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及研究实践中的体会.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458742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及研究实践中的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及研究实践中的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及研究实践中的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及研究实践中的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及研究实践中的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及研究实践中的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及研究实践中的体会.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及研究实践中的体会 21世纪是一个知识更新的时代。我们要从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多方面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的提出,其目的是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这一主模式,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这一子模式的一些认识。一、“动手操作”教学模式基本步骤的目的、要求1导入阶段目的:创设情境,诱发参与。主要包括两层:一层是准备,另一层是揭题。(1)准备提供操作材料。A目的: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引起注意期待。B要求: 找准

2、新旧知识的联络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操作的实例和材料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帮助学生消除思维上的心理障碍。(2)揭题明确操作目标。A目的:初步感知问题,激发探究欲望。B要求:指导学生操作前,应有明确的操作指导语,给学生的思维和动作定向。以独立操作为主,若操作有困难,可在小组帮助下完成。要学会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的结果。2探究阶段目的:合作探讨,揭示规律。主要包括两层:一层是探索,另一层是归纳。(1)探索组织动手操作。A目的:尝试、自学,发展学生思维。B要求: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去接触事物及其表象,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思维、

3、操作、语言有机结合。通过操作,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自己已经解决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准备小组发言;同时,将尚未解决的知识列出,准备提交小组讨论。(2)归纳参与小组研讨。A目的:讨论、交流,初步掌握新知。B要求: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提出交流的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开展交流。由学生将操作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提出,充分讨论,交流信息,开拓思维。帮助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同伴,实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可扩大参与面,特别是遇到较难的数学问题,可在组间或专家组进行研讨。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发表见解。全班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充分发表各组对

4、问题的看法,不同意见可以争论,大胆提问,互相学习,完善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3运用阶段目的:实践体验,建构引申。主要包括两层:一层是巩固,另一层是深化。(1)巩固指导操作应用。A目的:知识内化,获得成功体验。B要求:操作练习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要有恰当坡度,可按“巩固型变式型应用型综合型”分层次进行巩固训练。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要求的习题。(2)深化促进合理建构。A目的:沟通知识联系,形成认知结构。B要求:由学生把操作练习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组织“二次质疑”,给予充分讨论的时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沟通,以求对问题

5、的真正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观察教师的板书进行归纳,找出规律性的认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疑难之处教师应注意给予必要的指导,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知识的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认知结构。三、“动手操作”教学模式的特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社会互赖和人际互动等理论指导下,为完成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对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各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而设计的比较稳定、简化的活动程序。其中,“动手操作”的合作教学模式,就是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动机理论,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师对学生操作的指导和学生间相互的指导,促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

6、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合作过程中,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这一子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需求求参与参与的本质是学生自身的需要。需要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只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动手操作环节的教学设计要强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心理需要,以此来求得学生的主动参与。反之,组织恰当的操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真正的尝试,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而且学生的操作活动,又使以往一人演示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可以真正实现由讲懂、教会

7、向弄懂、学会的转变。2以活动求能力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没有活动就看不出谁有能力,有哪方面的能力以及能力的强弱。“动手操作模式”为学生设计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操作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创新能力,同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补短,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作学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动手操作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操作,使全体学生都在动手操作中提高数学的技能素质。操作学具,有助于

8、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学具的过程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它能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这样引导学生自己从动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抽象、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操作学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活动,为学生形成抽象的概念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在直观操作之后,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表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整理和复述,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以实践求体验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自身能力的认识,要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

9、动中才能实现。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容易有所发现、有所认识,能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4以合作求成功合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在独立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与其他伙伴结成紧密的、丰富的合作关系。同时,现代教学论也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事实上,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动手操作活动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学生在操作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同桌互相观摩,互相启发,这就容易形成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通道的信息传递。这种关系

10、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人,获得多方面成功的体验。四、适用“动手操作”教学模式的内容“动手操作模式”适用于可物化、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即适用于能设计有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同时,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适合应用“动手操作”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认数教学 例如“10以内数的认识”、“1112各数的认识”、“百以内

11、数的认识”等等,都可以通过操作,使学生学习按物点数、数的组成、比大小及数序。 2概念教学 例如“同样多、多、少”、“倍”、“余数”的概念,以及“加减法的意义”、“乘除法 的意义”等等,都可以通过操作学具,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 的知识。3计算教学例如“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多位数加减法”等等,学生动手操作,对于理解和掌握数的计算法则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量变化的表象,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较快地掌握计算方法。4应用题教学在教学低年级的应用题时,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这样会获得比教师详尽讲解

12、或演示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如果能充分利用学具操作,注意演示和观察的合理协调,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概括能力。5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认识”等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折、量、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综合抽象出图形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达成理性认识。6量与计量的教学例如,长度单位(厘米和米)、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教学,都可以通过实例,从操作中引出单位,再从具体的计量中,认识单位的进率和化聚,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该单位的实际意义。以上内容均适合应用“动手操作”教学模式

13、。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此模式,以达到最佳效果。五、教学策略1目标策略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1)目标分层策略; (2)合作目标策略。 “动手操作”模式对不同类型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能力要求和培养策略。如果仔细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不难发现,被认为学习上后进的学生的操作水平不一定差,甚至于会有独到的方法。特别是操作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动手操作模式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使不同的学生能感受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体现了因材施教。”当然,目标设计要简明扼要,要能激发学生达到目标的内心需要。因为简洁明了的目标能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迅速行

14、动。例如,我在讲“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时,在建立了“l克”的概念后让学生合作称出1克花生米大约有几粒。我采取口头形式出示目标:“老师想用1克花生米做种子发芽的实验,看哪个组能帮老师最快称出1克花生米大约有几粒?”这时目标明确,言语中又带着老师的期望,于是学生马上开始了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特别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人都有机会,这样的合作目标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空间,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非常好。2活动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活动定向策略; (2)活动转化策略。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能通过“变静为动”让学生

15、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能力更快提高。因此,应用“动手操作”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大有益处的。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分12个圆,要求每份要分的同样多。有些同学在操作过程中找到了各种不同的分法,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把12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从而列出算式,得出除法的含义。3合作策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1)小组合作策略; (2)组间合作策略; (3)专家合作策略。 “动手操作”模式就是要每个学生都按照操作要求和操作目标,人人动手活动,个个操作到位,并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这样就把教师的层层讲解变为学生有目的地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变学生的“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创造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长、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内容:首先,每个学生拿出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并用这两个三角形组成各种图案,再与组内其他成员交流;其次,小组2人合作,利用4个小三角形拼图形;最后,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