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472818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承留实小李春艳 赵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写作教学而言,必须从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入手,没有个性化表达,就谈不上创新表达;没有创新表达,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表达独特体验,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创新表达的能力呢?一、突出自立强调共性,忽略个性是传统作文教学的一大弊端,其结果是学生的作文总免不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其实作文是最具个性化的,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事物感受也是不一

2、样的。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1拓展自主写作的时间。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可能会因此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例如,定格“生活小镜头”,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把生活中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再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定格在生活小镜头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3、和创新能力。2拓展自主写作的空间。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创新表达的能力,除了要有自主的时间外,还必须拓展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在班级的板报墙上可以开辟一个栏目,可以是自由谈、小评论家、心理话或者是新发现,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我校一年开展八大节:礼仪节、体育节、游戏节、巧手节、歌唱节、文化节等;班队活动也丰富多彩:教师节老师,您辛苦了,慰问好军嫂、体验军营生活、踏青学校活动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另外,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3拓展自主写作的内容

4、。现行的人教版小语教材对作文要求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给了学生更广阔的选择余地。如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在你的身边,有关心疼爱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有诲人不倦的校长、老师,有活泼可爱的小伙伴,还有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售货员阿姨、医生护士、公交司机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作文。”第八单元的作文要求是:“这次作文不出题目,也不提内容范围,请你自由表达。你可以写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可以写自己最想诉说的心里话;也可以把近来写得比较好的日记、读书笔记整理修改成一篇文章。”教师要认真领会这些作文要求,不能再强调要求学生必须写什么,不准写什么,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写、会写的内容,自由地发挥,尽量为学生的自主

5、作文创造条件。二、强调创新作文教学必须大胆尝试多角度作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审视材料,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强创新意识。1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

6、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凡卡梦见了爷爷。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例如上新型的玻璃时,让学生把自己当作玻璃来介绍或作为玻璃推销员向商家、顾客推销新型玻璃。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例如根据狼牙山五壮士的插图,用上一些有表现壮士英雄气概的四字词来写插图。我班翁少坤就写道:“五位战士群威群胆,班长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副班长虽然衣裳褴褛,但表现出一副斗志昂扬的精神,宋学义因为长年累月餐风露宿,再加上刚才一场浴血奋

7、战,受了伤,扶着他们的胡福才虽然是个小战士,却也劳苦功高,胡德才把拳头握得紧紧的,想把敌人杀个片甲不留。五位战士屹立在顶峰,谱写出一首壮志凌云的诵歌。”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就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荔枝,让学生帮妈妈做一件事,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因为学生有了荔枝这一课的原型特征,所以在写洗脚一份特殊的礼物妈妈笑了等作文时,都细致入微、具体、生动。2冲破牢固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

8、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外貌、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素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

9、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选材雷同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

10、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三、鼓励想像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中年级要“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写出来”,高年级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要求“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些“要求”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想像作文有以下的训练方式:1添词想像。有意识地给出若干词语,让学生编故事,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间。特级教师贾志

11、敏在怎样写一件事的作文课中,先后逐一出示“闷热、冷饮、青蛙、一元钱”几个词语,先让学生说一句话,几句话,再让学生用上这几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编一个有情节有内容的故事,学生思维活跃,想像力得到有效训练。2添图想像。根据教师的描绘,师生共同或单独作画,教师逐步引导,画面愈生动,学生的想像也愈丰富。如教师介绍游览线路:“小路-石桥-竹林-村庄”,学生则在小路上添画青石板,路旁添画青草,草中添画野花,花中添画蝴蝶;在石桥中添画桥洞,桥下添画河水,水中添画小鱼,鱼中投入食物等。这样作文,内容具体,想像丰富,各具特色。3听音想像。不同的物体,不同的场面发生不同的声响。不同的声响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反映着

12、不同的故事。平时留心收录、搜集各种声响:掌声、笑声、风雨声、呼喊声、惊叫声习作时让学生听声音想像场面,想像事情的前因后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想像训练。4观物想像。世间万物不停地运动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着。绝对孤立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教学中,教师可选取有特征的物件,让学生观察或想像它的来历、现在、未来,或想像它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或想像它与人的纠纠葛葛,或赋物予生命,可激发想像任意驰骋。如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在讲台上摆放一个红扑扑的缺口苹果,让学生想像作文。5换位想像。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视点去观察、去思考,有时会感到奇迹般的惊讶。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13、低各不同”。有位教师在教完司马光一课后出示了这样一个习作题目:假如我是。他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把自己分别看作是司马光,是司马光砸缸的石头,是司观光砸破的那口缸,来描述自己此时此刻的所见所闻所想。6情境想像。情境是想像的沃土和催化剂。有位教师在黑板上画着一条小溪,一块草地,一棵大树,然后把玩具白兔置于溪中,鸭子放在草上,猴子悬在空中,设置一个看似矛盾,不合常规的情境。不少学生想像出了兔溺水,鸭呼救,猴飞奔的惊险场面。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想像作文,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很值得我们去体验、去总结。7憧憬想像。包括展望美好未来的想像,如十八岁的我;包括问题完满解决的想像,如太空治癌医院;包括科学超常发展的想像,如寻找人体黑匣子。总之,作文教学在不断地沿变之中,我们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动口、动手描绘这五彩斑斓的世界,抒发胸中的真情实感,使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快乐,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