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Word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457133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Word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09 自然辩证法导论复习提纲导言部分1、 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2、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3、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观部分1、 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4、 系统及其基本范畴。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5、 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6、 了解宇宙起源假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7、 自然系统演化的规律性有哪些表现?

2、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起什么作用?8、 如何理解熵的概念?9、 物质系统进化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开放系统是系统进化的前提?10、 什么是涨落?涨落与系统演化有什么关系?11、 什么是混沌及其基本特征。12、 自然系统演化循环的普遍性和多样性。13、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4、 什么是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及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系统有什么影响?1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16、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核心思想及基本内容是什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途径。科技方法论部分1、 科学技术方法的含义和特点。2、 怎样理解科学问题?它在科研中的作用是什么?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3、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区别与联系。4、 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遵循什么原则?科学仪器的引入对观察方法的发展有什么意义?5、 科学实验及其作用是什么?模拟实验的特点及类型。6、 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它与观察客观性的关系。7、 什么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8、 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以及提出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9、 为什么说逻辑分析和证明是实践检验假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证实与证伪在科研中的作用和关系。10、 发明的含义,发明的判定标准和专利。技术活动的基本程序。11、 分析与综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类比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12、 理想实验及其作用和特

4、点。13、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特点和作用。灵感与机遇有什么关系。14、 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关系。科技观部分1、 科学和技术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对科学分界有哪些不同的观点?2、 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是什么?3、 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科学精神?4、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在科研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和规律。5、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社会生产是科技发展的基础。6、 社会科技能力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其作用。7、 什么是科技体制,科技体制有哪些类型?科技能力和科技体制的辩证关系。8、 熊比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技术创新的涵义及一般过程是什么?9、 什么是

5、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与经济全球化。10、 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特点及其表现?为什么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1、 如何看待科技的负面效应?有哪些不同的观点?12、 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不能决定社会的一切?13、 两种文化的争论有什么意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关系?09自然辩证法导论复习提纲【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P1-P3 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科技技术方法论(方法论)、科学技术观(价值观)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

6、哲学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方面,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方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决定了它是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哲学的二级学科。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P13-P1820世纪以来,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基础大大拓宽,对现代西方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自然辩证法将自然观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考察。现代科学革命时期,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和观点启发了科学家和哲学家对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

7、学、科学学与技术文化学等学科的新的认识,形成西方科学技术哲学这一研究领域。自然辩证法内在地蕴涵着社会进步的文化理念,它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历史意识,有助于我们以积极的姿态与科学的精神对待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做到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P18-P191)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方法论。2)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3)可以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辨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意识。4)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提

8、高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和辨别伪科学的能力。5)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哲学素养,还可以向哲学输送营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贡献。【自然观】1、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 P29-P31特点:直观性、思辨性和笼统性。古代自然哲学以研究本体论为主,探讨世界本原。人们以信念和直观代替了深入的探索,依靠经验和直观认识自然界,具有朴素唯物主义。也不满足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图寻求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规律性以及世界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性,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研究方法以简单的观察法和演绎法为主,没有形成独立科学方法论。总体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

9、辩证法的思想。成为以后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但也包含一些唯心主义的思想,为以后哲学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科学基础:粗陋的观察和思辨的猜测。局限性:那时人们不能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缺乏具体实证,只是凭直觉对事物进行思辨抽象。由于生产力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只能从整体上笼统地考察事物,对于自然界各个具体领域的细节是不清楚的。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P37-P42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第一,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机械的还原论将事物割裂开来,缺乏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机械的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第二,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10、大多数科学家不仅否认自然界的运动演化和发展,而且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宇宙运动的动力。一方面,当时宗教仍然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当时的自然科学水平还无法认识和回答自然界存在和变化的终极原因。 科学基础: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开始重视实验;牛顿的力学体系占主导;绝对时空观等。 局限性:近代科学力图用机械力学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现象,描绘自然图景,形成了以力学科学为背景的自然观。牛顿为整个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坚固的理论基础,使机械唯物论的自然观取得了统治地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的一面。科学还远远没有揭示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内在复杂的规律,科学需要进一步的发展。2、机械唯

11、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P37-P42历史必然性:1)近代科学力图用机械力学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现象,描绘自然图景,形成了以力学科学为背景的自然观。2)牛顿为整个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坚固的理论基础,使机械唯物论的自然观取得了统治地位。历史作用:1)不仅摆脱了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束缚,也克服了旧的自然科学的缺陷,使自然科学在16、17世纪获得了较大的进步。2)形成了以观察实验方法、数学分析方法、归纳演绎方法为主的近代科学方法论,从而取代了古代以直观和思辨为主的自然哲学。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P42-P47;P50自然科学基础:天文学(星云假说)、地质学(

12、渐变论)、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理论)、化学(原子论、元素周期律)、生物学(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从运用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收集积累材料阶段,进入到对所获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说明的阶段。基本观点: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本原性,认为自然界存在客观辩证法。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从天体到生命都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结果。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具有系统性、整体性。非生命运动和生命运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的能力不会消失,物质不灭、运动不灭,自然界是无限流动和循环发展的辩证发展过程。再次,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了客观辩证法的存在,而且也论述了“主观辩证法,即辩证

13、的思维”,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关注人的主体性因素在自然观中的地位,阐述了“人类学的自然界”,把自然界、人类和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客观规律。4、系统及其基本范畴。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系统的定义 P74系统是指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有特定属性的要素(部分),以一定结构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基本范畴 P76系统包括系统的要素、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环境和系统的功能等几个基本范畴。要素与结构的相互关系 P76所谓要素,指的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组元。所谓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系统要素和系统整体的相互联系和组

14、织方式的总和,是构成系统诸要素的关系、秩序和结构。任何系统都是要素和结构的统一体。要素是结构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系统的结构是系统内部要素的秩序。一个自然系统的性质和功能首先依赖它的要素,但结构对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结构对于系统功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P77所谓系统的功能,指的是系统作为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特定作用、行为、能力和功效。系统的功能是结构的表现,是系统整体的效应,体现了系统对外部作用过程的秩序,即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变换关系。结构相对稳定,功能则易于变化。结构蕴藏于内,功能表现于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结构是

15、功能的基础。系统的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要素和结构的变化引起功能的变化。另一方面,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对结构有反作用。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系统的要素和结构,而结构是否合理则通过系统的功能表现出来。功能的发挥有时会损耗结构,一定条件下功能的优化和进化又会“改进”结构。从一定意义上看,结构对功能有决定作用,但结构与功能是非单值的、或然的决定关系。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P78所谓系统环境,是指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不属于该系统的所有事物总和。系统只有在一定环境中才能维持其存在,系统的功能作用必须通过与环境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一方面系统对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有输出,系统的整体功能对环境具有适应和改造的双重效应。另一方面环境对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有输入,环境也制约功能发挥的状态和水平,环境的变化促使系统功能的调整和变革。环境对系统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环境提供系统赖以生存的条件;其次,环境对系统进行选择和控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切自然系统的发展法则。由于外部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发生变化。5、系统有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