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476009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 【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列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忙。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十三岁的际遇是北大素有“才女神童之称的田晓菲所撰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她以优美空灵的笔调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十三岁的际遇以及北大的人文精神,此篇课文堪称为散文阅读的经典之作。?十三岁的际遇是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初中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叙述能力。第二单元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办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本

2、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起到了汇总归纳的作用。此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进而在鉴赏阅读中,既调动学生的现象思维能力,也要辅之以抽象思维能力,更要注意激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根据以上教学大纲、教材编排及本单元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本课生字词。2、能力目标:掌握自学课内自渎课文的技巧。3、情感目标:激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做了如下要求: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学习察看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观赏能力。根据这一提示,应把本课的能力目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根据本课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更

3、应充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那么,因此本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的原有根底和现有困难。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我教学的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他们对散文已经不陌生了。第一、二单元已出现了朱自清、鲁迅、魏巍等作家的经典之作。因而大多了解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本节课抓住现有学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研究。三、教法、伎俩分析?十三岁的际遇是散文鉴赏的分水岭。既承接了前边课文又对今后的散文自学起到了领起、示范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

4、生为主体,以启发、设疑、讨论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上述认识,我准备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办法。为了提高本课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伎俩上,我准备采用投影仪将本课的不同阶段显示出来。四、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抓住学生与作者的年龄共同点,导语为:“同学们此时的幻想是什么?进而导出作者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实现了自己的幻想进入北大。其次提出自学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环节由学生到讲台板书、解疑。目的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明确自学步骤。再次展示北大相关图片,简介北大。此环节目的是为了暗示本文的中心思想,即北大的人文精神。第四

5、默读全文,布置相关思考题。1、本文的形和神分别是什么?2、本文的段意分别是什么?此环节目的是,为了检验同学们的自学课内自读课文的能力以及对散文的掌握程度。此环节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充沛发挥引导的作用并及时给出参考答案。接下来为课堂练习,我主要抓住课文题目?十三岁的际遇的“际遇二字,采用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际遇。此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再接下来为课堂小结。具体做法是学生先说,教师做结。此环节目的是理顺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最后为布置课后作业。针对本课的重、难点,我抓住学生对成功的片面理解,采用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功。此环节目的是培

6、养学生关注生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的精神。附板书设计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思考题: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本文的“形和“神分别是什么?“形:“我围绕北大的见闻感受。“神:北大具有的精神。求知、进取、发明、永不满足等2、本文用空行隔开的三局部各概括了什么?第一局部:幻想及幻想成真。第二局部: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第三局部:对未来的畅想。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中国卫星飞太空是省编义务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课文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飞越北京上空时,人们欢呼雀跃的动人场面,概括介绍了20多年来,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就。整篇文章洋

7、溢着作为当代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感。全文共个自然段,第自然段描述了人造卫星飞越北京上空时人们欢呼雀跃的情景。第自然段介绍了20多年来航天科技的飞速开展。第自然段是全文的小结,指出“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到达了世界先进水平。二、教学重难点:?纲要指出:三年级的学生应学会部首查字法,并能从字典当选择恰当的词义。本单元在第一单元“联系高低文理解词义和第二单元“学会部首查字法的根底上,重点训练学生据词定义的能力,这将为以后句、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根底。因此,继续训练据词定义的办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课文的第4、5自然段要求背诵,而以往学生背诵的内容多为记叙和描写。这两段话有不少科技术语,且多为长句,学生较

8、难理解。因此,指导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而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以及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用变化的语言来描述人们因中国卫星飞太空而欢呼冲动的情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出示、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乐;能读写26个新词,理解它们的意思。认知目标、时,能比拟熟练地根据词语确定带点字的意思;能给文中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会听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自然段。能力目标、知道我国航天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情感目标四、教法简述: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在本课具体教学中,我主要注意了

9、两点:一是创设情境,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悟课文语言的准确、精练,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二是充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此,我设计了下列四个教学环节:出示一创设情境 解题激趣二自学课文 整体感知三渲染气氛 读中品味四小结学法 拓展延伸五、课时安顿:本课我打算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出示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第、自然段。第二课时 学习第、自然段,指导背诵。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具体讲讲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 解题激趣出示一上课,我直接出示课题?中国卫星飞太空,让学生读一读,引导他们读出自豪、光彩的语气。然后,我又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火箭升空的录像片断,并加

10、以语言渲染:“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满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飞向了浩瀚的太空。它标志着我国没有人造卫星升空的历史将成为过去,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了!并告诉学生:这篇课文就记叙了当年人们观看这颗卫星飞过北京上空的情景。这样,通过画面再现和语言渲染,衬托出一种激情向上的气氛,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二自学课文 整体感知出示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此,我让学生自学课文,并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分四步进行训练:第一步 自由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出示、划出新词,用联系高低文和据词定义 的办法

11、,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人们观看人造卫星飞越北京上空的场面。设计练习是因为据词定义是单元训练重点,也即本课教学重点。而在前两课?节日的大街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学习中,这种办法已根本掌握。本课那么以练为主,要求学生能比拟熟练地据词定义。设计练习是为了帮忙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第二步 检查自学情况,完成课后练习出示。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你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三渲染气氛 读中品味出示驰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而朗读那么是理解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伎俩。它可以充沛

12、调动学生的感知、表象、联想和情感等全方位地参与,多角度地感悟课文语言的内蕴,品味文字的情趣。因此,我以朗读为主线,注意渲染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比拟揣摩,品味感悟课文的语言。这篇课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场面描写和情况概述两局部。我便就这两局部,分别设计了几个训练点,展开教学:第一局部自然段主要描述了人造卫星飞越北京上空时,人们欢呼雀跃的情景。而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写出人们为此欢呼冲动的情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读自然段,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人们这种企盼、冲动的心情,使学生与文中的人物形成情感共鸣。而我那么根据学生的答复,随机出示这些句子,让他们进行比拟、体会、感情朗读

13、。学生可能会找出出示“来了,来了,快看!人群中有人高声喊了起来。这句话,我就紧接着出示“大家快看啊,东方红号人造卫星飞过来了!人群中有人喊了起来。让学生通过朗读,进行长句和短句的比拟,体会出课文这里使用短句,突出“高声地喊,更能表现出当时人们企盼卫星出现的急迫心情和卫星出现后欣喜万分的样子。然后,再进行感情朗读,要求读出急迫、欣喜的语气。学生可能也会找出出示“人们快乐得蹦啊,跳啊!这句话,我也同样让学生与出示“人们快乐得蹦跳着。这句话进行比拟,在感情朗读中体会出第句话更富有节奏感,读来琅琅上口。而且,也更能表现出人们欢呼雀跃的场面。借此,我又简介了当时中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射这第一颗人造卫星的

14、,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一种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另外,学生可能还会找出出示“1970年五一节晚上,天安门广场彩灯齐放,人山人海。“人们一个个仰着头,遥望着深蓝色的夜空。“顿时,广场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这来自太空的乐曲声,冲动着亿万颗中国人的心。这些句子,我又通过看图说话,运用图画再现、音乐渲染和语言描绘等多种伎俩,以读代讲,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感受文章内在的情感蕴含。最后,配上?东方红的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再次感受当时人们欣喜万分的情绪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第二局部自然段精确地概述了20多年来,我国航天科技的飞速开展及取得的成就。这局部内容要求

15、学生背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为了落实这个重点训练工程,我又分四步进行训练:第一步 让学生默读课文第自然段,给句子标上序号,想想每句话讲了什么?理清本段的条理。第二步 出示“从那以后, ,我国先后发射了 颗 、 和 卫星。其中有 颗卫星,还能 ,从浩瀚的太空返回地球呢!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填一填,说一说。并且想一想,如果不用括号里的词行不行,为什么?让学生在体会到课文语言非常准确、精练的同时,感受到我国航天科技的开展不仅时间短、速度快,而且数量多,种类全。在感情朗读之后再进行第三步 说话训练:读到这儿,你不禁会怎样赞叹?由此引出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出示:“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到达了世界先进水平。要求学生读出光彩、自豪的语气。第四步 借助习题,熟读成诵。在进行背诵时,仍以上面的填空题为支点,帮忙学生背诵课文。所以,这道习题的设计可谓一举多得。四小结学法 拓展延伸出示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而应尽量增加信息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