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吴昌硕艺术浅谈.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45427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吴昌硕艺术浅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吴昌硕艺术浅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吴昌硕艺术浅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吴昌硕艺术浅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吴昌硕艺术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吴昌硕艺术浅谈.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昌硕艺术浅谈:吴昌硕作为海派的宗师,其艺术生涯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下,顺势为之,融诗书画印四绝为一体,引领了中国传统绘画走向了一个新的顶峰。关键词:吴昌硕;金石书画;海派一、 金石入道吴昌硕生命里一个至关重要的词汇是篆刻。在几十年的篆刻经历中,这门艺术的要领已经刻进入了他的基因里。吴昌硕少时就承父亲教诲,十岁持刀奏印。青年时代,吴昌硕倾心杨岘,拜师于其门下,以学习北碑为主。后来寓居苏州,结交金石学家吴大徵等人,得以遍阅大量金石墨迹,艺事精进。众多金石碑帖中,吴昌硕最爱石鼓文,甚至在金石学家吴大徵家中居住时,技痒将书房内的紫檀花梨桌椅板壁上通通刻满石鼓文,引得主人大怒。此外,吴昌硕还学习了训诂等小

2、学,对金石学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临摹的层面,做了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影响,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刀融于笔,篆刻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上取鼎彝,下挹秦汉,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在继承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的根底上,吴昌硕吸取诸家之所长,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这种刀法把冲刀的猛利、爽快與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凸显了他的篆刻刀法中雄浑朴茂中

3、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常用手法。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侵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变得残缺不全。正是这些残缺给人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上天的造化使然。而吴昌硕善于巧夺天工,传统的冲、切刀法的根底上,加以自然的敲击、刊凿,甚至将刚刻好的印面在鞋底干蹭几下,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如今享誉海内外的西泠印社曾邀请缶翁作为第一届社长,至此翻开了百年西泠蒸蒸日上的局面。1914年,西泠印社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吴昌硕被公推出任首任社长。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家,集“诗、书、画、印

4、于一身,无人不服。他为印社撰联云:“印讵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吴昌硕的书画市场主要是日本人,这与日本书画的审美趣味、他和日本书画界的交往密切相关。日本绘画重视唐画的境界,宋院画、禅宗画遒劲豪放的线条,晕染淋漓的墨色,清净幽雅的韵味,“日本书画界对于中国的或书、或画、或篆刻、或诗文等并不很在意,但对于它们之间的复合成的一个整体的中国文化形象却十分看重。吴昌硕的水墨金石大写意、诗书画印一体的绘画正表达了中国文人修养的全部魅力。在日本吴昌硕也被称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二、 诗书并济吴昌硕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兼

5、“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将四绝融会贯穿,特别是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以最传统的艺术因素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诗文,奇崛古朴又意味深长。吴昌硕善作诗文,数十年未曾间断过。他的诗文,用典较多,不甚通俗。但有些绝句纯用白描手法,活泼自然,接近口语。有些绝句那么含挖苦意味,抒发生活实感。所作题画诗寄托深远,颇有浪漫主义气息;评论前人书画,尤多独到见地。早年所作诗文,有一局部含有挖苦意味,揭露了当时黑暗社会某些不平现象。他的散文作品并不常见,大都是序跋、考证和题画小品之类,较为质朴平易。题画小品中尤多精心之作,表达生活实感,鞭挞丑恶现象,耐人寻味。著有元盖寓

6、庐诗集缶庐诗三卷等。书法,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吴昌硕的楷书,始学颜鲁公,隶习汉代石刻,篆学石鼓文。行书学黄庭坚、王铎。他的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融为一体,形成独特面貌。其隶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中年以后,那么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风格独特。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西泠印社记是吴昌硕71岁时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而书写的碑文,辞章与书法俱佳,是彰显吴

7、昌硕人书俱老时期小篆艺术风范的杰作。三、 一代宗师有传言,吴昌硕50岁才开始学画,他到任伯年家去拜访,任伯年一看50多岁的大叔,要跟着我学画?先露两笔瞧瞧?吴昌硕在纸上画了几根石鼓文的线条,任伯年十分惊讶,“将来你的成就一定会超过我。这个传言看起来挺符合文人画的思路:书法好了,画自然好。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也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他酷爱梅花,以写大篆和草书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

8、畅。又喜作兰花,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刚毅有力。画竹竿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友。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多作黄色,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晚年画牡丹较多,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都入画,极富生活气息。其果蔬风格,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对于近世花鸟画影响深远。吴昌硕还在构图上采取斜向,侧面的,顺植物生长之势的构图,呈现一种喷薄而出的生命力。他还在近三成的作品中采取花卉和顽石结合的构图,让画面厚重而清雅。他亦以钟鼎篆籀直接入画,为华美堂皇的花卉增添文化之气。这种风格被称为金石写意画风。在吴昌硕的笔下,诗书画印这四种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更是从内核上合为一体。四、 后记作为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吴昌硕是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上的关键人物,他承前启后,不仅不愧为“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还让绘画表达野逸与高古之气,最终把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对现代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涂凌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