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生物课程改革.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45764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生物课程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生物课程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生物课程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生物课程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生物课程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生物课程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生物课程改革.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人本主义课程论的生物课程改革学科教学(生物)李圆圆摘 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提出了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他认为,课程应强调学生在情感、态度、理想与价值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潜能发挥,培养“完整的人”,并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这种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为生物课程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多借鉴。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生物课程 新课程改革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源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美国国力强盛,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一系列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技术理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

2、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受到了严重挑战,人的尊严遭到忽视。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失去了自己追求的目标,造成了精神家园的荒芜。罗杰斯曾对这一现象有过这样的描述:“今天的个体可能比以往的人更多地意识到他们内心的孤独,当一个人为生活挣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那么就没有时间或者无意去发现人与人之间某种意义上的疏远。但是随着财富的敛聚,随着流动性和暂时性的人际关系系统与日俱增的发展并取代了古老家园的拓荒生活,人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他们的孤独。”18(P654)教育领域中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盛行,这两种理论过分强调人的认知与行为方面,忽视了人的情感方面。按戴维斯(D. C. Davis) 的分析,当

3、代美国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以传统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并撷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与情绪的发展,相信人能依其自身的努力,不假外力,可寻求真理。课程领域的要素主义课程观和学问中心课程强调制定教学计划和设置课程时要体现学术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主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严格的认知能力训练。人是自我实现者,人性是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产物。五六十年代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及其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掌握。这些都忽视了课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发展,妨碍了学生“完整人格”的实现,使得学生“非人性化”。在这种背景下,罗杰斯提出了人本主义课程观,由此被认为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

4、人物。被列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学者,除了罗杰斯、马斯洛外,还有杜威、米德、马丁布伯、孔姆斯、杰尔纳等,显然形成了一个庞杂的队伍。所以,可以说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在美国由人本主义哲学家与心理学家所发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思想在于重视人类自由、个人选择,通过启发创造性、经验学习、情感陶冶、发展个性特质,体现人的价值,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一)教育的本质现代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性本质是善的,人生而具有善根,只要后天环境适当,就会自然地成长。心理学家研究人,必须以整个人为对象,不能采用分解组合的方

5、法去了解人。人所表现的任何行为,不是外在刺激引起或决定的,而是发自内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情感与意愿所做出的自主性与综合性的选择。罗杰斯的在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概念体系提出了包括“自我实现”、“人格”、“自我概念”、“自发学习”等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其中“自我概念”是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他所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特思想、价值标准、知觉以及对事物的态度。他认为自我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与马斯洛相比这应该是进了一步的。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机体经验,同时又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或尊重时,其人格才会正常地发展。反之就会产生焦虑情绪,采取防御机制,回避真实情感,产生人格混乱。因此,他认为,只要

6、能够创造真诚相处、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使人格得到圆满的发展,使每个人变得灵活,处于动态,变得自主,逐步实现自己的全部潜能。教师的工作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依赖。因此人本主义教育的本质,即是人性的养成和人格的培养。他们强调教育是价值的引导及创造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价值创造体。社会文化之所以能延续,主要是个人不仅是机械的反应外界刺激而已,而是能评量、创造的能动主体。教育重视的是行为指导,使行为作有意义的改变。任何教育行动都有价值引导的性质。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意义。(二)教育目的观罗杰斯认为,教育要培养的是充分发挥主体功能的个人。这种人的行为特质是:坦率地

7、对待刺激、适应环境、充满信心,行为有意义,有创造性,是自我实现的、社会化的个人。孔曼斯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性化的个人,即自我实现者。其人格特征是:有良好感受性,富活力、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开放性、有责任感。“自我实现”最有影响的主张者当然是马斯洛。马斯洛对自我实现意义的界定很精要,也十分灵活:自我实现就是人类把自我中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东西的基本倾向,也就是个人内部潜能的最大实现。人本主义教育不但重视个人的发展,而且兼顾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但要促进个人潜能的发展,而且要培养其富有时代的使命感、责任感,能创造文化。布朗诺瓦斯基说:“人的价值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独立、独创、异议、自由、容忍、公正、荣誉以及

8、彼此之间的尊重,我深信这是人类追求的真理,也是人性唯一不变的目标。”马斯洛也认为,互助合作,是人类进化的原动力。人本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如何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发现人生的真理和价值,进而实现真理。教育切近的目标是实现人的价值,发展人的特质。这种价值、特质在马斯洛看来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自我实现。(三)课程观教学目标论,学习论与课程论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主要内容。人本主义课程是指与强调认知教育的学问中心课程相悖的人性中心课程。它包括学术性课程、情感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课程方向。人本主义课程观一反传统的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学习、轻人格发展的倾向,“突

9、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人本主义看来,人不仅是思维的存在,也是情感的存在。脱离了情感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因为不以价值和情感为基础的智慧,往往使人沦为非人的状态。人本主义课程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从教材转向儿童:认为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授教材和知识,而要以某种形式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学必须注意积极地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实施情意教育。(2)学习与情意:学生必须参与教学过程,才会产生学习动机。从根本上说,这种动机会受到情意因素的冲击。儿童面临的知识与他所经验的情绪之间倘若不存在什么关系,那么,他所获得的知识对他来说就几乎是不重要的。情意因素必须同认

10、知学习相结合。(3)知识与经验:罗杰斯说:“有意义的学习只是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唯一的学习,是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学习。”因此,课程内容不能同学生的生活经验毫无关系。(4)创造性与协作:罗杰斯反对竞争,认为人格整体的陶冶,需要在协作的、自由的气氛中进行。但是,儿童奔放的表现活动,往往会扰乱教学计划。它是充满好奇心的、探究式的、非划一的、富于想象力的。而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在这种氛围中,向儿童揭示创造性行为的真谛。由此可见,人本主义课程观并非只考虑狭义上的学校正规课程,并非只注重学校开设的一系列学科或课程,而是把视野扩大,延伸到学生的全部生活经验上,也就是将

11、隐蔽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四)教学观罗杰斯的教学思想最初并不是来自于实验室研究,也不是来自于实际的教育工作。我们要了解罗杰斯的教学观首先必须对其教学观的思想基础作一介绍。罗杰斯的教学观首先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存在主义者主张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不存在于事物的本身,而是由知觉着的人按个人的知觉赋予的.因此罗杰斯认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以自己为中心、而又不时地变动之中的经验世界里。这个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内心经验,罗杰斯把它称之为“现象野”.罗杰斯进一步认为一个人现象野中知觉到重要的,事实上不一定就存在。一个人知觉到将会发生的,才是他个人所体验到的真实,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事件的反应乃以他的知觉为准,而不一定取

12、决于事件是否真正发生。罗杰斯认为个人的经验对于理解人的行为极为重要,并主张个人的行为和学习的因素主要是心理一个人的知觉和对知觉的解释.基于这种思想,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经验的儿童对于某一特殊事物的反应种类和对应水平往往是不同的,儿童知觉带有高度的个人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罗杰斯强调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信任学生的潜能可以在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发展;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和毫无掩饰的表现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志,不能轻易给予学生有压抑性的批评;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习过程。这种人本主义教学,要求有安全感的教学气氛和成就感的自我观念。

13、安全感的气氛是轻松、合作、温暖的气氛,而不是经常使学生感受到羞辱、痛苦、轻视的气氛。成就感的自我观念,其主要特征是积极的学习与成功的体验,是自我价值的肯定。因此,罗杰斯反对传统的考试评分制,主张让学生参与评价,师生共同确定分数等级。(五)教师观人本主义教学的实现,还要求有能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的教师。教师被罗杰斯称为“侍者”并且形象地比喻为“音叉”, 这对于克服一般教学模式中所忽视的情感作用、价值观、通过参与掌握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符合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多元教学目标的,其教育作用凸现为:(1)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什么(2)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3

14、)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东西的个人意义(4)维持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但过分强调“学生中心”,必然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继而忽视甚至放弃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则是危险的。因此在强调“学生中心”的同时,对教师素养的塑造也很重要。而教师素养的根本,在于能建立高度融洽的师生关系。与传统师生观相区别,现代人本主义的教师应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注意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绪、情感的反应,善于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自由的心理气氛。因此,这样的教师应该是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善于接受别人,具有独特性格和良好的教学机智的优秀的人。三、生物课程改革(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今日世界

15、,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

16、结构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为一体化的技术和经济力量,并成为科学发展和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社会文明的进步。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二)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