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整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44519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整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整理2013暑期作文教学研讨系列活动随笔王村小学 常新涛2013年8月26日晚8:00,福建名师何捷在呱呱社区的325009(鲲鹏小语工作室)专属房间,进行了“作文教学真义”的现场讲座。这也是鲲鹏小语工作室在2013暑期安排的“作文教学研究”系列活动的最后一站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先后安排了管建刚老师、张祖庆老师、何捷老师、吴勇老师的课例观摩与研讨,以及张祖庆老师的作文专题讲座。至此,鲲鹏小语暑期关于“作文教学”的研讨,能够呈现给我们的学习机会到此告一段落。接下来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思考和付诸实践了。综合来看,我们当前的习作教学的确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依据课

2、标,结合名师的引领,敢于在教学中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之路。问题1:小语教师缺乏对习作教学的深刻认识习作教学该如何教?教什么?学生习作表达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我们进行习作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问题,均反映出众多的一线教师只是在依据单元教学要求,完成相关作文教学任务而已。问题2:小语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认识出现偏颇太多的教师认为,学生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能够拿到高分。所以,老师们普遍认为:作文必须由老师来教、来讲,讲作文写作的结构,讲作文写作的套路等等,唯独不会认为学生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问题3:作文教学课堂欠缺学生生活、学生经验、学生认识这些基础,加上没有广泛阅读这一基础

3、,学生的习作普遍空洞、无趣,致使太多的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作文或无话可说,或套话、假话太多,远离了儿童表达的实际。问题4:作文教学内容和形式过于单调教学内容方面:就是以课本中的8个习作为教学任务,没有延伸,更不去关注这些习作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写作。教学形式方面:大部分教师基本上会采取“拟定题目进行教学学生写作教师评价”这样的写作形式。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能说和我们教师没有关系,也不能说和教材、和应试没有关系。但为了习作教学能基于“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基于“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我们依然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课堂、促进交流、完善表达。通过两次名师讲座和三次课例观摩,我们对习作教学

4、的认识清晰了很多!1、学生的习作需要契合学生兴趣。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都伴随着“抱怨”前行:学生太笨了讲了多少遍还是不会写;学生生活太枯燥了写什么都无话可说;习作教学太难了教材不适合学生,教师无从下手,诸如此类言语,比比皆是!而反映最多的还是学生的写作兴趣问题,觉得孩子们相当排斥作文。其实,不是孩子们太笨,不是孩子们没有生活,也不是孩子们对写作没有兴趣,而是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远离了学生,远离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儿童世界”。究其根源,乃是长期的作文应试压力导致的习作教学繁重和长期的“为完成任务”而导致的习作教学枯燥,引发了孩子们对作文的兴趣缺失,甚至是厌恶!那么,学生的习作兴趣从哪里来呢

5、?两个字好玩!(1)学生习作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谁也不能否认:为了应试的高分,老师引导学生在习作时大量参考作文书(参考它的结构,参考它的细节描写,甚至是语言)。于是,我们让每个孩子在写作文时都明显地感觉到:这些语言不是我的,是别人的。他们从来都是模仿,甚至是叙述那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理解的句子。同时,由于教师一厢情愿地讲解作文写作,老师讲过多的“成人思维”灌输给了孩子,而这样的作文是教师的,也不是学生自己的。于是,长期锤炼之后的孩子们猛然发现:哦,原来写作就是抄,原来写作不是说自己的话,原来写作时的模仿这么困难!对比五六十年代的文章,我们自己写的东西无论从形式还是语言,都已经明显不同。我们尚觉

6、得那个时代的文字“过于老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去模仿我们那些老套的文字呢?作文,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它与考试的分数无关。为此,孩子们的写作应该具有“时代气息”孩子们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贫瘠,他们的内心隐藏着太多被教师压制的“好玩的语言”和“好玩的事情”。管建刚老师的班级风波,吴勇老师的调皮的故事,于永正老师的学写人物对话,无不围绕孩子们喜欢的事情,甚至是小秘密来展开,向我们展现出鲜明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时代气息”。因此,孩子们敢于表达,善于带着思考去表达,表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习作教学是基于“儿童世界”的,是符合当前语言的时代特征的!(2)允许孩

7、子的写作语言带有娱乐性。谈到“语言的娱乐性”,我们很多老师是反感的,尤其是孩子们的作文里再加上一些“时髦”的流行语言,简直就把老师气坏了。于是,我们会找学生谈心,甚至是批评至此,我们教师便将学生的表达欲望活生生地扼杀了!有时我们在想:如何引导孩子们明白“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你不让他说真话,说他想说的话,他又怎么能明白“习作是自我表达”,他还以为“习作只是要说老师喜欢的话,要说能拿高分的话”呢!我们不能,也无法试图将孩子们与这个世界隔离他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是一个“娱乐的时代”,如果他们能感到习作好玩,能感到自己想说什么就写下来,这难道不好吗?我们看吴勇老师的习作教学调皮的故事一课中

8、,孩子们说得多好!我们还能说孩子们的生活贫瘠吗?还能说孩子们不会表达吗?当老师们不再阻拦孩子讲真话,当他们意识到写作是可以讲真心话的时候,我们还用担心他们讨厌写作吗?2、习作教学怎么教?当孩子们敢于表达的时候,我们还要教会他们善于表达交给孩子们如何将语句表达通顺;如何将事件叙述完整;还要教给孩子们如何表达效果更好。这不仅仅是对习作教学的规范,也是对孩子表达能力的提升。习作究竟怎么教?于永正老师执教写作教学的两张“名片”是影响和鼓励。(1)影响:教师的影响:小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模仿身边的人和事,他们也在模仿中不断学习、思考、提高,从而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

9、仅不好的言行不能展现在学生面前,更要将自己好的言行让学生看到。比如给每个孩子的成长以鼓励: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看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我们也有责任在对孩子的鼓励中提出孩子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比如坚持阅读和写作:当前的小语教师坚持阅读的很少,能坚持在孩子们面前阅读和写作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当你要求孩子们写作的时候,孩子们却从来没看见你写过任何东西;当你要求孩子们要自己表达的时候,却无意间呼喊:“又要交论文了,我到哪里去抄一个啊?”我们又以什么向孩子们展示、说明“写作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呢?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写作,将自己发表的文章读给孩子们听,将获奖的证书拿给孩子们看,孩子们不仅会以你为荣,更会模仿你

10、投入到阅读和写作中来!还比如精神和态度的影响:你知道吗?很多时候孩子们做事情不能坚持,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太多家长和老师不能坚持的现实。当我们对待某件事情持“得过且过”态度时,我们已经在无形地向学生传达这种为人处事的态度了!也正因如此,我们老师需要一种良好的精神和态度,因为我们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一代人!对于“影响”,何捷老师在鲲鹏小语的专题讲座中提到了六点:教师形象的影响;文字的影响;成功的影响;意念的影响;精神和态度的影响;教学的影响。优秀学生的影响:开设习作兴趣小组,可以让爱好习作,善于习作的一些学生尽快的成长起来。于是,我们便在班级内创建了一种“榜样效应”我们可以制造各种机会让其他同学

11、和他们进行比赛,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秀习作等等。让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鲜活地呈现在每一个孩子面前。而此时,其他的孩子不仅会看在眼里,更会记在心中!家庭的影响和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这两种影响,并不属于我们教师自己的职责范畴。但如果有可能,请老师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善这两方面的影响因为,如果我们不去完善,这两个方面就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习作教学。(2)鼓励:鼓励不仅仅是表扬鼓励中包含对学生习作优点的表扬,也包含对学生不足的指出。于永正老师有一句名言:在你进行习作教学时,请为孩子准备“一百顶高帽”!我们在习作中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习作,更不能以“考试满分作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习作。

12、当我们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时,很多孩子受到批评将在所难免。于是,我们将看到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孩子回到座位,而他们也就对习作产生了一种态度。而当我们真正从孩子实际水平出发,基于孩子的表达欲望出发去欣赏孩子的习作时,我们能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即使那里还有错字,即使那里仍有拼音,即使那里还有太多需要提高的东西。于是,我们将看到一个个欢天喜地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去修改自己的作文,让自己的习作更加满意,而他们又会对习作产生另外一种态度!鼓励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创立属于学生自己的“学校周刊”,让孩子们在写作之余,能够品尝到“发表”的乐趣,能够感受到其他同学羡慕的目光,这对他们的习作将是莫大的鼓励。管建刚

13、老师在这方面已经坚持了很久,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比如将“习作讲评”改成“习作欣赏”,抛弃“作文由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引领孩子们一起交流,一起欣赏,一起评价,一起修改。在这样的欣赏、讨论、思考当中,每一个孩子的作文评析能力得以发展,也于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习作能力。还比如成功人士对学生的鼓励,也能激发学生对于习作的热情和信心。邹奇奇和蒋方舟的故事让我的学生坚持整整半年时间完成了一部书稿,虽然这不书稿还那么稚嫩,但他足以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我要阅读,我要表达!(3)除了“影响”和“鼓励”,我们还可以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制定出班级写作计划。张祖庆老师在鲲鹏小语的专题讲座中介绍了他的班级写作计划:三年级:绘本读写计划利用绘本,大量读写,起步习作四年级上:童化读写计划阅读童话,编写童话,爱上写作四年级下:观察读写计划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提升观察力五年级上:探究读写计划阅读群书,探究写作,提升创造力五年级下:书信读写计划伙伴通信,生态写作,提升沟通力六年级上:网络读写计划借助博客,网络写作,提升思辩力六年级下:微自传读写计划盘点生活,尝试写书,提升统整力不难发现:如此设计方方面面的写作计划,如此循序渐进的写作能力提高模式,会对学生的写作发展铺垫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写作提高指明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