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482863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在管道煤气中常添加微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6S),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硫醇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B乙硫醇中碳、氢、硫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3:16C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2、为62D乙硫醇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的2碳化硅与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2NaOH+2O2Na2SiO3+X+H2O,则 X 的化学式是ACO2BCOCSiO2DNa2CO33下列各组相同质量分数的溶液,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的是A稀盐酸和食盐水B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C醋酸溶液和苏打水D稀硝酸和氢氧化钾溶液4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量取液体D闻气体气味5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 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ABC

3、D6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7 “推理论证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实验事实能作为相应论证观点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观点A氧气、氢气、甲烷都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都能用排水法收集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汞是由汞、氧原子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能再分C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分子运动速率不只与温度有关D二氧化锰可加快氯酸钾受热分解和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定是催化剂AABBCCDD8共享单车是我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关于共享单车

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外部喷漆既美观又防锈B共享单车各金属部件是用纯铁制成的C共享单车促进了绿色出行及低碳生活D加工单车各金属部件时,用到了金属的延展性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B氧C铝D钙10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向50g水中加入10g甲,所得溶液可以达到饱和状态B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乙的不饱和溶液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t2时,将甲、乙两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一定相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世界上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既可以由不同元

5、素组成,也可以由相同元素组成。(1)写出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_、_。(2)蔗糖(C12H22O11)和酒精(C2H5OH)都是由_三种元素组成的,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不同,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_(填“相同”或“不同”)。(3)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青蒿素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3.81%,7.85%,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我们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明设计以下实验验证。(实验1)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纸,喷上稀醋酸,纸变红色。(实验2)取一小块纸,滴上几滴水,

6、纸不变色。(实验3)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过一会儿,再用胶头滴管取其中的溶液滴到纸上,纸变红色。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2的结论是_(2)小明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经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老师认为她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是_(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1)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_。(2)如图从不同角度反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的中和反应。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根据图B的曲线变化,该实验是将_溶液滴加到另一种

7、溶液中。当滴入的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下列物质中能证明此时溶液显酸性的是_(填字母)。a.酚酞溶液 b.锌粒 c.纯碱 d.氧化铁如图C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_。下列物质中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如图C的类似反应的是_(填字母)。a.HNO3b.CuSO4c.CaCl2d.AgNO314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x的名称是_;用D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导管_端(填m或n)进入。(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最好选用发生装置_(填序号);将D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测定气体体积

8、,应在_端(填m或n)连接上一个量筒。(3)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装置A的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请回答:KMnO4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_,a=_、d=_。实验结束是,乙同学发现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量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反应生成的X分解放出O2;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错误;第二组同学取物质X又加入试管中,控制温度在_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

9、方法得出了猜想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到400时,生成O2的速率还是很慢。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问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_(填“是”或“否”),其理由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试根据青蒿素的化学式计算:(1)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化成最简整数比)_;(3)青蒿素中碳元素

10、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_。16将20.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 反应时间(s) 0 10 20 30 40 5060 溶液温度() 20.5 20.6 20.7 20.8 20.920.8 20.7(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精确到0.1%)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详解】A、乙硫醇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B、乙硫醇中

11、碳、氢、硫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2):6:32=12:3:16.不符合题意;C、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6+32=62,不符合题意;D、乙硫醇由乙硫醇分子构成,一个乙硫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2、A【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详解】由SiC+2NaOH+2O2=Na2SiO3+X+H2O可知,反应前后硅原子都

12、是1个,钠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碳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所以X的化学式是CO2。故选:A。【点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3、B【详解】A、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食盐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紫色),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和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都变为蓝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醋酸

13、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苏打水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稀硝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4、B【解析】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

14、精灯去点燃,否则会引起火灾,故A错误;B、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错;故C错误;D、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液体药品的取用,掌握检查装置气密性、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5、C【详解】若在试管中加入2-3毫升液体再加热,应先在试管中加入2-3毫升液体;再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再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最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注意加热前要先预热;所以正确的顺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