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黄沙始见金.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48058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吹尽黄沙始见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吹尽黄沙始见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吹尽黄沙始见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吹尽黄沙始见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吹尽黄沙始见金.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吹尽黄沙始见金盐类水解教学为例于容峻(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江苏南通 226300)课堂教学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不应生拉硬拽将学生拖回自己预设的轨道,而应充分利用意外展开教学,既显示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建构。笔者结合盐类水解过程中问题的处理,谈谈如何把握化学课堂的生成。一、案例呈现1.课前预设 内容分块盐类水解是选修四的重要知识点,是化学平衡原理的延伸和拓展。盐类水解的概念教学分为三部分:通过课本上几种典型溶液pH测定,得出不同种类的盐溶液酸碱性的实验事实,根据实验事实将盐进行分类,初步获得结论;由表及里进行理论

2、探究,寻求盐类水解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类比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研究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2.意外生成 计划搁浅笔者准备了NH4Cl、NaNO3、CH3COONa、NaCl、Na2CO3五种电解质溶液,让学生到讲台上用广泛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并将所得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两个学生记录数据如下表1所示:NH4ClNaNO3CH3COONaNaClNa2CO3461069实验结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本意是让学生测出NaNO3和NaCl溶液的pH为7,现在却为6,溶液呈现酸性。由于需要根据实验事实获得盐类水解的规律,实验结果出现异常,成为无法绕过去的障碍。3.另觅他径 顺生而导该实验操作简单明了,没有复杂

3、的过程。直接说学生测定出现错误,明显有些牵强;直接说试剂出现问题,好像不太妥当;直接讲解水解概念,概念又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寻找其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成为必然。笔者临时调整教学节奏,请学生阅读课本,课本插图中展示了NH4Cl、NaCl、CH3COONa三种电解质溶液的pH,请学生对比课本和实验中NaCl的pH的差别。笔者急中生智,索性打破常规,让学生当小科学家,讨论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兴致盎然,热烈讨论,其结果如下:学生:广泛pH试纸本身就不够精确,标准比色卡上pH=6和pH=7颜色差别不大,读数有些偏差很正常。学生:我们在必修一学过酸雨的概念,pH5.6才叫做酸雨,可能是因为水

4、中溶解CO2导致溶液呈酸性,所以即使没有NaNO3溶质,也有可能pH=6。笔者顺势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如何准确测量NaNO3、NaCl溶液的pH?学生:采用煮沸的方法驱赶溶解的CO2,然后再进行测量。学生:学生的方法有缺陷,因为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增大,100时中性溶液的pH就是6,所以冷却后再进行测量会比较准确。学生:书本插图上采用pH计进行测量,展示的数值都很精确,我们是否也可以试试?笔者叫课代表跑到附近实验室去找实验员拿pH计,讨论获得一致意见后,将刚才的NaNO3溶液一分为二,将其中一份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煮沸冷却后用较为精确的pH计进行测量,并与原溶液进行对比,得出NaNO3溶液的

5、pH为6.95,非常接近7。笔者继续深挖问题:是否需要将其它几种溶液的pH一一加以重新测定?学生:偏差肯定存在,关键看是否影响结论。学生:除NaCl外的另外几种溶液的pH距离中性比较大,CO2的作用占据次要地位,不需要重新测量。4.一波三折 顺生而成根据修正的实验结果,寻找具有相同酸碱性的溶液的共同点,师生共同得出有弱才水解,谁强显谁性的初步结论,并从本质上揭示其原因,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笔者请学生依据弱酸分步电离的特点尝试写出Na2CO3 、FeCl3溶液的水解方程式,研究发现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一般是微弱、可逆的,金属阳离子、酸根离子对应的碱、酸性越弱,则离子越容易发生水解,所以得

6、出越弱越水解。此时有学生突然提出质疑:既然越弱越水解,CH3COOH的酸性比H2CO3酸性强,为什么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Na2CO3溶液,刚才的实验是不是又出了问题?笔者在实验准备时只注意考虑溶液的酸碱性,根本没有考虑溶液的浓度对pH的影响,没想到学生观察如此仔细。笔者意识到这又是一个很好的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机会,可趁机开展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的学习。既然大家质疑溶液的pH有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讨论:影响盐类溶液的pH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这个数值异常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除了物质本身的性质外还有一些外界因素可能导致水解平衡移动。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

7、衡、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可知,浓度对盐类水解会有影响。学生:如果CH3COONa的浓度大于Na2CO3溶液的浓度,有可能导致pH的异常。师生一起得出: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pH肯定较大。在学生已经能够理解二者pH关系时笔者趁机抛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有一种物质苯酚(C6H5OH),其酸性与CH3COOH、H2CO3、NaHCO3的关系为:CH3COOHH2CO3C6H5OHNaHCO3,则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CH3COONa、Na2CO3、NaHCO3和C6H5ONa的pH大小关系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搞清楚了四种物质的pH大小关系,真正理解了越弱越水解的含

8、义,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得到激发。二、几点反思1.有生成,课堂才真实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指出: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人们是不能避免和排除各种意外因素的。这些意外因素都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并不存在于整个计划安排中,正是由于这些意外因素,才打乱了我们整个教学的连续性,才给我们的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可能性。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动态过程,随时可能出现超出预设的情境,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的思维障碍,师生、生生、生本之间互动的偏差等等,这些都构成了真实的课堂。虽然本节课没有全部完成预设的内容,但机智把握生成性资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有利于知识在学生大脑内形成稳

9、定的、深刻的表征。2.要生成,离不开预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心中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安排。没有预设的课堂必然是混乱和低效的,生成就成为无本之木,即使迸发瞬间的火花,师生也不可能迅速把握。课堂生成是对课前预设的补充和修正,是意外获得,是预设的升华。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开放体系,教学的推进过程其实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加以选择,促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化学知识的发展与形成本身也呈现出开放性与动态性,原理的形成时刻需要质疑、检验和更新,随着科学的发展,化学理论也在不断地修正和进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调整思想,设计成便于应对生成的弹性模式,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几大板块,课件设计成积木式结构,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教学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去探究、思考、交流,为师生捕捉与利用生成性资源提供保证,使得化学课堂因生成更精彩!参考文献:1OF博尔诺夫著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8-602吴永军再论新课程教学核心理念及其有效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5,(1)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钟启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200010于容峻 手机:13776969771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