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滚动训练(19).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457233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滚动训练(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滚动训练(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滚动训练(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滚动训练(1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滚动训练(1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滚动训练(19).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滚动训练(19)1.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2.“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D太平洋战争爆发3.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

2、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4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 “九二共识”的确定 B“一国两制”的提出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5.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

3、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6 据史料记载,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促进罗马法律的进步与完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A统治者让步 B平民的斗争 C商人的推进 D奴隶的反抗7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8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

4、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10明代山西商人范

5、世逵“占良田数百亩”, 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C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11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对其解读正确是时间1840-18951895-1911191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国家英国英国日本美国美国美国险额(万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占列强对华投资比重825%281%442%373%755%681% A列强对华投资总体呈下降趋势 B美

6、国对华投资始终占重要地位C列强投资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资金短缺问题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日、美在华势力的消长12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年218%261%521%1965年373%323%304% A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3 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

7、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14.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15右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A. 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D

8、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1913年1938年1973年英国13.3%28.8%41.5%法国8.9%23.2%38.8%美国8.0%19.8%31.1%16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17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A实现“凯恩斯计划”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18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

9、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9.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0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

10、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B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C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21.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

11、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22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 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 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 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 D.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23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最能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24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25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高三历史滚动训练(19)15 BDADC 610 BCACC 1115 DABAB 1620 DBDCA 2125 CDD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