熟练程度事关今后驾驶的各个方面。 学习开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好起步、换档,可是这起步、换档的过程随着车辆从静止到正常行驶(加速、加档的过程),又从高速到低速、或者是从高速到停止(减档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上所面临的问题还不尽相同: (1) 最困难的是车辆从静止到运动的一档起步 起步时的常见问题有: 1) 加速踏板踩得太轻,离合器

2、踏板放得太快,使发动机的动力不足而导致熄火,这是新手们的通病。原因在于尚不知在发动机的动力、车辆的阻力之间的差异问题上,怎样通过离合器这个“中间人”来进行协调; 2) 加速踏板踩得太重,离合器踏板放得太慢而使发动机在无负荷,或者说负荷太小的情况下空耗,机声轰鸣,既耗油又伤发动机,这也是新手们的通病。原因在于过分紧张,怕起步时熄火。 3) 加速踏板与离合器踏板配合不良,两者间的量度不成比例,合得车辆前冲、后顿,既伤车辆的传动系统,坐车的人也很受罪。这是新手们基础不牢的表现,对起步的要领尚未完全“吃透”。 (2) 起步之后的加速、加档 这时车辆已经具备一定的惯性,虽然不像起步时那样搞不好就熄火但是

3、会出现: 1) 对加档的时机把握不住,明明车辆的速度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是迟迟不知道加档(对于换档缺乏概念); 2) 换档时离合器踏板放得太快,车辆往前冲,上下衔接不好,不能平滑过渡(动作过猛,性急); 3) 加档后离合器踏板迟迟不能放出,发动机机声轰鸣、空耗(优柔寡断,迟疑)。 (3) 从高速向低速作减速动力时的减档操作 仍然存在上下衔接、平滑过渡与时机的把握问题: 1) 减档的时机把握不住,速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但是迟迟不减档(对于减档缺乏概念); 2) 换档时离合器踏板放得太快,车辆往后顿,上下衔接不好,不能平滑过度(动作过猛,性急) 3) 减档后离合器踏板迟迟不能放出,发动机机声轰鸣、空耗,

4、在迟疑的过程中车辆的差事太快,如遇到上坡,因为耽误了时间,车辆的速度下降太快,弄不好只有再减低一档操作(优柔寡断,迟疑,动作不熟练)。 起步、换档,需要操作者对加速踏板的控制(即对发动机动力输出的把握),离合器间隙与起步换档时的平稳性的关系,以及对加、减档的时机判断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协调,所以一定要有两个方面的保障: 1) 足够的训练时间:有个逐步适应,找到“感觉“的过程。 2) 要动脑筋想想几个方面的配合问题! 特别是上坡起步这一关,更难为了多少“英雄好汉“!故常言说的驾驶技艺是用里程堆出来的,起步、换档的平稳性在这当中恐怕要占到一半以上。 1)加开小灶:现在各地都有用道路以外的大型空地或是

5、大型停车场改建的练车场,可供尚未拿到驾驶执照的新手们去练车。 找个技术好、道理说得清的高手一带,作为培训站教学的补充,你的进步会很快。 注意的关键是陪练者要讲得清道理!让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否则昏头昏脑地绕一天下来,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要怎样来克服仍然不知道! 2)与教练商量,能否单独带一带,增加训练时间,这个阶段手艺的提高基本上与投入的时间成正比,勤学苦练是最重要的。 3)互帮互学,向同一教练车上提高快的学员取经,学员们面临的问题很相似,有时更有共同语言。 (1) 起步易熄火 解决办法:学会找到离合器的接触点(即车辆有微动时的一刹那间),找到接触点后定住离合器踏板不放! 随后逐渐踩踏板,等车辆平稳起步后,再慢慢放出离合器踏板的其余部分,慢慢找到感觉后,静止起步时的熄火问题将逐渐被克服。 (2)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加、减档 解决办法:找辆变速自行车到起伏不平的道路上骑一骑,换换档,去揣摩在不同的坡度下,档位变化与动力、阻力之间的关系。此时因为是你自己在出力,感受会更深刻。 (3) 提高一步 到略有坡度的地方练一练,再到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去进一步地练,过了这一关,起步不会慌。 常言说得好:攻其上而得其中,攻其中而得其下。从这套练习中你可以深刻地理解到其中的含义,开车之道亦在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