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1.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461137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戊戌变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7课 戊戌变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7课 戊戌变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 戊戌变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戊戌变法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郝彦周一、教学目标1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2 培养阅读材料、解析材料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3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维新派为民族富强而勇于担当、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体会到改革的艰难和重要性。二、教学重点1、掌握“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三、教学难点1、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变法的历史意义。四、教材与学情分析1本节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大背景下,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一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

2、道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同时又对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作用2、初二的学生已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五、学法指导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材料来提炼答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研究历史的兴趣。2、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启发的方式解决问题,感知合作的力量。六、教学进程【导入】以1898年国家错失一次富强的机会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那次机会的好奇心。接着以音乐散文诗的形式呈现整个进程,让学生迅速进入一种氛围,进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

3、关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一 【山河破碎风飘絮】变法背景(板书) 通过散文诗中“多事之秋”的叙述,引导学生考虑为什么那是个“多事之秋”呢?出示三则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变法的背景。(学生根据材料回答,教师点拨引导总结)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变法酝酿(板书) 通过散文诗中“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的叙述,引导学生回答读书人是指谁?他们变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目的,他们进行了怎样的呼号和奔走?请学生通过看书来落实变法酝酿中的基本知识点。知道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知道他们兴办学堂、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等基本活动,进而提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为什么天演论

4、能成为变法的理论武器呢?通过学生讨论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观点的传播带来的震撼性效果,既突破了天演论是维新变法理论武器这个难点,又为日后总结戊戌变法的意义做好了铺垫。一时间,变法活动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勃勃生机,可变法最终要取得统治者的支持,为此他们不断上书,统治者什么态度呢?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变法高潮(板书) 通过散文诗中“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却也带着犹豫”的叙述,让学生展开对统治者态度犹豫的分析,为日后改革的艰难和失败埋下伏笔。光绪帝支持变法并颁布定国是诏变法达到高潮。有哪些重大变革呢?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逐条分析变法的积极作用。(教师点拨总结)变法的前景看

5、上去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开始了反扑,光绪被囚禁,逮捕维新人士。四 【北风卷地白草折】变法失败(板书) 通过散文诗中“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为切入点引出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葬送了维新进程呢?”出示材料,请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同时出示谭嗣同、康广仁的图片及就义前的话语,以此让学生感受维新志士那种爱国与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引出意义。五 【血沃中原肥劲草】变法意义(板书)通过散文诗中“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末日、文明的彷徨”引出学生对戊戌变法意义的思考,出示材料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戊戌变法所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六 【政治近代化的尝试】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以起到知识检测、当堂反馈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梳理本课线索并将其放在近代化之路的大背景中加以叙述,以增强学生的整体观念。七 【百日维新 百年维新】我们也在进行着维新人士所追求的改革、民主、思想解放的伟大事业,改革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永恒命题。八、板书设计一、背景二、酝酿三、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四、失败 五、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