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系生产设计93146.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452266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系生产设计9314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管系生产设计9314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管系生产设计9314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管系生产设计9314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管系生产设计9314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系生产设计9314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系生产设计93146.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布管设计要点1、管系布置原则1.1按区域综合布置,要先划定框界,先大后小,自下向上进行合理布置。管系的排列应尽可能地平直,成组成束并列,整齐和美观。应尽量避免管与管之间的交叉布置。1.2各种管子应尽可能沿着船体和箱柜布置;在保证系统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管路布置要尽量路线短、弯头少、应便于安装、操作和维修。1.2管路的布置必须考虑木作、绝缘、天花板和甲板敷料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防火要求。1.3管路的布置还应注意门窗、舱盖、起吊设备等的活动范围。1.4管路的布置不能挡住视流器、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等,这些附件、仪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地方。1.5管路的布置应尽量避开通道,如无法避开时,正常通行通道

2、要满足图3.2.6要求。1.6管路布置应避开粮食库、蔬菜库。1.7双层底肋板上的人孔应避免布管,道门洞口应避免布管,如不可避免时,应考虑人员上下空间,参见图3.2.2、3.2.3要求1.8工作温度超过60的管子,外表需包绝缘。其绝缘外缘与相邻管子,管系附件或船体构件的间距应在30mm以上。1.9下列管子与电缆的距离应在100mm以上。1) 蒸气管子绝缘层外表。2) 非水隔层绝缘的排气管外表。3) 工作压力9.8mpa以上的高压空气管。1.10 管路补偿要求管路的热胀冷缩对管路和船体的损害很大。所以对于高温、超长及两舱之间的直管都要求进行膨胀补偿措施。对于蒸汽管、直管长度超过30m的中、小口径管

3、路、两隔舱/甲板/强梁之间的直管可以通过弯管作为补偿措施。但以下管路应采用膨胀接头作膨胀补偿措施。1)双层底舱内的舱底水管、压载水管和燃油输送管等。2)甲板上的货油管、消防总管、压载水管、电缆管等。3)货油舱内的专用压载管及货油管。4)排气管。1.11机舱底部管子优先布置舱底水管,燃油管和蒸汽管不宜布置机舱底层。1.12敷设在甲板或内底板上的管子,法兰边缘距甲板或内底板不得小于50mm。1.13甲板的油舱透气管应设置防溅油盘1.14 测量管端应设置在舱柜的最低处;测量管的应平直布置,在特殊情况下,允许有弯角,弯角不得超过8,如有2个以上弯角,两个弯角之间的直管段不得小于1000mm。1.15

4、透气管应设置在舱柜的最高处;透气管应平缓向上布置,不允许有高低起伏现象。透气出口,距干舷甲板完工面应大于760mm。距船楼甲板完工面应大于450mm。1.16船首1/4L区域的透气管需加装肘板加强。1.17粪便管及水池下水管下端应设置S弯,生活污水管的倾斜度不得小于3。每层总管的末端应设置可拆盲板法兰,弯头处设置疏通旋塞。1.18上建区域的管路(如生活污水管、冷热水管等)应尽可能布置在天花板内;连接点的布置尽可能避开房间上方,以免因为连接点的蚀漏而破坏房间。1.19有条件的话,粪便管尽量不要布置在餐厅和冷库上方。1.20在布置牛角弯型管路时,必须水平(优先)或向上布管,以避免产生积污现象。如不

5、可避免时,应在最低处设置旋塞。1.21甲板消防管、CO2管应尽可能布置在舱口围强肋骨内(设计初,可协调船体在内业时先开好工艺孔。1.22合拢焊缝两边各300mm距离内尽量不要布管。1.23管路的布置应考虑支架的布置位置。2、布管顺序2.1通常是先布置设备,再布置主电缆、风管,最后布置管子。2.2当电缆、管子和通风管布置在同一位置时,应由上至下,按照电缆、管子、风管的顺序布置。采用组合支架固定。如图3.2.15所示图3.2.152.3内底板以下的管子布置应由大到小、由下到上;内底板及各层甲板、壁板的管子布置,也要遵循由大到小及与甲板壁板的距离由近到远的原则;内底板以下各类管子的布置顺序通常是:舱

6、底压载、海水冷却、淡水冷却、燃滑油、蒸汽、压缩空气及透气测量管等。2.4内底板以下管隧内的管路布置可遵循如下要求:a)DN150mm的管子布置在最低层;b)65DN125mm的管子布置在中间层;c)DN50mm的管子布置在上层;d)遥控管组成的管束布置在最顶层;e)管子应组成线形走向,以便于布置管码。2.5管子的排列应与船的艏艉、左右舷、上下方向平行,同时应尽量将多根管子并排在一起,进行成束排列。如图3.2.16所示。成束一般有平面型、交叉型和阶梯型。平面型和交叉型适合于平面成束管,而阶梯型则适用于多层立体管布置。要注意并排管子之间的距离要求见图3.2.17,要考虑连接件和管支架的位置。 平面

7、型 交叉型阶梯型(立体管布置)图3.2.163、 距离要求3.1 管子与管子的距离管子交叉或平行走向,邻近两根管子(包括管子附件),间距应不小于20mm,相邻管子法兰交叉间距不小于150mm,如图3.2.17图3.2.173.2 管子与电缆间的距离3.2.1蒸汽管、排气管及热水管与电缆之间平行布置时距离不得小于100mm,交叉布置时不得小于80mm。管子布置在电缆正上方时,管子不得有可拆接头。3.2.2其他管子与电缆平行或交叉布置时,管子连接件边缘与电缆不得小于50mm。如管子布置在电缆正上方,则管子不允许有可拆接头。3.3 管子与风管间的距离3.3.1 蒸汽管、排气管及热水管与风管之间的距离

8、应不小于50mm。见图3.2.18示意。3.3.2其他管子连接件边缘与风管边缘不得小于20mm。3.4 管子与船体结构之间的距离3.4.1 蒸汽管、热水管及排气管与甲板、纵横隔壁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与纵横粱及扶强材等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与舷旁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见图3.2.19示意。图3.2.193.4.2其他管子、连接件和附件与甲板、纵横隔壁和各种梁材、扶强材的距离应不小于20mm,条件允许时应50mm。3.4.3 管子沿外板走向时,与外板的最小距离应50mm,见图3.2.20示意。图3.2.203.4.4 通舱管件与船体各部位之间的距离见第五节:通舱件设计要领一、管路布置禁

9、区1、舱室、箱柜和结构1.1淡水管不得通过油舱,油管不得通过淡水舱,如不可避免时,应在油密隧道或套管内通过,海水管也尽量避免通过淡水舱,其它管子通过燃油舱时,管壁应加厚,且不得有可拆接头。1.2燃油舱柜的空气管,溢流管,测量管和注入管应避免通过居住舱室,如必须通过该类舱室的管子不得有可拆接头。1.3舱底水管应尽量避免通过双层底舱和深舱。如不可避免时,管壁应按要求加厚,在舱内不可设置可拆接头。1.4 内底甲板上箱柜的道门前600mm的空间距离内不能不管。见图3.2.1。图3.2.11.5 内底板上道门上1200mm、附近600mm空间距离内不能布管,见图3.2.2。图3.2.21.6 双层底(内

10、底)下面纵横实肋板以及船体液舱、箱柜内作通道用的人孔不能通过管子,一定要通过时,必须保证人孔有450mm以上净空空间(见图3.2.3要求)。如不能保证,则需另开工艺孔。2、设备及电器设施保护区域2.1主副配电板、控制箱以及监视盘周围1000mm的范围内不能布管,见图3.2.4示意。若不可避免,需在配电板上方布管时,一定要设空隔舱(鼓励)或设置不可拆接头。配电板背面不能布管,见图3.2.5示意。 图3.2.4 图3.2.52.2 锅炉,烟道,蒸气管,排气管及消声器的上方应避免设置油管。如无法避免时,油管不应有可拆接头,并做好相关保护。3、通道空间要求3.1一般情况下通道的间距可参照图3.2.6所

11、示。图3.2.63.2 扶梯通道空间要求1) 斜梯空间要求见图3.2.7要求 图3.2.72) 竖式梯子通道空间见图3.2.8要求图3.2.83) 竖梯的脚踏内不得布置管路。4、设备吊装和检修空间4.1 大型设备及其备件进出舱的范围内,不能布管;非要布管时,管子接头必须布置在可拆口的外围。4.2 大型泵类和设备的正上方布管时,必须考虑设备的起吊眼板的位置。还需注意设备吊离维修时所需的空间。尽可能保证不因设备维修而造船大面积管子拆让。4.3 各设备马达接线起动箱外体、接线箱盖开合空间以及操作维修空间范围内不能布管。 见图3.2.9、3.2.10、3.2.11示意。图3.2.9 图3.2.10图

12、3.2.114.4 为便于检测,测量马达转速轴后的空间不能布管,见图3.2.12 图3.2.12图3.2.134.5 配电板、起动器、发电机、泵的马达等设备的上、下以及周围1000mm范围内不能布置蒸汽泄放口,见图3.2.13。4.6风管的送风口、抽风口范围内不能布管。见图3.2.144.7风闩、调节门开关操作装置范围内不能布管。4.8压力表、温度计、箱柜检测玻璃管及视流器等观察与检修的空间范围不能布管。第六节管零件生产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管零件的设计依据是:管件生产线及弯管机等相关加工设备的功能、特征和主要技术参数,最大限度地使管件设计适应引进的加工设备的相关要求。具体是:1)管件加工长

13、度及其定长切割的规定2)管件弯曲的弯模半径规定3)弯管机的抓模及压模长度规定4)弯角的首段和尾段长度,立体弯管的首段长度规定2、管段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其加工和安装工艺要求。对于单元组装的管段,应考虑单元吊装的工艺要求。3、管零件设计的长度取决于系统特性和管路布置区域的具体情况,对于非焊接连接的管零件,要确保其安装、维修方便。一般为500-9000mm之间。3.1 机舱区域一般2-4m。3.2 主甲板和双层底管子可适当放长,但DN125以下单根管子的长度不应大于6000mm,DN125单根管子长度不大于9000mm。3.3 位置狭小区域的管件长度应适当放短,一般取1000-2000mm,对于2个

14、附件之间的连接短管可取150mm。3.4 立体弯曲的管子应考虑弯管机的上/下限尺寸。4、管子的形状应尽量简单,它的优先顺序是:直管、平面弯曲、立体弯曲。5、考虑到充分利用管材,直管长度原则上尽可能取整数。6、直角弯管子(如图示),管段纵向长A边取标准直管尺寸,横向长边为0.5-1.2m。7、 嵌补管的要求1)在船体分段连接处、单元连接处或设备连接处可设置嵌补管,其长度一般为800mm-1500mm左右。2)为使管子预装后不影响分段的合拢和焊接,管子与船体分段线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特殊地方应不小于200mm。3)嵌补管的设计误差应在其两端连接件的调控范围,嵌补管和连接件与其他管件一道进行化学处理。4)嵌补管校正后,允许现场焊接,焊接部位进行相应保护处理。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